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活动构建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时春

江苏省高邮市直机关幼儿园 2256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甚是关注。有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早早地给孩子报了一些学习班,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报上了早教班,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认知。随着家长们的不断内卷下,幼儿园也在构建一些教学内容的时候过于偏向“小学化”的一些知识点,导致一些幼儿压力过大,对小学产生恐惧感。对此,本文中针对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教学活动如何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做出一些策略上的探析。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背景下

正文


   众所周知,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幼儿园中,老师大多是围着幼儿转的,到小学以后学生会逐渐离开老师们的视野之下,这不仅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因此,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并且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与家长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从而保证幼儿正确对待步入小学阶段。     

一、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构建的意义

1、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幼儿阶段的孩子不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心理认知上,都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而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不但被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这样老师在构建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下达,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主动思考的思维意识。

2、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提升幼儿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的帮助小朋友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我们在构建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利用一些工具,促进小朋友提升动手能力的欲望。游戏教学法它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度,还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并且积极参与到老师创设的游戏教学中,在老师的鼓励下主动探索、创作,从而积极落实以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活动构建。

3、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小孩子们的眼里对所有未知的事物充满着新鲜感,无论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都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充满着诱惑。幼儿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孩子们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与问题,并且为步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而奠定一些基础认知。传统的教学形式下,小朋友们会对此产生不爱上学的心理想法,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提前熟悉学校的学习氛围,老师基于课程游戏背景下的影响,为幼儿构建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促使下所被激发。

二、基于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活动构建策略

1、基于游戏化背景下,构建情景式教学活动

幼小衔接主要是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前的一段教育认知衔接,从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转折时期[1],步入学生时代。这个阶段中的孩子们正在吸收知识的关键时期,一旦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进入小学就会产生许多不良的教学效果。因此,基于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育中,老师们可以利用游戏为孩子们创建情景式教学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孩子们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在构建孩子们认数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可以采用比一比谁最快的小游戏,锻炼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首先,老师在教孩子们认数的时候可以把1到10以内的数字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相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的学习印象,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孩子认识一些生活中的物体数量。比如,老师把1比作“铅笔”,2比作“小鸭子”,3比作“小耳朵”等,在孩子们掌握1-10之间的数字以后,老师拿出一些形象数字的物体让孩子们进行小游戏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在老师拿出的物体中判断出正确的数字,回答正确的越多,就会获得胜利。在这样的教学场景下,孩子们不断能够快速的与老师所构建的教学内容所熟悉,还能激发自身的探索欲望,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欲望。

2、基于游戏化背景下,构建趣味性教学活动

游戏主要是把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游戏相互融合然后再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老师所既定的学习目标[2]在游戏与学习内容相互融合的教学形势下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更加的趣味性受此影响孩子们根据老师创设的趣味化教学更加有效的完成老师所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3]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方式,一般就是在一问一答的形势下进行构建,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大多处在被动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学习知识上,还是在参与一些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在围绕着老师特定的目标进行指导。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基于游戏化背景下的教学构建,老师们可以利用一些有效的游戏为孩子们构建一个趣味十足的教学环境,这样孩子们不仅快速的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还会积极地投入到老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比如,这节课打算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时候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并跟随音乐摆动自己的身体,好不好看不重要,主要是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时候老师可以做一个带头的作用,试着摆出一些姿势,孩子们本身模仿能力就很强,看见老师摆动自己的身体也跟着摆动,这时候老师不要观孩子们,不论他跳的多么的欢快,不协调老师都不要去呵斥孩子,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自由摆动,一首歌曲足够让孩子们创再出很多的小表情了,这时候老师变换一些动作,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以小游戏的方式鼓励孩子们两两对碰,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课堂氛围不断地升温,孩子们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课堂效率也越来越好。

3、 基于游戏化背景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小升初、初升高的斜街基本就是把一些知识进行下移,同时幼升小也是把一年级的知识点进行下移,为了培养孩子们在进入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情境游戏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在学习一些一年级基础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场景为学生进行创设。比如,医院、菜市场、公交车站、家庭成员等,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一些相对应的场景,让孩子们产生联动,老师先投放一张菜市场的图片,图片中各式各样的新鲜水果,这时候老师可以按照积分制的方式让孩子们进行抢答,问:“图片中都有哪些蔬菜啊?”孩子们进行抢答,“白菜在哪个位置上啊?”等一系列,在回答的同时,老师引入一些课上的知识,并鼓励孩子们在与爸爸、妈妈买蔬菜的时候告诉家长们其拼音怎么读,在这样的教学情形下,孩子们逐渐对生活中的一些熟悉场景产生联动,并告知孩子的家长积极配合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经意间说出的知识点进行表扬,让孩子们多一个学习知识的途径,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为以后小学生涯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构建幼小衔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充分利用好游戏教学,让游戏中做出来的孩子们更加适应小学中的学习,并逐步过度到小学学习中,使孩子平稳的度过这个阶段,迎接接下来的小学生涯,并且真正的融入到小学的生活中,好好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幼儿园教师也要不断的优化接下来的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走进小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戚春萍.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之思[J]. 新课程. 2021,(42)

  [2] 顾佳燕.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J]. 幸福家庭. 2021,(03)

[3] 李艳 刘华 . 游戏给孩子快乐学习的力量——基于“小幼衔接”的游戏化课程实践研究

[J]. 早期教育. 2021,(44)

  [4] 姚画. 课程游戏化 绘本我当家——游戏化课程在绘本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 新智慧. 202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