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学科精华,凸显减负成效——浅议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董聪聪

​东营市实验中学 山东 东营257091

摘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管理提出了新指导意见及保障措施。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深度贯彻“减负增效”理念,以此为终极目标优化数学作业,增强作业有效性。本文将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希望能解决教师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困扰。


关键词

数学学科;双减政策;初中阶段;作业设计

正文


引言

如今,在初中数学教学时,存在这样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辛苦教学,学生费力学习,但即使耗费大量时间,经过题海战术训练,学习效果依旧不明显。在实施新课标后,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实施新课标,社会各界关于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呼声只增不减。因此,教师不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而设计大量习题训练任务,需想方设法优化作业内容,致力实现减少负担及增加实效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解锁更多成就。

一、坚持分层原则,提高作业效率

由于学生个体不同,在接收数学知识时存在差异性表现。经历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打下的基础截然不同,导致学生数学认知能力、数学智力水平参差不齐。若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采用统一作业标准,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学生不仅吃不好,甚至还吃不了。因此,为了能帮助学生减轻作业负担,以及发挥作业辅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作用,教师就应将“分层作业”理念贯彻到底,通过分层布置数学作业,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

   (一)把学生分层

一般来讲,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数学成绩,联系学生个性差异,将班级内部学生划分成ABC大层次A层学生数学接受能力稍强数学成绩优异B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少主动性,但成绩较为稳定,C层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成绩较为落后。将班级内部学生划分成人数相同的数学学习,小组每组内包含三个层次学生,并鼓励学生“以优带差”,帮助同伴解决作业困扰,促进彼此共同进步。

(二)把作业分层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应为A层学生布置一些灵活性习题综合性习题,促使其在完成作业目标的同时,能加强思维训练,增强这一部分学生的进取心。B层学生的作业,既要包含基础内容,又要包含“拔高”类习题,以便于能帮助这一类学生向A层级迈进C层次学生的作业内容涉及基础知识需要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但这并非一味地减少作业量,可以适当增加基础知识作业内容,以促使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目标时,产生喜悦之感,进而对数学作业产生浓厚兴趣。

比如,在布置“一方程相关习题时C层次学生只需解决课后有关计算题以及简单应用题即可,详细写出解题过程。B层学生则要求在完成C层学生作业任务基础上,针对同类型习题展开总结、归类,而A层次学生作业难要高一些,要求其解决和几何有关的综合类题目。由此一来,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既可促使各层次学生顺利完成作业目标,又能有效考验学生关于一次方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令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激活其继续探讨数学作业难题的愿望,从此不再恐惧数学作业1

   二、联系现实生活,创新作业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也应应用在生活中。因此,教师不妨设置一些生活化作业,这样既不会为学生带来完成作业任务的负担,又能令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后,教师便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家大门前种了两棵柳树,一棵柳树高度为8另一棵柳树高度为9,两棵树简距离有10,一只小鸟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最少要飞多远呢?这道数学题题解题过程中,虽然无需学生亲自实践,但是由于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解题欲望,促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与探究,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影子,并成为努力践行数学知识的人。

三、坚持科学评价,促进作业改革

即使是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也难以避免地遭受应试影响,这就意味着,在教师扭转“大量刷题”的现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习题熟练程度,但要脱离重复训练的不良倾向。指导学生研究考试命题,树立正确的作业导向。初中数学考试命题,更在于检验学生思维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科学设置作业结构,避免在数学作业中存在大量记忆习题以及机械性习题,适当增加综合性习题、开放性习题以及探究性习题比例,并且可以设置一些跨学科习题。在期中考试、月考检测以及期末考试后,教师均应充分分析命题走向,结合各种考题所考查的知识,创新数学作业设计内容,致力于将学生从机械性习题中解救出来,避免学生大量刷题,多为学生设计综合探究题,以促使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发现数学作业中存在的乐趣,通过数学作业来夯实数学基础2

四、革新数学作业,设计思维导图

双减政策实行以来,各地区中学积极响应号召,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寻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些教师开始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头脑风暴,并绘制数学思维导图。

比如,在每学习“有理数”这一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机械式作业方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指导学生绘制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或者是围绕这一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用这种作业方法代替传统的题海战术,即可收获更加理想的作业效果。区别于学生被动、机械的重复记忆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将隐秘的思维可视化,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又激发了大脑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又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班级内一些学生非常喜爱美术,而且动手能力特别强。这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以“数学小报”的方法完成数学作业。在学生绘制“数学小报”时,既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强化学生求知欲,而且能陶冶学生数学学习情操,令其感受到原来学习数学也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从而消除对数学知识的畏惧心理。多姿多彩的特色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爱学习、乐学习、会学习、想学习的行动中来。在完成数学作业时,学生尽情释放个创意,让数学作业不再单调,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完成数学特色作业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智慧、张扬自己的个性,绽放新时代初中生的风采3

    五、结合校园环境,完成数学作业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新奇的想法,比如结合数学的立体建筑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概念,在校园内找到对应实物教师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带领学生制作学校教学楼立体模型,通过这种项目式作业吸引学生关注。在完成这项作业的实践中,小组成员积极研讨、精准测量、集思广益,不断碰撞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团队力量的鼓舞下,克服了一个个难题,呈现了惟妙惟肖的作品。通过制作教学楼模型,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自主提取数学信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紧跟双减节奏,轻松学习,既丰富了初中数学作业内容,又令学生感受到了原来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知识”,远离枯燥的数学作业以及题海训练模式,这种结合生活场景所设计的数学作业,更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高效完成作业内容【4】。由上可见,只有更新数学作业教学模式和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在各种各样的作业实践过程中,扎实学生数学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布置数学作业时应改变重“量”而轻“质”的现象,但是也不可忽视数学学科的教学精华,适当减轻数学作业数量,保障数学作业质量。坚持以生为本,精心筛选作业内容,融入趣味化及生活化作业习题,以促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完成数学作业。

参考文献:

[1]毛慧杰,潘云钊.以作业变革撬动学生思维发展——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变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2021(37):18-20.

[2]刘丁山.真正让学生减负,落实高效初中数学分层课堂作业[J].课程教育研究,2020(40):55-56.

[3]杨秀生.利用分层课堂作业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02):13-14.

[4]袁灵利.多元关注问题突破  让作业减负高效——初中数学多元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A1):1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