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探讨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蔡秀喜

泗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济宁 273200

摘要

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传承下来了很多著名并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值得我们当代中国人去学习与实践的。当前阶段的高中学生身上担负着继承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感受一下工具性和人文性格,也是高中学生非常能够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一定要及时运用教材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法,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融入一定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当前阶段的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它的深厚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策略

正文


在高中课堂上,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目的就在与引导学生们对于古代的文学知识以及文化常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积淀,让学生们逐渐养成十分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高中语文教师经常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应试理念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中过分重视对知识的讲授以及传输,对语文课本上本质以及内涵丰富的内容却十分的忽视,也对高中语文学科中通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出来的精神状态以及文化素养十分忽视,这就让学生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感受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文化素养,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在整体上促进自身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品质的整体提高。这些问题需要受到高中语文教师以及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努力对之前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帮助学生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的中华优秀文化教学现状

(一)古诗词、文言文的教学不够深刻

当前时期的高中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大多都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很多学生对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国的古诗和古词以及一些文言文在学习上的能力都是不太充足的,他们对古诗词以及文言文中存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十分重视。高中语文教师很多都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拖累,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对语文具体知识的教学十分偏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提高学生们的整体语文成绩之中,而不重视对学生们传统文化和文化精髓的讲解,让学生们对于优秀文化以及文言文中隐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避而不见,不能进行深入并且有效的挖掘,最终造成学生们对语文课本中存在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产生自己正确的理解和感受。高中的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以及相关文言文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以相关的工具书,并不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彻底的鉴赏和欣赏。

(二)知识讲解过于片面,缺乏情感和创新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文课本上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当中,这些知识点大多都是比较片面的,都是一些关于成语、词语、文言虚词以及实词、生字生词的基础性讲解,对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是非常少的,更多侧重于文言文的翻译技巧上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们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在很多高中文言文的内容中,存在着很多情感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内容是需要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来教学的,要在这样的翻译式教学当中,让学生们既学会自己正确翻译和理解文言文,又要在翻译的过程中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学生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都缺少独立思考以及深入理解的能力,不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一)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氛围的设定在一个学生的学习当中占据着上十分重要的地位,曾经就有著名的教育学专家奥苏泊尔曾经提出,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一定要有同化新知识的能力和基础保障。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朗读和演讲的氛围,给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优良环境,帮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感知方面的认知,并且要打好一定的认知基础。首先,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前朗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多彩,但是教材上的内容却是相当有限的,高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拓展,特别是在晨读或者是晚自习的朗读中选择适合学生们学习水平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们理解和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内涵;其次,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进行演讲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根据相关的文言文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演讲活动,让学生们尽快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状态,不断激发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讲的话题可以是与课本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例如,介绍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者是介绍一下中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习惯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幻灯片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图片或者是视屏,让学生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内容和形式都不会显得非常空洞。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古文观止》这篇文言文时,就可以利用一些辅助的图书,让学生们在课下或者是课上进行阅读和拓展,例如有一本书叫做《高中文言文助读》,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对当前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梳理,并且在书中也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做了很多的延伸,让学生们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到了很多课外的文化知识,对高中学生们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要坚持以点带面,注重延伸。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材中不断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源,并且要在课堂之上进行这些文化因素对学生们的不断延伸;其次就是要做到纵向联系分专题。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情感的价值观在很多文章中都有着突出的体现,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语文课本中的相关题材以及文化和情感、思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合与拓展,最终形成专题性质的内容,这样就有利于高中学生们受到更深层次思想文化的熏陶,也能够及时帮助学生们解决和理解现实生活中大的实际问题。

例如,高中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离骚》的时候,就可以将《报任安书》以及《项羽本纪》这两篇文章和《屈原》放到一起进行讲解,因为这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都有着一定价值观念上值得学生们深入学习的地方,他们在不同的境遇中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但是最终都选择了生命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教师字啊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生命意识的专题探讨,先让学生们概括一下这三篇文章中人物的主要特点,然后将这三个人物进行本质上的对比,让学生们进行深入彻底的思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们对生命意识产生积极有利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养。

三、深入挖掘本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将自身的智能以及责任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发挥,这样就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不断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来,将高中语文教材中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并且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不断帮助学生们加深对高中教材的理解以及思考,增强学生们对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对文章中表达优秀的中华优秀品质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作者当时写作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素养感同身受的去体验,深入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正在得到大力的推进,教师们要注重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渗透进去,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要对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挖掘,并且还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自己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不断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传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矫翠翠.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92.

[2]陈莉静.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42.

[3]王彩虹.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8(10):142+1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