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幽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李超超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商城路小学 山东 淄博 255100

摘要

美术教学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及创造美的过程,小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此,教师需要通过美术鉴赏课指导学生掌握感受美、鉴赏美术作品的相关技巧。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图像,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该文结合图像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开展实践探究,以期为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图像;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正文


教育的现代化究其根本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此,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新颖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美术欣赏环境,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观察、欣赏图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欣赏美术作品,从而丰富自身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图像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利用图像,在适当的时机指导学生,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小学美术鉴赏课图像运用实践研究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图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小学美术教学重要的目标,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探究和分析,感受到古往今来优秀艺术家的思想,以及经典作品传达的精神力量,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认知。同时,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运用图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像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1]。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为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当前,部分小学生难以用一些较为专业的术语表达内心的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开展美术鉴赏和表达,如图画、手工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品对比表达相应的内心感受。教师需要认识到图像运用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欣赏美术的兴趣。为此,教师需要以图像为基础,向学生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较为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在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融合。这样,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之后,也能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会欣赏图像,从而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实践策略

1.激发学生欣赏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欣赏与感悟。教师在展示图像之后,不能够操之过急地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给予学生一段感悟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补充,结合相关的理论和鉴赏技巧,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升华。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讨论方法,如对比、探究等,这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图像识读,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以《谁画的鱼最大》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鱼的生活习性,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相应的群鱼游动。此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地直接讲解相关的鉴赏技巧和鉴赏方式,而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欣赏图像获得感悟,并且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教师根据提供的鱼图像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探讨。在学生深入讨论的过程中,其想象力能够得到充分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鱼的特点与习性,根据图像分析鱼的外观、结构。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教师在小学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应用图像,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邮票图像开展个性化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鉴赏。

2.融入生活,探寻作品真谛

在美术鉴赏课堂上,要想高效地运用图像开展教学,教师就要在为学生展示图像之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探寻作品的真谛,深入感受图像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观察、细心感受图像的内涵。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图像时,需要尽可能选择还原度较高、较清晰的图像。教师通过对图像的运用,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知识中的生活气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学生能够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与图像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如,在《画汽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先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导入情境,再为学生展示一些汽车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教师在网络上搜集的高清图片,能够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直观的冲击。之后,教师通过图片,带领学生形成对老房子整体的视觉印象,并从不同角度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汽车的整体构造和局部细节,在为学生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以国产车哈佛为例,教师先用图像为学生展示哈佛汽车。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结合自身对图像的观察,能进行相应的联想,形成一定的共鸣。

3.鉴赏美术作品的色彩美

对作品进行填色也是美术学习当中重要的一部分,色彩能对整幅作品的思想进行表达,在绘画当中利用色彩的搭配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对色彩的搭配好好斟酌,从而感受色彩赋予美术作品的意境之美。在对"冷暖色调的画"进行教学时,教师对色彩在美术作品当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其一,色彩能对整幅作品的思想进行表达。整幅作品对色彩的搭配是鲜艳的,那么所表达的情感就是阳光的;而色彩搭配是较为温婉的,所表达的就是对生活有着与世无争的态度;而黑白色、暗橘色这些色彩搭配较暗沉的,就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就像处在的回忆当不出的觉。其二,在绘画当中,通过色彩的搭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作品因为色彩搭配得不够合理,会给人一种凌乱、没有层次感的感觉。因此,在色彩的搭配方面,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需要跳色的地方和需要层层递进的地方反复斟酌,以达到作品想带给人的思想和意境。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时,要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并让学生品味根据搭配效果赋予作品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堂当中。

4.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下,多媒体教学已经融入了教学的各个方面。美术鉴赏课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采用视听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在美术鉴赏课中融入一些前沿的技术,带领学生感受科技时代为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运用图像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效率。以《四季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春天美丽景色,感受美妙的大自然。接着,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春天的美好。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向学生展示春天的自然风景。在春天场景中,学生能够看到春天的到来。学生通过近距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获得愉悦感。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图像运用教学,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获得真实的体验感。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探究,提升美术学习的效率。

结语

图像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相融合。图像作为美术鉴赏课中的一部分,需要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通过图像获取直观的感受,而且需要通过图像运用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黄晓艳.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几点实践[J].山东教育,202013):56-57.

[2]刘名俊.体验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3):40.

[3]应芷祎.问题与情境: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64-165.

[4]张翠侠.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J].中华少年,201828.

[5]徐佳.小学美术教学与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生,201712):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