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放手让课堂呈现别样精彩——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适时放手;初中;数学课堂;别样精彩
正文
前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并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并在全国内进行了全面推广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综合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放手可以让课堂呈现别样精彩。
一、适当放手,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初中阶段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紧抓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其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就能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动力。比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初步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或几何画板软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将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能够形成对图形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对该学科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适当放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大都始于对具体数学问题的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可以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教师都能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不断创新教学思想,也逐渐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对学生适时放手上,以促使数学课堂更具精彩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使他们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几何图形”的内容时,可以适度转变课堂教学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共同来查询有关“几何图形”方面的内容,如网络上现有的教学课件等,之后再运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欲望,如“图中的立方体有几条棱?几个顶点?”“立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是哪一个?”等等,通过向学生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其他学生展开激烈的探讨,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思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能逐渐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适当放手,通过构建联想情境提升学生的拓展力
联想是一种思维跳跃形式,是由某一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是通过对某一事件的感知和回忆,引出对另外一个事件的回忆或认识,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起到的是纽带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联想,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关联想象,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数学知识点之间相关联或相类似的内容,以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一些新的知识或技能时,通过为学生构建联想情境,找出新内容与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相关联的地方,并根据相似或相关的问题,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提升学生解题的速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关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通过已知知识,联系勾股定理的计算方式,最后再进行反思,以此来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维。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已知以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能否推断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相关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放手,不仅可以使课堂别具精彩性,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适时放手,鼓励学生自愿组建学习帮扶小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遵循“自愿帮扶”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并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觉悟的高低,鼓励他们自愿组建学习帮扶小组。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每一组起个组名,并编一个学习口号。这样的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合作能力和团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比赛,如设计体验式的数学课堂,先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大胆质疑,再要求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竞赛等。学生哪怕只获得了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应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实物奖励。除了定期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之外,还可以开展学生个人之间的评比,由专人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通在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各个学习小组,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得各种荣誉和奖励。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使他们明白合作探究和努力拼搏的重要性。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配合,使课堂呈现别样精彩
要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外,还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要求家长与教师进行联手,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建立家长交流群,以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家长交流群只交流关于学生教育的问题,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在这一平台随时进行留言,关注和学习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家长的能力是不可限量的,任何一位学生的家长都能成为教师的有利合作伙伴,进而成为家校合作教育的同盟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教学活动课,邀请学生家长来共同参与,以进一步缩短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增多,亲子感情可以得到进一步地升华。如果教师让家长来演讲,则会提升学生的亲切感,并能为学生做出一个好的学习榜样,而学生也能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也就更加懂得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他们的学习信心也能得到大大提升。
六、适时放手,将问题质疑权交给学生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放手,将问题的质疑权交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适当地引导来启发学生自主质疑和思考,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和思维发展的动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提问作为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提出的问题也大都是由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地设计和准备的,如果教师能够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发展问题并提出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自己提问会比教师提问的效果更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适时放手,将问题质疑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在相互提问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放手,将一些主导权下放给学生,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别样精彩。在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的实践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的适时放手,为学生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他们自身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能够得以有效提升,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赖太寿. 以生为本探究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模式——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21,(Z1):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