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初中教学
正文
前言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要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具备关键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除了要去给学生传输知识,也要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可更好的去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而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也提出了核心素养。要真正的去把教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去思考,去合作,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去发展。信息技术是现在每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术位置,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互联网+时代,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调查显示,初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一些学校没有相关的教学设备,导致教师的教学捉襟见肘,并不能够更好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另外即使有一些学校有教学设备,但是也比较老旧,相对来说资源比较少,不足以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一些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习惯给学生把理论知识全盘讲下去。显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的给学生讲解知识,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动手,课堂上学生听的云里雾里,而且没有实践,不容易理解。即使是教师讲解的时候理解了,也很快便会忘记。还有一些教师让学生去观察教师的操作,这样也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人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学习,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从初中阶段学生便开始接触到信息技术,而这对于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来说是有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要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调动起课课堂的氛围,改变传统时期教师只是从单一角度对学生传授知识这样的模式。让枯燥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众所周知,学生在初中阶段是比较特殊的,这时候他们正是长身体以及长智力的重要阶段,这时候他们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更加科学合理的去设计教学,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去吸引学生,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感兴趣,这样才可在学习中动力十足。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并不是死板的,而是非常有意思的,是灵活多样的。所以在平时教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的去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潜力,找到在信息技术当中学生会感兴趣的积极的元素,把这些元素开发出来,和知识结合在一起,充分的把学生的积极性去调动起来,把课堂去还给学生,转变传统情况下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样的模式,进而让学生可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信息技术,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的提升。
二、合理的进行分层教学
传统情况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是根据学生们的平均的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和方案。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尤其是在计算机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而且他们的吸收理解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此,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等时候,一定要区别出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要去了解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因材施教。信息技术和其他的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信息技术在学习时能够有不同的思路。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个特点,去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因为通常情况下,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在上完了课以后就完事大吉,课下没有及时去巩固和练习。因此,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但是在具体电脑上进行操作时并不是很顺利。这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任务,以让学生都能够去巩固和复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于理解能力有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基础性的练习,对于那些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领悟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给他们布置一些灵活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更好的去探究,这样有分层次的方式,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久而久之,便能够让学生树立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创建学习平台促进共同学习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味的去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这是非常死板的。长此以往,让学生认为信息技术非常的没有意思。有时,教师对学生提问,即使是问一些比较简单基础性的问题,那么对于那些信息技术掌握的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也很有可能会回答不上来。但是对于那些信息技术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用思考,便能够想到问题的答案,张口就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是对于处于什么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没有起到有效积极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一定要高屋建瓴,深入到学生中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可更好的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方式,把同学们分成一个一个的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水平基本相当。在这种情况之下,在一个小组以内,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能够有效的带动学习稍差一点的学生,这样可促进学习成绩差学生的进步。而且教师布置一个大任务,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可充分的去发挥自己的头脑,组织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去完成任务,对于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可得到进步。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PPT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描述一个故事或者是一首歌曲,在PPT当中要有文字,视频等多种内容。大家一起动手集思广益,制作课件,会让课件更加精美。
四、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传统情况下,在信息技术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去判定。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判定是比较片面的。如果学生平时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一次没有考好,这样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挫败感。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应该包括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态度,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所以,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考核时,也应该从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注重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能力的提升,这样才可更好的去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而且在具体评价时,信息技术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去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信息技术,以这一点出发,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去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以及学生所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肯定是至关重要的,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努力付出和他们最后的成绩是成正比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起了自信心,会让他们更喜欢学习信息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都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学校要在此加强投入,购买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敢于去创新,打破在传统情况下存在的不足,真正的去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采取恰当的方式去吸引学生,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有所进步,以更好的去培养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少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福建电脑,2019(03).
[2]黄睿.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9(06).
[3]刘用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研究——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J].才智,2020(22).
[4]韩文浩.项目学习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