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引领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景平

甘肃省临潭县第三中学

摘要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革新的发展,逐步涌现出一种新型理念,即为教学生活化,其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期间,通过融合此种理念可以实现学生课堂教材和实际生活的巧妙融合,以精彩的生活实例,不断使得学生丰富自己的体验,以此促进自己的学习,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强化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实效性、有效性以及强化学生的认知。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生活引领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正文


一般而言,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回归生活,以学生日常生活的事件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验证,使其强化理解对生活事例发生的原因结果过程进行深度的解析和剖析,等同于课堂实践和学生实际生活中联通一座桥梁,使得学生能通过学习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所在通过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技能,逐步使得初中阶段德育教育意义得以充分凸显并发挥应有的价值初中阶段开展的思想品德课程,其教学生活化也是适应当前新课改不断发展要求的主要表现践行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念表现的一种方式

1解析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概念

所谓教学生活化,就是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合生活当中的事例,将教学这种活动变成有生机和较强实践性的实例,促使教学和生活之间有紧密地联系。教学自身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其最终的目标也是服务于生活,通过一来一往之间实现生活和理论学习的有机融合,使得教育教学能为学生学习知识和社会功能进一步发展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这也充分强调在实际开展教育实践期间,一定要具有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的意识,将其当做立足点才可以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既定目标。将宏大的生活场景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将其当做根基,并非将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二者相分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教学实践等活动过程之中,使其在强化知识素养培养能力的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对于个人日后综合素养的提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2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实际开展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生活化是重要的一点需要教师能以教材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充分融合当前生活已带给学生的感受,以及所产生的多元化影响,并结合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当下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程度等构建起能反映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体系,前提是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相匹配通过将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可以适应当下生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相比以往的教学,当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已经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这种特点也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层级处理和改变但很多目标的设置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由于目标的表达和展示过于抽象,使得学生模糊不清,甚至目标的设置过高过严无法于实际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群体展开针对性的具体合理引导这就导致教学目标自身的指导影响作用充分发挥有所缺失,由此需要教师提起重视。基于当下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综合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而可以明确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乐于接受的同时能够达到合理操作、强化认知的目标例如在设计和保护环境主题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方向为重视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满足学习需求。基于社会生活之中出现的环境破坏现象和一些不良行为,逐步使得学生可以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和维护卫生的习惯教学目标的陈述之中,尽可能的应用学生容易了解和掌握的行为动词,例如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的不良行为”、“为保护环境所做出哪些努力和实际行动或者是积极制作顺口好记的环保宣传标语,如果你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是否应该及时制止或向相关部门举报通过此些带有关键词教学问题目标的设置,帮助学生强化学习认知同时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很多学生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兴趣程度较低,关于此类型的知识有所缺失因而可以将垃圾分类方法当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使得学生在强化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强化自己的综合素养。

3教学情景生活化

当下初中思想品德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均是以当前的学生生活和认知为基础所展开,因此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加强生活气息特征,这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法,其以当前现实为依据,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立体,因为更贴合实际生活,更便于初中生的理解当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视野放至实际生活之中,仿佛如探索新大陆一般,等待自己的发现和探索有利于不断强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热爱程度。在设计世界文化之旅这一教学课程期间,可通过丰富多样教学情境的设置,首先使得学生吸引学习注意力,投入其中,为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很多学生对于世界这个宏观词语的概念有些陌生,理解不够确切而通过丰富多样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拉近和世界这一宏观词之间的距离首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个短视频一个是我国人民群众日常吃饺子的视频另一个是外国游客在中餐馆吃饺子的视频,其将皮和馅分开食用。通过对比学生会引发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何外国游客会有这样的做法?这又体现了何种的文化差异之后可用相同的方式,及时向学生罗列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西方的传统节日,对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进行对比,积极总结不同国家节日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同性。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对我国传统节日有切身的体会并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潮流发展影响,对西方节日也并不陌生,有较多的了解由此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联合生活实际,总结概括中方节日与西方节日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同性之后为能凸显中方西方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之处,可播放一段视频外国人翻译我国的文言文和古诗之后,语义似乎稍有一些变化,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由此强化不同文化之间的认知和了解,还可以强化自己的爱国心和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弘扬的自信。

4教学方式生活化

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际教学期间,如果教师不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就无法跟上当前的时代发展进程。因此就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这也是当前教师和学生二者共同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有利于强化思维的灵活多变和应对能力。教师不止要在教学期间重视形式的新颖方式的创新,还要能做到寓教于乐避免机械性的教学方式,例如简单的提问和回答此种枯燥的方式只会使得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认为提问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明确自身的错误认知。其实此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课堂不只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活动,还需要学生经过自身的思考探索发现之后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和给出建议。因此,创新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转变了以往的提问模式,引导学生谨慎提问回答的同时,约束自身错误想法的发展避免产生惰性思维因此就需要教师具有谨慎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意识,同时设计丰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以此使得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并做到正确的解决,这也有助于学生强化实际参与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期间可设计以下活动来促使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

活动一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不文明的行为时,你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例如插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之后要求学生分别进行扮演,表现出自己的活动和想法

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惊涛骇浪电影,分析其共同的特点,并进行总结

活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进行分类,贯彻落到实处,促使个人道德修养提升这一层面,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的分析思考,总结当前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和问题,并能够在课文内容之中找到相关的答案,自己也可以融合自身的想法进行扩充

通过此些活动的层层深入和开展,不但契合电影观看和实践活动参与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引导价值充分发挥的特点在观看富有革命精神电影的过程中,还能有较强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不但可以强化现代中国建设的自信,还可以于实践活动之中,将其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力量,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和优秀的品格特征,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强化以及健康的发展。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不难看出,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于目标、情境、方式方面有所创新,实现生活化联系。通过此些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同时,还可以强化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具有高道德素养和丰富知识修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J].东西南北,2019(02):197.

[2]郑海燕.构建生活化课堂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7):70-71.

[3]李德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7(20):70.

[4]孙履震.以生活引领成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30):50-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