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 初中数学 作业优化设计
正文
前言:随着“双减”政策的实行,教师教学理念有所改变,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既要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又要完成既定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既要少量、又重质量。在此背景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时,需要对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积极程度、掌握理解度等方面进行预估并及时调整,要考虑到学生掌握学习理论后的实践应用和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达到的数学能力之间的差距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巩固知识,进一步发展数学学习、思维、实践能力,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探索作业优化的策略研究,进行实践教学探索。
1.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1.1“双减”政策的实施
一方面, 在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部分学校注重学生的学科教育,忽略学生素质教育,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要进行枯燥繁重的课后作业,加上学科类课外补习班,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幅度缩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掌握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落实,有利于学校、教师、家长对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有利于转变教师只注重应试教学成果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素质的专业提升,“双减”政策是教育理念改革和教育格局调整的有利实施。
另一方面,多数家长在“双减”问题上,对于减轻学生课业紧张、课余时间负累等方面持认可态度,部分家长还因缓解自身辅导作业等焦虑问题,对于“双减”政策的快速落实,起到推动作用。初中生自身知识素养和资源较少,在完成作业时需要家长帮助,对于工作繁忙或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来说是一项艰巨任务,于是,有的家长将学生完成作业、补习知识的任务交给课外自习室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教育的支出,“双减”政策和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有效缓解家长焦虑,节省家庭不必要的教育开支。
同时,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家长对其持观望状态,有所忧虑。在当前初中阶段,评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各种测试和阶段性考核,“双减”政策的提出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业负担的源头不只是作业问题,还有初中生升学所带来的各种繁杂压力,家长既怕孩子学业压力大,又怕所谓作业减量阻碍学生测试成绩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怎样高效解决问题,怎样保证“双减”政策的持续性发展和稳定性推动教育教学,都是初中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1.2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第一,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学科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知识掌握、思维宽度和数学逻辑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较之小学阶段,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运算量、知识重难点等各方面难度大幅度增长,个别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作业模块时,只注重题海战术,教学内容和知识分类没有在作业架构中完美契合,不利于初中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教师应在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关注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和数学知识容量进行合理安排,促进中学生数学课堂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作业优化设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提供推动力。
第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中学生机械性敷衍性的完成作业,被动完成作业应付教师检查,对完成作业没有自主积极性,提不起兴趣。兴趣是初中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完成作业的动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建立在初中生学习兴趣上,提升作业设计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实践探索
2.1数学作业的全面性和适量性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教师在应试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中,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初中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作业内容上呈现出题量巨大和类型片面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初中生对大量相同类型的练习题产生疲惫厌倦心理,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数学理解、计算能力的发展,而且长此以往导致中学生数学思维固化。学生相同题型套用模板、相似题型不会做等情况的出现体现其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巧掌握不牢的问题。教师要针对这些情况,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既要考虑数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又要融入数学知识实践练习的技巧性,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提升自身独立思考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减少中学生数学作业总量,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掌握情况,选择经典习题训练,设计符合中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的实践作业。
例如,学生在学习华东师范大学版本初中八年级上册第12章后,教师设计因式分解作业时,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解:①4x²-9;②16x²-81,设置基础作业全面适量的作业,巩固教材所学知识的,不断强化学生运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的能力,留出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变式规律的时间。
2.2数学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的实际学习掌握情况,尊重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在阶段作业设计中要明晰不同章节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和相同知识点不同学生理解程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双减”政策在作业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减少作业总量,而且要提升作业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在设置作业过程中,要将知识重难点合理分布在作业结构设计中,完成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期准备。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绝对值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学生学习重难点,以基础题的具体数字变式巩固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认知,在设置不确定字母变式设计进行题目升级,促进学生学习进阶发展。
2.3数学作业设计趣味性
初中生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力容易分散,面对枯燥乏味的作业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在自我控制较弱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延缓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等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在作业设置时,要根据知识重难点,选择有趣的训练类型,采用多元化作业模式,提高初中生作业效率。例如,在学习《走进数学世界》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了解数学家、有趣的数学小故事的阅读作业,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4数学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每个初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都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和知识接受程度,分析不同学生因智力、动力等差别引起的不同教学效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要具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分层作业,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例如,在华东师范大学版本的初中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作业设计上,就可以设置成包含三个层次的分层作业。第一层基础巩固,解:。第二层能力提升,解:
。第三层思维扩展,观察解方程的不同解法的例子,用观察到的解题规律求解相似题目。通过分层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作业层次,开拓思维。
2.5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初中数学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时,要结合生活实际,作业内容要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以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采用“多种解法和答案”,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赵爽弦图”、勾股定理无字证明的作业内容,用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的题目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发展。
结束语:总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真准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通过初中数学作业优化,发挥作业对学生的减轻负担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柳华.“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与思考[J].华夏教师,2021(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