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调控小技巧
摘要
关键词
学习气氛;调控小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
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奠定语文基础知识的黄金阶段,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的阶段,同时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重要时期,所以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气氛是至关重要的。小学作为一个特殊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是一大特点,但面对新奇的东西时,往往会将所有关注力集中起来,所以我将会抓住这一关键点,对调控课堂学习气氛的小技巧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小学处于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语文学科作为一个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科,是伴行一生的文化思想奠基石。再看今天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处于下降的地步。原因可想而知,课堂上的教学作为语文学系的主要方式,如果未将教学气氛调控到最佳,是不可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也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完成不了育人育德的任务。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想法,将课堂的大部分课堂时间空余出来,让学生自己支配课堂上的时间[1]。在教学策略上,只注重教学,而不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只是将汉字写一遍,然后就让学生利用课堂的其余时间去多写几遍来记住汉字。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一味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往往会让课堂的学习气氛冷淡,学生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要求。对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来说,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培养和发展特点,设计一个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案是基本要求,而现在很多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达不到的,专业水平是亟待提高的。
(二)学生注意力不高,师生互动不够
都说兴趣作为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小学教学中多采用古板固定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多学科教学的交叉,体现不出课堂的生动有趣,往往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容易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令他感兴趣的事情上,那这堂课的学习任务注定也完成不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顾着自己快速地将课本知识讲解完,也不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而小学学生此时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发育的初级阶段,有些学生甚至连自己学没学懂都不清楚,属于那种理解思考能力欠缺的学生,教师在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对学生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增加与学生互动是每个教师必备的一个职业素养[2]。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即使坐在一个教室里,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是属于那种主动性,是教师和家长严重的乖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总是认真严谨,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很快完成,在课堂中也会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习效果很好。然而也有属于被动性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就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兴趣,来让他们进入课堂学习中,他们在课堂上会比较喜欢做自己的事情,学习习惯不良好,理解能力也差,对于课堂知识接受能力不足,所以平时也喜欢和周围同学讲话,玩游戏,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这类学生是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是可以吸引的,所以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育课堂学习气氛的调控小技巧
(一)鼓励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学生心里往往是个神圣的存在,并且具有威严,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教师产生害怕的心理,不敢与教师交流。教师要主动跟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计划[3]。
比如,当学到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时,教师可以先对这首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去想象具体的那个情景,然后让几个平时喜欢绘画的同学上讲台将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简单描绘出来,再让下面的同学评价谁画的最形象,画得好的同学可以获得教师奖励的一支彩笔,其他同学也将会获得下面同学的掌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知识的拓展想象的能力,同时带动了课堂的气氛,激发其他同学对学习的热情。小学阶段大家最喜欢的就是教师当着同学的面夸奖,就拿一个批改作业来看,有无评语,评语是什么,甚至有没有得“优”字,都可以决定教师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和第二天的学习状态。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采用多鼓励,多互动的方式来带动教学气氛。
(二)悬念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喜欢设置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的兴趣,进而增添文章的乐趣。同样,悬念式教学的导入,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正处于一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未知的东西总是拥有一种想去了解的冲动。
比如,教师在讲解郑板桥的《咏雪》这首诗,将诗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来设置一个悬念,让同学们来猜测诗歌中所描述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教师也可以再提示学生是属于某个季节中特别的存在,并说出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征。最后在说出答案“雪”,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个汉字。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联系到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况且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很独特,记忆起来比较容易,汉字组成也简单,有利于学生理解。由此说明,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也是需要技巧的,所以,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关注日常生活,联系实际。
(三)多元化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采用课本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制作教学所需要的PPT或者在网上寻找相关课文的视频和图片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曾经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说的是人类对于直观的图像和影像会关注度会普遍高,人们在面对和文字一起的图片时,会优先选择看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会比文字所获得信息量大。所以,教师上到有趣的动物时,可以在PPT中插入几张动物图片,并让学生来猜,然后说出该动物的特征,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扮演动物或者播放动物视频,活跃课堂的气氛。最后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分别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互相分享,增加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记录一定笔记,上课精力要集中,并在课前课后分别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中问学生一些关于预习课本的问题,巩固学习效果。教师要明白,作为一个教师,需要的是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学思维,紧跟时代的发展进步,正确启蒙学生,做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四)启发式教学,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些读课外书分享会,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互相学习,让学生能够同处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据了解,很多学生从小学时开始就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我认为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还对语文的学习有所帮助,读书也能够帮助改善学生注意力。另外,阅读课外书,还能让学生掌握课本之外的知识,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大有用途,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增长知识储备。
三、结束语
关于调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气氛的调控小技巧如上,同时也对一些课堂中教学工作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个人认为,小学教育作为人一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要有能力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课堂学习气氛的创设,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作为一个整体,始终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以上皆为个人的教学经验所得,如有不足,以期同各位同行共同讨论。
参考文献:
[1]李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12.
[2]闫伟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33.
[3]孟祥友.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课外语文,2019(04):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