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视角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计算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情分析;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计算课堂教学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阶段的小学生已经早早接触过了相对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好有坏,对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的学生来讲,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结合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还要促进学生数学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计算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针对数学学习来说,计算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1]。从小学开始,计算就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生涯。计算并不只是运用在代数运算里,在学习到高阶段的知识时,计算能够将几何知识和代数知识相结合,所以说计算是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
小学阶段的计算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像计算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同时计算方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小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要针对小学计算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计算课堂教学措施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想要对小学生进行效果良好的单元整体计算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就要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单元内部知识点的重难点[2]。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首先就是对教师来说,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从而帮助教师提高对班级的管理能力。其次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合理的教学目标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合理教学目标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规律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分别讲解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单位数。那么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第一、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第二、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原理,第三、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同时,教师应该设置教学重难点:重点就是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难点就是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原理。之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置的教学目标应该以教学基础知识为基本目标,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设置相似的进阶目标。同时教学目标应该把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写入其中,以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3]。
(二)借助角色互换的讲课模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费曼在《费曼学习法》中说道:真正的知识掌握其实就是知识在输入后经过大脑的重新构建最后做出输出的行为,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4]。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理解程度,可以在实际的单元整体计算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角色互换的讲课模式。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讲解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带领学生在课堂中做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在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上掌握解决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做题方法。之后教师在布置习题的时候,可以选择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教师,教师在台下听学生对于四则混合运算习题的计算过程。教师在听取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听取学生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顺序和思路的讲解。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生能够通过讲解问题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在学生的讲解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进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因为小学生对于学习还不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计算课堂的教育活动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将外在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活动和学生的复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首先针对的就是学生的预习活动,比如说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前让学生计算一些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或者是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算式。通过对于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的复习,实现对于新的数学知识的预习。
其次针对的就是学生的复习活动,需要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数学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像教师在指导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复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布置合理的作业习题,也可以上传含有数学知识的微课到班级群内,引导学生观看,还可以布置思维导图任务。通过种种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同时教师还可以延展相关数学知识,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角度加强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说教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结合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把两部分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办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在教学课堂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学习几何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求解。所以在单元整体计算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良好的数学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6]。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数学知识点时,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的换算等等,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小学合作探究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点,教师提问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都有哪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都有哪些。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教学,也就是利用草图图形进行数学数据的计算。现阶段小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能够为以后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更加高深的数学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五)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在现阶段科技进步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新课引入时构建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像小红、小刚和小明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为人又善良,所以班主任给了他们84块糖,之后数学教师又给了他们54块糖,那他们三个应该怎么分这些糖呢?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时,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在多媒体的PPT展示页上展示三个小朋友和两堆糖果的视频。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进行中或者在对学生的复习指导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
结束语
单元整体计算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由于单元整体性的教学,学生可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通过整体性的认识,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为牢固的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俊华, 刘晋扬.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 基础教育课程, 2020(14):38-43.
[2] 顾秀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探索[J]. 科学咨询, 2020, (14):253-253.
[3] 杨凤丽. "学为中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 新智慧, 2020, (9):101-101.
[4] 季涛. 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4):91-91.
[5] [1]董文彬. 基于单位运作视角下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小数除法"教材对比与教学思考[J]. 辽宁教育, 2020(1):38-43.
[6] 谌春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剖析[J]. 读天下(综合), 2020(13):2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