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学前教育;想象力;游戏教学
正文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学前教育是其步入正式学习道路前的一个开端,也是打下牢固基础的阶段,以便更好地展开日后的学习。因此,学前教育属于尤为重要的时期。幼儿教育的高效开展万万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和交流,需要二者共同合作来实现。教师要在幼儿园教会幼儿知识,而在课后时间,家长要适当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团结一致,可以促进学前教育效果的提升,游戏教学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除了可以将幼儿注意力长时间集中起来,还能打破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属于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一、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现状
在学前教育阶段,在日常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提起高度重视,抓住各种时机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联想,从而不断发展幼儿想象力,为幼儿更快更好发展保驾护航。而且,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幼儿视为独立个体,将其置于中心位置。但是在现阶段学前教育的游戏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游戏形式单一重复,内容过于简单化
在很多学前教育班级中,游戏的开展时间和次数都是按照教学的明确要求,再结合幼儿园时间的安排来实施的。在游戏的选择方面,部分教师长此以往重复同样的游戏,不厌其烦地引导幼儿参与进来,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或时间认真思考重复的游戏对幼儿兴趣的激发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组织重复的游戏,并不能发展幼儿思维,只能使游戏逐渐趋于形式化,游戏内容也具有局限性,只是流于问题表面,对问题的深层次内容无法得以解决。
(二)游戏由教师控制,幼儿成为被动者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游戏,若想保证其具有较高的价值,幼儿必须真正主动参与。在游戏过程中,倘若幼儿仅作为被动者的身份而存在,不能对游戏过程进行自主性支配,而是由教师来组织和把控全局,虽然表面上是顺利并较好地完成了游戏教学的目标,但实际上,这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有限。现阶段学前教育中,有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年龄较小,无论是游戏的组织权,还是游戏的控制权,都是由教师进行掌握和决定的,这不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创新途径
(一)自主创新式设计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创新环节,鼓励幼儿对游戏展开主动创新。例如,对游戏流程、游戏规则和奖励等内容,教师可以适当放权,交由幼儿设计,借此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实现对幼儿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和开发。除此之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能根据需求提出启发式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推动幼儿思考能力的发展,并保证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也能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拓展幼儿思维发展。
(二)主题多元化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考虑到幼儿表现出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全体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对游戏形式进行适当的优化与改变,使游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某一主题,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策划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游戏内容和形式方面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幼儿提高参加游戏的兴趣,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融合游戏与知识,让幼儿收获更多的经验与知识。
三、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创新策略
(一)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能力
在游戏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使整体游戏过程突出合作特征,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深刻感受合作的意义。教师可以多考虑设计组织团队类的游戏,保证幼儿在相互配合和合作中共同完成游戏,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合作的含义和力量,促进幼儿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在游戏过程中,对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鼓励并赞许幼儿,并保证幼儿注意力的正确分配,除了完成游戏之外,还要学会相关知识。除了组织同班级、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也可以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到一个游戏中,鼓励幼儿之间的亲密互动和交流,一定程度上拉近不同年龄幼儿的距离,培养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小小守门员”的游戏,将参与游戏的幼儿分为A、B两组,并要求幼儿之间相互配合,对各自的队形进行排列。教师可以将数个足球依次放在A队中每一个幼儿的脚下,并要求B队里每一个幼儿双腿叉开,幼儿彼此之间脚挨着脚站立。游戏正式开始后,A队中的全体幼儿要同一时间将足球踢出去,B队的幼儿要全力以赴阻拦对方的足球射进球门,可以用手来接球,或者用脚来挡住球,成功阻拦足球后,B队幼儿要再将足球踢回去。如果A队射门成功,则可以相应得1分,然后A、B连两队要更换位置,由B队幼儿进行射门,换成A队来阻拦。依次累积各自的得分,得分最高组获胜。这一游戏科学合理的开展,在阻拦足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两队的竞争,培养幼儿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同时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启发。
(二)开拓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创新能力进行有效拓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尝试与实践,对游戏模式实行革新,并改造游戏形式,包括游戏要求、规则等。游戏创新的目的是通过游戏这一形式,对幼儿展开更好的教育,引导幼儿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选择游戏或者游戏中的角色,这不单单是游戏创新,也是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创编性戏剧游戏,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剧本。幼儿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以《三只蝴蝶》为例,有的幼儿设想了蝴蝶回家途中突然遇到大雨这一场景,有些幼儿设想了蝴蝶在寻找花朵的途中遇到了七星瓢虫、蜻蜓等朋友这一场景等。同一个主题的戏剧游戏,幼儿能够创编出不同的内容。剧本创编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结组,对自己创编的戏剧情节进行表演。在表演活动中,幼儿需要自主完成舞台场景的设计,在相互帮助与配合的情况下,对表演进行不断完善,最终将小组精心准备的戏剧表演完美呈现出来。通过创编游戏的方式,能够让幼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发挥幼儿想象力,展现出其自身的独特个性魅力,从而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三)不断创新优化游戏环境
游戏教学是否成功,与游戏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息息相关,这一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被吸引过来,并有助于长时间的集中,促进幼儿对游戏兴趣的提升,为良好的教育奠定牢固基础。首先,教师要开拓现有的游戏环境。教师要全面了解室内外环境,并展开不断摸索,按照游戏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在室内还是室外。如果是体育类的游戏,尽可能选择室外,如果是动手类或者创造类的游戏,选择室内更为适宜。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增加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次数与频率,拉近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而且,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要结合其心理发展水平,营造不同的游戏环境。例如,由于中班的幼儿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具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通常游戏是以“手工”形式存在。因此,幼儿园要创建良好的手工环境,使环境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意义。另外,对游戏材料也必须定期创新,利用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创作,继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与创作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利用好游戏教学这一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智力、思维的开发和拓展。在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游戏的创新,适当放权,为幼儿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创建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开拓儿童的创新能力,让游戏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开发出幼儿的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苹.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王艳.基于幼儿园游戏的学前教育创新与实践[J].教育,2015(29).
[3]马雄茹.探讨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好家长,2019(38).
[4]王允侠.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与创新策略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
[5]张平平.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教学创新实践[J].家长,2020(20).
[6]朱晓娟.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创新[J].当代家庭教育,202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