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刘琳琳

威海市环翠区恒大幼儿园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课程的实际环境和条件背景下,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出发点所构成的课程,作为开展幼儿教育的基础,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占据的位置愈发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旨在优化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管理策略

正文


前言:幼儿教育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很难实施统一的幼儿教学,因此,各地区的幼儿园有必要开展关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要立足于本地幼儿园发展理念和教学方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来开展课程,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课程基本精神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选择、重组以及整合,同时对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而形成的适合幼儿园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既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根本,又是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建设。幼儿园的课程相比于中小学课程在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有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相关文件,对其内容、形式以及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这些起指导作用的原则性文件与园本课程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大量的教育机构和研究人员编写了多样性的幼儿园课程,不少幼儿园也根据本园自身特点而进行园本课程的编写。也正是以我国深入的学前教育实践和规范的课程建设为依托,幼儿园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立场才越发明确,加强建设本土化园本课程要建设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方位健康成长。

其二,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要建立在实际教育活动情境当中,而且幼儿所存在的个体性差异也会造成其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的差异,幼儿园根据本园特色和幼儿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或开发的园本课程更接近于一种个性化课程。在对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中,幼儿园教师能够将课程与幼儿发展更紧密的关联在一起,从而深入的推动园本课程的实践,推动幼儿向更宽、更广的维度全面发展。

其三,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发展内涵,而且能够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园本课程既承载着幼儿教育内容,又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载体,同时还是幼儿园办学理念、教学目标、价值观等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园本课程将内在的观念进行形态的物化,将幼儿园的文化内涵从思想和形态两个方面展现了出来,赋予幼儿园更丰富、更深厚的发展内涵。另外,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也是培养其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师只有在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中,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可见,加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也是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过程。

2.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幼儿教学主体地位

园本课程建设是一项庞杂的工程,园本课程其目的是有效的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其涵盖教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各领域的内容。幼儿是园本课程的真正受体,幼儿园在选择或编制园本课程时,应转变教学观念,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强化幼儿教学主体地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主脉络依据幼儿认知规律来提供教学内容。园本课程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新时代的角度出发,与时俱进,了解当前社会发展下的幼儿处在怎样的环境、研究幼儿身心发展情况,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园本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以及主题来源。幼儿园的负责人与相关教育机构应做到充分的协调沟通,多方位去监督考核,这样才能为幼儿园园本课程“把好关”,为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幼儿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2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

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幼儿在幼儿园接触最多的当属幼儿园教师,而园本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对于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反馈等,很大程度上关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因此,幼儿园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平台,促使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调动其参与进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积极性。一方面,在园本课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将新颖的观点与园本课程中的问题相互融合,使幼儿在有效的互动中获得思想上的进步;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将园本课程中抽象观点具象化的能力,或是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或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促使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并内化于心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此外,幼儿园教师在活动中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课程园本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课程不适用或者能够将课程内容进行延伸的情况,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幼儿园教师还要根据真实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给幼儿园,以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不断完善。

2.3获取家长支持,增强家长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参与度

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所占据的位置毋庸置疑,不管是理论角度,还是国家教育政策中,幼儿园教育都应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但是,大多数家长并未参与到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家长缺乏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可能是家长参与意识不足、也可以是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要让家长了解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虽然大部分家长缺乏教育专业知识,但是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更多家园互动的机会。比如,开展线下的亲子活动、利用微信、QQ群等网络形式进行线上的互动,争取每一位家长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家园互动当中,幼儿园和家庭都能够多方位的了解幼儿的动态,从而达成更便捷、有效的双向交流。同时,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有利于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家长的监督和反馈可以为幼儿园园本课程提出新的意见和挑战,有助于幼儿园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改进。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才能促进幼儿园本课程更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幼儿园园本课程与中小学课程最大的差异在于其课程内容有极其强烈的本土色彩,落实课程的过程要符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因此,幼儿园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生活资源加以利用,并形成可操作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丰富园本课程知识的同时,形成本园特色教育课程。比如,幼儿园教师在讲授园本课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时,可以结合当地文化来进行知识的生动展现,向幼儿讲述当地的文化风俗以及历史典故,让幼儿在传统节日中学会观察和思考,使幼儿在想象的空间中更深刻的感受文化的精髓,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和发扬。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园园本课程对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幼儿园、幼儿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应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当中,以幼儿为教育主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当地文化,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会娟. 基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科学探究园本课程建设策略[J]. 新课程,2021,(42):72.

[2]陈赛,梁骁蓓. 幼儿园园本课程组织管理策略探索[J]. 新教育,2021,(11):85+94.

[3]姚红. 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0,(34):63-64.

[4]张少雅.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背景下主题活动开展的问题与指导策略——以“乐·生长”主题活动课程为例[J]. 教育观察,2020,9(32):60-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