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适合的教育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孟庆良

山东省日照市宁波路学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

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上学生喜欢的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低起点,严要求,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教育中要充满智慧,抓住教育契机,教学生学会做人。


关键词

教育 思考 智慧

正文


教师虽是凡人,但凡人需要大智慧。这种智慧源于对教育思想的更新,对教育规律的顺应,对教育规则的遵守。

——题记

上学生喜欢的课

语文课上,我照例按上课的程序,让学生提问问题,相互交流,如果没有问题,我就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然后讨论讨论就完成任务了。可是,今天的语文课,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今天学习的是《愚公移山》。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就自学时遇到的问题提问,没有限定范围。这时,整个课堂静静地,真是静得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过了好一会儿,也没人提问,我忍不住了, 说道:“没有问题,那老师就要提问你们啦?”听到我的催促,马上就有学生说:“有,有……”。我窃喜,这招还真管用。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文中为什么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我一听,心想:糟了,事先没有划定提问的范围,学生的提问会漫无边际,放得开,收不拢了。可是,学生已提出了问题,不能不解决呀。于是,我就问其他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要回答。这位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满意,也让提问题的学生很满意。学生的这一问一答,似乎打开了他们思维的闸门,接着,另一位同学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对移山的质疑,智叟也提出了对移山的质疑,为什么愚公不反问他的妻子,而反问智叟呢?此问题一提出,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要回答。我让所有想回答的同学都说出他们的理解,在此期间,我对学生的回答一概没有作任何的评价。等所有学生都回答完问题时,我做了这样的总结,我说:“同学们,你们的回答都很好。从今天的学习中,我才真正看到了你们的才华,原来你们是多么有思想啊!这才是你们的创新思维,之前你们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思维!现在你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思维,我真替你们高兴!”我这一鼓励,就一发而不可收,学生的提问顿时活跃起来,不用老师指名,学生就抢着问,抢着答,课堂气氛那是相当的活跃,几乎都没有老师的发言权了。学生为了讨论问题,竟然忘记了这是上午第四节课了,直到下课铃响,学生才意识到是下课了,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啊。

这一堂课,给了我深深地思考:学生不是不会思考,而是老师的满堂灌没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虽然是初次学习,但是对于这个故事却是耳熟能详,所以,学习起来就有兴趣。有兴趣了,就爱学习了,爱学习了,就有问题了。当学生对课文的内容非常熟悉时,就会有自己的思考。这时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如那泄闸的洪水,奔涌而出。其实,学生的思维很开阔,只是老师未能有效地打开它们。我想,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是否多多的考虑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这一堂课的备课完全不是这样的,一点也没有按照备课思路上课,我不知道这堂课是不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是我确信,这一堂课是学生喜欢的课!

关注学困生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会让学生自己在读课文的同时,把文中的生字词划出来注音学习。如果不会,可查字典,问同学,甚至问老师。可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同学就是不注音,任凭你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我在课下巡视时,若遇到这样的学生,就逼着让他注音,学生只好拿起笔来写。我看到学生拿起笔来写,就以为注音了。可当我第二次来到他面前时,课本上仍然很“卫生”。我想现在的学生真是太懒了,连个拼音都懒得写。对这事也就没去太在意,并且心想,老师这样来督促你学习,你还不学,真是不可救药。可是,有一次与学生的交流,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语文复习课上,我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同学们立刻认真的读起来,这时我发现有一名学生未读,就来到这名学生跟前,问他为什么不读,他不回答。我想,他莫非不会读书?为了弄清他到底会不会读书,课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单独读给我听,结果这位同学书读得很好,就是有些字还不认识。于是,我就当面表扬了他,要他以后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读书,他答应了。然后我又让他当着我的面把不认识的字在课本上注音,我说出拼音,让他写。可是他怎么也不写,我问为什么,他也不回答。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终于说了实话:不会注音。天哪,八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注音,太不可思议了,我做梦也想不到。但事实就是如此。我恍然大悟,班里为什么有那么一部分同学总是不在课本上注音了。

