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科学策略 实现轻负高效——浅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探索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熊德田

郧西县夹河镇黑虎初级中学 湖北 十堰 442624

摘要

“减负增效”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课内外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其实这是近年来国家没有重视和强调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从国家中央层面到广大地方农村,各省市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要切实减轻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繁重的教学负担,提高现代学校现代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减负增效

正文


引言

减负增效将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初中新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教学课题。一方面,通过有效减负,促进初中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减负增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研究的创新成果,深化新课程的整体改革。对于一名处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教师来说作为新课标改革实验的直接实施者,如何打好这场漫长而艰巨复杂的教学攻坚战?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探索。

一、传统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不能及时在情感上融入中学地理情境教学过程。由于初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安排比较紧张,很多初中教师为了提前完成一些常规教学任务,会压缩一些课堂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氛围中。很多时候,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还是会停留在某个知识点本身的简单教学和简单的理解练习上,而情境教学活动的落脚点也在知识点的教学当中。这种肤浅的地理情境教学,只能使很少一部分的中学生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内容仍然只是指一些零散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能真正帮助一部分学生真正构建起支撑整个地理课堂的基础知识体系。其次,有些学校的情境教学过于死板简单。现在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确实给中学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生可以用手机上网搜资料,就能获得很多新的信息和学习知识。学习和获取知识内容不再仅仅依靠课堂知识和教师的教具,更多的是依靠课后的自我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幻灯片的制作上,但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看到教师制作的这些课堂情境教学幻灯片的内容很有可能已经是几年前的课件,往往与时代脱节,无法创新,与学生的需求脱节[1]

二、改进备课方法实行“减负增效”

首先,教师在写教案书之前,至少要认真思考、仔细阅读,同时做好以下几件事情: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初中地理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真实的学习情况,合理、正确地为下一节初中地理课程选择和安排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主要根据教学大纲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框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任务,确定符合学生知识特点需要的教学课程拟议基本教学内容目标框架体系。再次,根据新教材知识内容介绍中的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特点、规律性内容以及当代学生和自身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活动,准确、完整、系统地正确理解本课程实际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重点要求、内容和知识问题,确定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突出当前重点教学环节教师的任务,如何安排突破学生重点课程的教学知识难点。同时,要认真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对自己课堂的总体认知和学习规律,了解自己在课堂的每一个阶段学生的总体知识水平,选择最适合自己课堂“切入点”。五是研究如何选择和形成一套更适合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法,适合每个班主任掌握并结合自身课堂经验规律和课堂教学实际知识特点,要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也要更加认真细心,注重以下要点:第一,要注意精心安排教学的复习和重点内容,这样才有学习针对性。第二,在学生的实践课中,应注意精心构思和设计各种问题,使答案准确、清晰、精炼。用简单的教学小问题,就能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课堂学习效率。第三,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和实际教学工作环境中,认真研究经常出错的学生的管理细节,在实际课堂中要为学生多做功课。针对部分学生可能或将要经常出现教学错误的实际具体问题,合理设计和制定一些具体的应急补救措施,确保学生课堂管理中各种教学错误的合理、有效、顺利、安全处理。四是精心准备和设计一些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学生课堂综合实践练习根据学生课程计划中具体的前期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实验活动准备好相关的课件或相关的视频,以及学生曾经应用过的课堂相关辅助学习工具[2]

三、尊循学习规律,合理安排中学地理学习,构建学生知识体系

学习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工程,具有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以及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根据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教师们对其进行了细致、系统、具体的分类,明确介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学生最重要的需求。要重视所学的基础知识点,掌握和培养各阶段的基本活动技能。只要教师按照新课标,保质保量按时有效地完成在每个特定发展阶段的所有教学实践任务,学习活动效果自然会变得循序渐进。相反,如果只在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盲目增加“减负”的内容,导致后期一些重要阶段基础知识的遗漏,势必会进一步导致后续主要阶段基础学习的学习负担加重。同样,如果后期在一些关键阶段盲目重复或增加其他相关课程内容,肯定会进一步增加后续学生的负担。如初中地理阶段主要注重掌握空间地理位置、地理事实分析与探究等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初中阶段则更注重掌握空间地理能力和意识素质等专业基础的培养[3]。如果考生不彻底学习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初中地理各专业课的学习将完全失去普通本科学生应有的水平的理论学习和基础,造成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整合压力巨大。这个问题也是另一种严峻的教学问题,是学生在目前空间地理基础实验教学和研究阶段面临的最艰巨、最复杂、最普遍的问题。

四、留适当适量的作业,不留超量作业

适当就是质量要高,基础性要强。教师要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作业。作业难度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和素质教育对学科教学的要求。地理作业太难对学生来说太难做,甚至不做太简单,失去了做的必要。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及时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基本的地理现象和基本的地理规律。

适量不要太多,不能超量,适量不是没有作业。教师应该仔细布置作业。要取消题海战术,就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测试基本功的应用,而不是学习时多做作业。作业和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格式上看,可以选择、判断、填空、填图、看图分析、填表、简述等。从完成的过程来说,你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形式来练习。总之,作业的形式要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不复杂。以课堂练习为主,课后作业为辅,课后作业适当。要考察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防止抄袭作业的再现。适量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学科教学的素质教育原则[4]

结束语

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在参与整个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实践活动时,需要充分注意减轻教学负担和提高教学效率这两个目标命题之间的协调性,教师只需要尽力保证各种策略和方法的合理灵活运用,明确自己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注意在实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教育任务中寻找两个最佳的教学结合点,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有效地与目标教学活动的内容相协调,从而主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真正投入到实际的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杨少惠.如何利用多种类型微课助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以“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教学实践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133-134.DOI:10.16681/j.cnki.wcqe.202009063.

[2]冀峰.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农业”为例[J].地理教学,2019(16):35-38.

[3]沈慈勇.重构富有地理思辨的课堂教学——以初中地理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为例[J].地理教学,2019(11):31-32+10.

[4]吕欣,董玉芝.基于S-T分析法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以延吉市某中学“澳大利亚”课堂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6(16):18-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