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建构区域活动中美术素养培养的问题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戚雪梅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鸣幼儿园 山东 威海 264205

摘要

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开展教学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当下我国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培养也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美术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为了实现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融入了美术素养内容,借助游戏去引导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进行培养。本文对幼儿园建构区域活动中美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项幼儿美术素养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美术素养;提升策略

正文


区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幼儿园教育形式,在应用时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去为幼儿构建相应的区域,运用区域中的场地、器具等去开展一些活动。而对幼儿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时,教师会为构建区域活动结合美术活动,去对幼儿各方面的美术素养进行撇样。在构建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然后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美术素养,去构建并组织开展科学、合理的美术活动,在开展具体活动时,需要将有关的美术用具准备充分,并不断对区域美术活动进行优化和完善,进而实现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确保区域活动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一、幼儿园建构区域活动中美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构建美术区域活动提升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对于培养幼儿美术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当前幼儿园建构区域活动过程中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幼儿美术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建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存在不足,材料投放是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需要将需要用到的材料合理的投放到区域内,确保每个幼儿都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开展区域活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部分教师在对材料进行投放的过程中存在错乱、幼儿随意操作的情况,并且材料的种类也较少,不仅导致建构区域中的美术活动的开展出现单调性,也导致活动的开展有序性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实际上建构区中的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幼儿的核心素养进行激发和培养,因此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观察、动手以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上。但是实际上当下幼儿园教师还存在过于注重技能教育的情况,导致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还有一方面是幼儿园教师在建构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预设痕迹,教师会设计好建构的图纸或图片,然后让幼儿根据已设定的内容进行图纸设计,这种情况就导致幼儿的主体性以及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幼儿自主能力发挥。在构建区域活动过程中,任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无法实现,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建构区域活动中幼儿美术素养提升策略

(一)优化材料投放,合理开展美术活动

幼儿园想要借助建构区域活动去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可以从以下来两方面开展。一方面要丰富搭建材料。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对材料进行收集,可以采用网上购买以及生活材料的收集和二次利用。其次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搜集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平时的木板、积木等搭建材料。而是了解哪些材料能在搭建区起到优化搭建作品的效果。如丝巾、透明玻璃瓶等,从而充实搭建区的材料。还引导幼儿对收集的材料按照材质以及具体用途进行分类储存、标记,并将其运用到建构区域中。另一方面,在建构区中投放适量的美术活动材料,要保障材料投放的有序性,结合美术活动的内容和流程去对材料进行投放,确保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材料操作;要注重美术材料的多样性,各种不同的材料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也可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还要确保各种美术材料在建构区域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作用。例如,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对自己想要搭建的作品用勾线笔行图纸设计;在幼儿设计完成后,可以选择更多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搭建,如:对自己想搭建城堡的原木柱子用丙烯装饰漂亮的颜色;用胶水将制作的小花粘贴到搭建的窗户上等等。借此提升幼儿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想象力。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在自我搭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对自身的作品随时进行评价,查看作品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激发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美术活动成果,进而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善用美术活动工具,实现美术素养培养

幼儿园阶段儿童身心发展不够健全,因此这一阶段对幼儿开展教育教学的重点实际上并不是知识的传递以及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对幼儿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的交接,而是要通过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去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术活动工具,并对有关的专用工具等进行创新。首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实际上会通过各种游戏以及工具去让那个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而幼儿在运用工具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同时幼儿潜能也可以得到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幼儿操作的需求,为幼儿准备充足的专用工作,并将工具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投放,确保可以满足幼儿的各种操作需求,让幼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去对工具进行选择。另外,还要对各种专用工具进行创新,满足幼儿阶段好奇心强的特征,将幼儿的注意力以及兴趣吸引到建构区域活动中,提升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例如,通常在绘画时会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以及型号的水粉笔,画板、画架、画夹、油画箱、画凳圆规孩子们不仅可以把这些材料当作为搭建材料美化的绘画工具,还可以变身为搭建材料,比如把水粉笔当作院子里的小扫把等等。引导幼儿去运用其他工具像什么材料的情况去进行构画和印画,在使用期间幼儿的思维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会尝试去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绘画,有助于提升幼儿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兴趣,为提升幼儿美术素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创建开放性美工区域空间,辅助建构区域活动

幼儿园美区域活动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创建美工区域空间以及开展活动时,教师通常会根据固有的教学方案去对美术知识以及技能进行教学,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甚至一些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将小学模式应用到日常活动以及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游戏活动开放性不足,不仅会影响到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效果,也导致幼儿的美术素养培养受到了阻碍,美工区域活动单一,学习氛围枯燥,幼儿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都受到了一定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想要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就需要创建开放性的美工区域空间,让美术区域和建构区域之间无阻碍,区域间可融合串区,当建构区的美术材料不足时,幼儿可以到美工区自主选材料。全面提升美工区的开放性,激发了幼儿创作的热情,同时还辅助了建构区的活动开展。

在美工区域中还要设定开放性问题,对幼儿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激发,引导幼儿可以在美术游戏活动中自觉学习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规则要在保持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从自身的想法以及审美角度出发进行自主选择,规则不可以对美术区域活动过多的进行限制,让幼儿自我控制的同时,个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可以得到有效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自主能动性的提升。

结束语:当前还有部分幼儿园构建区域活动中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美术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这就需要有关幼儿园和教师要结合幼儿教育和发展的需求,对美术区域活动进行构建和完善,进而在活动中实现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孟兰琴.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2020(30):106.

[2] 吴翻.幼儿园美术活动区域创设途径[J].幸福家庭,2021(24):139-140.

[3] 陆琴芳.谈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才智,2020(13):119.

[4] 陈伟英.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与运用分析[J].亚太教育,2022(06):121-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