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摘要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中学生;德育教育
正文
教育的重点在于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所以中学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现状制定教学方案。但是德育教育工作依旧存在盲点,怎样促进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提高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内容,需要和师生现实情况相结合展开实践,促进德育教育时效性以及建设性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怎样将中国古典文学渗透其中并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越来越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一、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古代文化教育中,中国古典文学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当代教育环境下,人们自然也会对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就历史层面而言,中学古典文学教育为大势所趋,但是也需要强化学生对于古代语言文化分为以及文学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德育教育中,中国古典文学的渗透要求学生对古典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质特征进行了解和掌握,与学生教育理念充分符合,切实使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于课堂教学中,不管是立足于教育需求的契合还是历史形式而言,都说明了中学生德育教育中中国古典文学渗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首先中学德育教育中,中国古典文学内容能够使学生的优秀品质获得培养和提高。中古古典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着各种优秀品质,值得当代人发扬和学习,中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掌握,给予其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育教学中,中国古典文学能够深刻体现出中华文化底蕴,对于学生学习极为有利。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着深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品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还是行为方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学生审美品格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极为有利,德育教学中尽早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能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便学生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文化素养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其充分掌握其中的优良品德,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
二、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运用激励机制
学校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辅助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运用古典文学的思想精髓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中国古典文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相对较多,可见这一教学模式具有被动性,教师需要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缓解。中学生感知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可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推荐趣味性以及具有深度的文学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其中的情感以及思想内容,切实升华自己内心。同时教师还需要凭借交流心得等形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获得培养,促进其学习热情和兴趣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教师需要主动和学生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其抗压能力相对较差,心理较为脆弱,因此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特征展开德育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展开平等交流互动,辅助其发现并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单一说教,使其自信心获得充分激发,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德育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束缚,存在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融入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获得培养,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其切实意识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文学作品
德育教育中,需要对学生审美情趣以及思想品质进行培养。古典文学的渗透融入,需要对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加以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凭借古诗词阅读使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并凭借作品探讨使学生记忆和理解获得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与此同时还需要凭借文学作品呈现真实的生存状态。当前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再加上人们的压力随之增加。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能够深化学生的内心感受,在感受作者情感以及思想内涵的同时促进其人格魅力以及文学修养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还需要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对具有现代价值的认同感进行深入发掘。古典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性指导学生对作品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独立思想能力获得有效培养,并获取认同感。如在学习古诗词中和爱情题材有关内容时,可以从古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出发指导学生积极表达自身观点和看法,使学生的保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深入挖掘教材,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中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加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视程度,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内容以及课堂实践中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内容,体会其魅力所在。在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思考传统文化教学,并增加其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还需要对教材当中的文化精神以及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强化学生理解和认知。
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对此教师需要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从文学层面出发使学生写作以及感知能力获得强化,并将自身学术研究落到实处,在提高写作能力以及文学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以及积极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知识传授会对其产生直接性影响,同时也是德育的最终目标,教师需要保持积极态度感染、影响学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四)转变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要切实注重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性,遵循新课改教育理念使中国古典文学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充分展现,切实在德育教学中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渗透其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以及传统美德,实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科学选择中国古典文学内容,确保文学作品能够和学生理解程度充分匹配,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在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和手段,重视有关成语所蕴含的美好品德,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使其逐渐形成良好品德,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需要掌握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确保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在增加其知识储备的同时使其文学素养获得强化。
教师需要切实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作用,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并将古典文学教育融入其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同时还需要充分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理念,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加对于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生蕴含了丰富多样富有深意的内容,其表现形式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有着显著差异。游戏活动的展开,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文言文、古诗词背诵等形式展开教育,提高中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结束语
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不管是精神还是体格发展都表现出积极发育的状态。现代社会环境下,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德育教育中,能够在使学生生活理念获得培养的同时使其自身文学素养以及语言能力获得强化,同时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传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古典文学能够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和现实情况相结合展开教学活动,切实使中国古典文学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价值获得充分展现。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对高素质社会人才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和教师以及学生现实情况相结合科学增加德育教育所占比例,使德育教育的建设性以及时效性获得充分展现,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进而为社会高素质以及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纱纱.大德育视角下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基于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34):3.
[2]张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文学作品的意义——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0.
[3]苏昌莉.浅谈中国古典文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J].女人坊,2021(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