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健康成长——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郭爱云

高邮市界首镇幼儿园 江苏 扬州 225611

摘要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的智力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处在这一阶段中的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将同一时期内对同一件事物感兴趣的幼儿集中起来,让他们通过参与一个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的应用,符合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就快乐游戏健康成长,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

正文


前言:幼儿园是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开展的课程活动大都是以音乐活动、游戏等形式为主,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爱好。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未对学习形成系统的认知,且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且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如果对他们采取小学教育模式显然是不可行的。而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的引进,不但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韵律美,还能使他们在音乐的学习中获得知识。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园的学生处在三至六岁的年龄段中,大都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做游戏且好奇心十分强烈,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安静下来听课。有的即使人在课堂,但思绪却不知道会分散到哪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运用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从而在玩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并在音乐的感染下,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外,将音乐活动游戏化,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美的魅力,以游戏化的模式开展音乐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及肢体活动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真正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除此之外,这一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交际能力。在幼儿园活动进程中,会不可避免的进行互动与沟通,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发展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幼儿园教师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通过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可以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挖掘幼儿的兴趣爱好,使其具备更加健全的人格。

幼儿园时期的教育作为启蒙阶段,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和智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进行更好地学习和交际。而音乐活动游戏化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能使他们的感官能力得到锻炼,这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更加有利。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一)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游戏规则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需要教师制定一系列符合幼儿发展的游戏规则。处在幼儿园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依据幼儿的特性,制定符合大多数幼儿的游戏规则,并注重对他们性格特点的了解,使每一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例如,教师在教授具有活泼情绪的音乐时,如《捉泥鳅》《数鸭子》等,需结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感兴趣程度制定游戏规则:首先,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来了解歌曲的大意。其次,为幼儿播放音乐,并让他们跟着音乐试着唱出来,或者可以根据歌曲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教师要将规则注入游戏中,使幼儿能够感知游戏规则,从而遵守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性格比较活泼的幼儿邀请性格较为安静的幼儿一起参与。

(二)教师要参与到幼儿活动中

在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时,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参与其中,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符的游戏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音乐活动游戏内容和制度的制定,共同商讨要用到什么活动道具,以及要扮演哪一类角色,之后再与幼儿共同感受音乐的节奏。例如,教师在教授幼儿学习《蓝皮鼠和大脸猫》这一首歌曲时,首先可以准备这两个卡通形象的图片,用欢快的语调向幼儿介绍它们。其次,向幼儿讲述《蓝皮鼠和大脸猫》的童话故事,并使用多媒体设备为他们播放一段动画片,吸引幼儿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再次,教师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分别扮演蓝皮鼠、大脸猫,以及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并跟随音乐的律动进行游戏。最后,教师组织送小动物回家的环节,将这两个卡通形象贴在正确的图片上。或者教师可以用舞台剧类型的方式,将幼儿普遍喜欢的动画片剧情搬到课堂中,结合音乐的模式,引领幼儿用游戏模式将剧情模拟出来。这样幼儿就能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好地融入剧情,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课堂也会更加生动鲜活。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化音乐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幼儿之间的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使每一位幼儿从情感上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三)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阶段包括小班、中班和大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根据每一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在小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也比较弱的特点,选择相对比较简单的游戏内容,尽量避开过于复杂的游戏。在中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则需根据其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一特性,将游戏难度和复杂程度进行适当的提高,可以通过一起扮演音乐故事中的角色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在大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幼儿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理解能力,且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幼儿感知音乐节奏、情绪以及故事性音乐的内涵等。比如,在大班开展《下雨了》的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下雨的声音,并让他们描述下雨时自己的感受,以及歌曲中有几个动物的声音,之后教师通过范唱歌曲让幼儿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在游戏环节,教师则可以将幼儿分组,用提前准备好的头饰,让他们分别演绎歌曲的不同部分,感受下雨时大自然中的那些动听的声音。

(四)按照幼儿兴趣设计音乐活动

    处于不同时期的幼儿,由于其在智力与性格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活动时,应提前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这样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制定游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兴趣调查的方式,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并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在设计音乐活动时,能够在基于幼儿兴趣之上制定相应的游戏,从而满足不同类型特点幼儿的不同需求。比如,这个时期的幼儿大都比较喜欢小动物,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猫、狗、兔子等毛绒绒的小动物,最是受小朋友的喜爱和欢迎。而在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幼儿播放《小白兔白又白》这类儿歌,可以准备一两只小兔子让幼儿通过喂食喂水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设计出的游戏活动就会令幼儿感兴趣。而通过让幼儿与实物接触的方式,可以使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更加生动化和立体化。

结束语

    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音乐活动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将音乐活动游戏化,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模式和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幼儿在教师正确的引领下,可以更加富有活力,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大大提升,同时能够在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中得以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于莉.快乐游戏健康成长——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8):126.

[2].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五).,2021:541-544.DOI:10.26914/c.cnkihy.2021.003189.

[3]肖丽.让幼儿在音乐中快乐成长——分析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J].教师,2019(30):113-114.

[4]沈小飞.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真正的快乐——浅谈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102.DOI:10.16728/j.cnki.kxdz.2018.07.095.

[5]杨楠.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提升幼儿园师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音乐,2018(02):64-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