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境到底”的创设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一境到底;创设情境教学
正文
当前,“一境到底”已经被教师应用到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情境教学存在于导入中的现象,运用“一境”的模式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并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更加流程,并且学生对知识也可以层层递进的进行理解和掌握,极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当前“一境到底”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关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足,对于情境的选择、问题的选择以及知识和情境的融合实际上还没有具体的策略可以进行参考,高中地理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去探索,这就导致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境到底”的创设和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而为教师提供参考,为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一、确定“一境到底”的创设范围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境到底”的创设必须要和教学章节、内容以及课标要求等相统一,而不是强硬的将“一境到底”覆盖在整个教学内容和过程中,避免情境范围和实际教学内容和课标存在不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对“一境到底”的教学模式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对创设的范围进行明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确定:第一,可以根据地理教材中模块去确定“一境到底”的创设范围,进而确定情境的创设和教材模块相符,还可以提升“一境到底”的创设的整体性。第二,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一境到底”的创设范围进行明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行为条件等进行了规范,要求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对“一境到底”进行创设时可以结合章节情况和教学目标,将文字视频资料、图表、实例以及实践观察等融入到其中。[1]第三,根据章节内容去对是否创设“一境到底”进行确定。对于章节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要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放在首位,重视整体情境的呈现,并且要和这些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定,进而确保学生可以将这些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情境中。另外,由于地理知识内容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内容创设多样化的“一境到底”模式,促进学生实现情境迁移以及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一境到底”创设和应用时可以发现,许多都存在和教材脱离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出现问题,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对“一境到底”的教学情境创设时需要将教材的内容结构、案例以及活动等为依据。首先,要将教材的知识体系作为“一境到底”教学的知识暗线。高中地理教材是根据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以及学习规律编制的,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其内容通俗易懂,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较为科学。而“一境到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将地理知识进行概括,并可以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去解决教师设置的情境问题,实际上是对教材知识的深化运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将教材知识内容充分的重视起来,对教材知识进行挖掘和梳理,再选择合适的“一境”,确保教学情境和地理教材知识相符合。[2]其次,要选择教材情境作为教学的整体情境。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教材内容的编写也进行了变化。当前的地理教材中编写了众多新奇、有趣的情境,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对地理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兴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境到底”时,也可以将这些教材中的情境作为素材,并根据教材内容对情境进行重新编写、改造,将这些片段情境创设为整体情境,进而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最后,将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利用起来。当前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设置了活动、问题研究、思考等栏目,教师就可以将这些栏目充分的引导到“一境到底”创设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的养成,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合理设置问题梯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境到底”的创设以及应用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链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教师对问题设置得较为随意,也没有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去对问题梯度进行设置,导致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及思维发散和扩展受到了影响。[3]因此,在“一境到底”创设时教师要对问题链的设置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设置单一子问题以及核心问题。其中单一子问题需要在“一境到底”中创设多个子情境,确保各情境间具有整体性,进而教师可以根据各情境的信息去对问题进行设置,为学生提供具有意义的、开放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对情境问题思考和解决的兴趣。然后,在设置问题探究任务,确保学生可以运用自身的知识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处理这些情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其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提取、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子问题中存在的疏漏进行分析,并通过设问以及总结归纳等方式去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框架进行梳理。而核心问题则可以分为对整节课的统领问题或者是重点问题,核心问题和子问题要串联在一起,呈现“总-分”的问题链关系,并最终可以构成一个整体的“一境到底”问题主线。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整理以及推理能力,并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宽,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整体理解、把控和运用。
四、完善并补充知识内容
在对“一境到底”进行创设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即使情境选择和创设足够丰富,但是个别知识点依旧存在无法融入的现象。这就导致“一境到底”的整体性出现了问题,进而造成“一境到底”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充分的体现出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知识全面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课堂上应用“一境到底”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知识点进行补充,或者可以添加辅助的情境或者教学环节,进而确保地理知识不出现遗漏,提升学生的情境迁移能力。像是在“一境到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情境中缺少的知识点进行设疑和讲解,以此去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串联在一起,理解并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还可以将“一境到底”主线的延展性进行发展,根据没有并入其中的知识点去创设和其相符的辅助情境,进而确保可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同时,也可以根据“一境到底”模式以及知识内容,对教学环节进行增设,可以将情境迁移、随堂巩固、课下探究等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设置新的教学情境,进而体会提升学生自身的情境迁移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运用到全新的情境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深度。[4]
结束语:“一境到底”在应用时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地理教学的内容更加统一,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以及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境到底”创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实效性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一境到底”的创设进行研究,并对创设的范围、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梯度以及知识点的完整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置,进而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修志,亓玉花.“一境到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鲁教版“印度”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1):43-46.
[2] 赖文.“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J].地理教学,2020(04):14-17+25.
[3] 李小嘉.基于“一境到底”的综合思维培养研究——以“草海的演变”为例[J].地理教学,2022(08):48-51.
[4] 李茵瑜.“一境到底”情境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策略——以龙羊峡专题为例[J].地理教学,2021(10):61-6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