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探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晶晶

高邮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 扬州 225600

摘要

在幼儿阶段开展生态种植课程有助于幼儿发展,因此,在深入贯彻先进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引导幼儿在这一丰富的有机种植课程中扩展知识面,并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渠道、多样化和开放的健康环境中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核心素养;生态式;种植课程

正文


生命教育是为学生快乐而成功地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生态种植课程不仅能让幼儿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也能使幼儿对开放环境下的课程充满好奇心。现代城镇幼儿对农作物了解甚少,大多连植物、农作物的名字都不清楚。开发生态种植课程,不仅可以使幼儿在课程中练习技能。简而言之,生态式种植课程的开展在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园开设生态式种植课程的必要性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这就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幼儿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一个更加开放、自然、包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创设出来,为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生态种植课程引导幼儿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二)现代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进入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开始融入节奏更快的城市生活中,小河流水、鸟语花香等自然景观逐渐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替代,各种游乐场和电子游戏充斥着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活动也开始脱离大自然,甚至与自然处于隔绝的状态。他们只能从课本和电视上认识、了解植物动物,对生态种植更是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在幼儿园实施生态种植课程,有利于幼儿接触和认识自然,让幼儿对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克服过度城市化给幼儿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丰富幼儿生活、增强自然体验的必然要求。

(三)丰富幼儿教育内容的必然要求

目前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课程中,多数幼儿园主要针对一些文化、艺术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针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劳动能力,开设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是关键。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是自然教学的重要内容,开设这一课程能够丰富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可以把实践教学、自然教学与知识教学充分整合,极大地扩展了幼儿园课程教学覆盖的范围。

二、开设生态式种植课程对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价值

(一)培养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

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贯彻生态种植教育的理念,从日常的生活中挖掘生态种植教育的资源,开发相关的生态种植教育课程,让幼儿通过生态种植教育课程的学习,对植物的变化与成长有一个直接的体验。同时引导幼儿从小树立照顾和爱护植物的意识和习惯,能够让他们形成基本的生态环保意识,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形成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态式种植课程通常是指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专用的空间来种植和管理易于管理的短期植物。进行此类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在种植和耕种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在种植课程教学中,引领幼儿认识植物过程中的生命现象,让幼儿对植物的成长和生命的规律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对生命的伟大和自然的规律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理解。从小培养他们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这对还没有对自然与生命形成思维定式的幼儿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离不开生活,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实践能力。而现在幼儿园使用的大多数教材都是幼儿不熟悉的,远离幼儿的生活和经验,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生态种植活动中,田园就在幼儿身边,植物的生长就在幼儿的眼前,它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生态种植活动是一种的教育,幼儿在种植过程中通过亲自实践,可以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通过各种感官体验,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基于幼儿核心素养的生态式种植课程开展对策

(一)开发生态种植课程资源

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在幼儿教育中,根据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当前的幼儿园教科书中关于生态种植教育的内容很少,教师应该更深入地探究教科书的内容,并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的独特优势,寻找生态种植教育的相关资源。教师还可以自行收集与生态种植教育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图画书和地图集,按照一定的目录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拓展生态种植教育的教材内容,并显著提高教育质量。由于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具有各自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独特的地方资源,建设独特的生态种植教育课程。从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中发现生态种植教育的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罕见。教师应着力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丰富幼儿教育中生态种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专业知识范围,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生态环境保护,以加强教学为目的,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注重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师想要在生态种植课程中有效引导幼儿开展种植活动,不仅要以科学的种植理念为指导,还需充分掌握植物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可以邀请植物专家培训教师,让教师学习植物的播种、生长以及管理方面的技能;还可以借助专题讲座、教研活动、外出参观等方式,丰富教师的种植知识和技能。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把更多的种植知识传授给教师,使他们的视野得到拓宽,从而对幼儿种植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要求不同班级的教师要自己制定种植研究方案,要引导教师分析课题中有关实际操作的技能,分析研讨与幼儿种植经验相关的素材;要组织种植观摩、经验交流活动,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课程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

(三)注重种植活动与各领域的整合

种植活动虽然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活动,但与其他学科知识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测量、排序、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对种植活动中存在的数学关系进行体验,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幼儿的语言领域,生态种植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全语言环境;从社会领域的视角来看,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也要进行人际交往,由此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艺术的视角来看,种植活动为拓展幼儿的艺术思维,鼓励他们主动进行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因此,在当今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背景下,在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中,也必须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将生态种植与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交和艺术教学密切结合起来,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并丰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全面的教育教学。

(四)家长参与助力课程有效实施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者,因此,在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中,要让家长对生态种植活动提起高度重视,幼儿园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生态种植活动。每次种植活动,都应及时告知家长,特别是那些种植经验丰富的家长,幼儿园可以邀请他们分享种植经验,在各种亲子活动中安排有关生态种植的内容,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并亲自参与翻土、播种、管理和收获的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拓展种植活动的空间,把丰富的植物种植经验传授给孩子,在亲子互动中助力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对幼儿园来说,开设种植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和节能观念,并为幼儿打开学习之门。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开展生态种植活动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种植课程中,教师与幼儿分享特定的种植要求,并鼓励幼儿严格按照规格种植,以确保植物的生存、生长和成熟,这使幼儿能在种植过程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规律,增强对知识的渴望。幼儿园的种植课程与专业化的种植课程有很大不同,目的是使幼儿快乐、迅速地融入课程、亲近自然,并产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秀云.基于生态学视野的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何小凡赵星宇.幼儿生命教育实施路径的探索[J].教育观察,20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