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课堂减负增效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减负增效;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应试教育体制的严格要求,初中生小小年纪就面临着重大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校拥有着繁杂的学习任务,回到家以后又要完成数目众多的作业,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下,教育改革提出了课堂减负的建议,并且在实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中化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同时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类自然学科,这对于其理解相关内容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通常会加大教学任务,而在“双减”的要求之下,要求教师更多地将时间归还于学生,这就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应当保证好在减负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
一、初中化学课堂减负的必要性
课堂减负,是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所提出的一种措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通过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作业量,以此来解放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问题。课堂减负的提出是随着近年来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种种恶性影响而产生,经过不断实践与反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口碑,对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减负的策略,其必要性有:
(一)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行
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以往的化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将学生培养成解题的工具,通过不断地刷题,教师讲解题目,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熟练地掌握,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可以保证学生在极短时间里掌握课本知识,在各种考试中能做到应用自如,可是一旦投入到实践之中学生往往是无所适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新型化学人才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更要加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在这一社会需求下,学生在初中就应当朝着综合发展的方向进行,因此实施课堂减负,将解放学生的时间,将精力分配于多种事情,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这种理念的推行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二)减轻作业压力,解决众多的社会性问题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一些学校的课业负担沉重已成为困扰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也都更加关注学生成绩的高低,并且以此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这种片面的认知行为与学生全方面发展相背离,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在这种背景下,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减少相应的作业量,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作业,避免抄袭、应付过关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三)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化学作为自然类学科,与实验探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化学定律都是由实验得出,比如氧气助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是通过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相应的集气瓶探究所得。因此实验教学占据着化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但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往往是有所忽略,教师机械化地将实验结论灌输给学生,将化学课堂全部用来讲述理论知识,以此来完成繁杂的教学任务。在课堂减负的实行下,由于作业量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减少,学上的自主学习时间充足,可以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实验探究方面,不仅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同时对于提高化学素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化学课堂减负增效的实施现状分析
尽管课堂减负有着各种好处,但是由于这一观点的提出时间短,学校的实行进度都有所不同。在教育改革发达的地方,课堂减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这一措施的落实尚未完善。在初中化学教师团队中,除了一部分年轻教师之外,大多都是老教师,这类教师的教学方法偏向于传统化,讲究占据课堂时间、加大作业量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新出台的减负教学要求没有一定的有效方式,未从根本上落实减负的相关要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仍然面对着繁杂的作业量,只是形式上的减负,并没有真正落实减负的规定。同时在许多已经实行课堂减负的学校,由于教学手段并未提高,使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有所下降,其专业化素养也并未提高,甚至有部分学校教师为了响应课堂减负的号召,干脆就不进行作业的布置,课堂教学也是走马观花,对于学生的表现得过且过,不在乎职称的高低,偏向于“佛系化”。这些现象都是课堂减负的误区,不仅失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同时也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三、初中化学课堂减负增效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课堂减负的现状,如何在减轻学业压力的同时教学质量不被影响,应当是每一个教师所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教师“功力”的体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众多,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置换反应到复分解反应;从金属化合物到无机化合物,众多的知识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熟练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钻研教材,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浓缩,对于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于文字记忆性的内容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完成。比如对于四大反应,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可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应的共性。
(二)作业的合理布局是贯彻减负增效的必经之路
在课堂减负的要求下,课堂教师讲课时间得到了浓缩,教师讲的更少,学生练习时间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好教学时间,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因此课堂上的精讲、精炼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达到精讲的目的,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有熟练的把握,争取同样的话题只讲一遍,并且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使学生可以提升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在精炼方面,由于减负对于作业量有了比较大程度的减轻,因此布置高质量、极具代表性的作业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题目选择上,教师应当注重题目的综合性,一道题几乎可以涵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道题的时间就能复习很多知识,大大增加了学习效率,而不是以往那样针对一个知识点布置几十道题目,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三)坚持探究式学习,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由许多实验探究为依据的学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时间更多的运用于实验教学,将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动手操作、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善于抓住这一特性,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使他们可以在自主活动中自主性学习,这对于其能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例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反面观点——质量不守恒,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反驳他的观点,这时学生便可以集思广益,大胆的设计试验方案,比如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对比、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比对等,通过种种的试验方案都验证了质量守恒这一基本定律,学生的参与性得以提升,同时对于实验探究的优点有了深刻认识。
(四)因材施教,摒弃“全能教育”
在课堂减负的要求之下,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特性所在,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适合鼓励教学,也有一些同学采用一定的鞭策手段才更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化学教学,学生对理论课和实验探究的兴趣都各有不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差异,开展教学,争取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研究的启蒙教育,针对时间紧张、内容量大的教学现状,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更好地完成化学入门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课堂减负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使化学教学时间大大减少,这对于本来紧张的化学教学进度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课堂减负的号召下,减负而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每个化学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做到精讲、精炼,无疑是此背景下的一种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化学素养,使学生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意识,将极大程度上促进课堂减负增效的顺利实行。
参考文献:
[1]李正瑛.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少年,2019(11):154.
[2]宗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J].才智,2012(36):143.
[3]安丽.减负增效,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才智,2012(34):63.
[4]李明齐.化学课堂的“提问艺术”与“减负增效”[J].新课程学习(下),2012(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