八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注音,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事实面前我又不得不相信。是啊,一些学生基础差,老师应该了解。老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在一些学生看来却很困难。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是学生不去学,而是因为落下了,跟不上了,以致越落越远,最后干脆就不学了。与老师们一起交流,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了。我想,不是学生不爱学习,而是他们想学,可是跟不上啊!就像这位学生,我一味的要求他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去学习,试想他能爱学吗?他能学好吗?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一定不要过高的估计学生。老师要关注那些学困生的学习,从他们的基础抓起,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一步一步的让他们尝到学习的滋味,他们才爱学习啊!

应该这样育人

早上值班,来到教学楼中间的广场上,准备观察一下七年级学生上学的路队情况。这时,有两块纸团映入我的眼帘。按照以往,我就顺手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去了。可是今天我没有,因为我发现从这里走的同学对这两团纸视若无睹。我想以此教育一下我们的孩子,要注意观察,看到垃圾要及时捡起来。于是我就想叫住刚刚从两团纸中间走过去的两名同学,让他们把纸团捡拾到垃圾桶里去。正当我让这两名学生回头捡拾时,一道靓丽的风景映入了我的眼帘:一名推着自行车的同学,停下来弯腰把一团纸捡了起来。那一刻,我心里一亮,这同学的心灵该有多么美!于是我迅速把这一幕用手机拍了下来。这位同学他是推着自行车在捡拾垃圾,多有不便啊!可是他却把不便留给了自己,把美带给了他人!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啊!我让两名刚路过的同学捡拾起了另一团纸,并适时的对他们进行了教育,在两相对比中,这两名同学愉快的接受了教育,表示以后一定养成好习惯,做生活的细心人,做优秀的中学生。

生活中处处含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用心观察生活,善于发现教育的契机,适时给学生以立德树人的教育,我想,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很多人的力量就不可估量。希望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用心观察,用我们的智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午饭后,来到四楼的走廊里,首先看到两位美丽的女学生各自手里拿着一包零食,在美滋滋的享受着,看到她们美美的样子,我没有破坏这美景。可是,再往前走,却又发现一小块垃圾躲在了走廊的墙角处,我马上联想到是这两位美女学生撕下的零食包。我没有去批评这两位学生,而是来到这两位学生面前,把这两位学生叫到这个零食包面前,态度和蔼的问她们:“这个零食包是你们扔的吧?”没想到这两位美女学生却异口同声的说:“不是我们扔的。”而且还振振有词,“我们在教室里撕开的,包扔在教室里了。”我没有相信她们,就捡起了那个零食包,与一位女学生手里拿的零食包一拼,完全符合。这样,两位美女学生没话可说了,只得乖乖的承认那垃圾袋是自己扔的了。这两位学生倒也机灵,马上向我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我没有放弃这次教育的机会,于是就对她们俩讲了学校卫生要靠大家来维持,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是独处的时候,越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破坏环境,小到自己、家庭,大到学校、社会。由此,我又引开去,对她俩讲了不只是这一件事情,做其他的事情都一样,要有责任,有爱心,不能说谎……。这两位美女学生听了我的话,开开心心的走了,自然把自己扔掉的零食包也带走了。

这两位美女学生走了,看着她们离我而去的背影,不禁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学生为何犯了错误而不愿意承认呢?笔者认为,是中国的教育造成的。在学生的眼中,大多数父母、老师在他们犯了错误之后,不是帮他们寻找犯错的根源及改错的方法,而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有的甚至是打骂。试想,这样,孩子犯了错误愿意承认吗?我相信,我的这次教育,会给这两位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她们终生受益的。其实,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想,我的这种教育方法,要比直接对这两名学生来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效果要强一百倍。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能够用心去做,学生是会非常拥护你的。反过来讲,学习也是无处不在的,我想这两位学生,也会从我身上学到她们一生有用的知识。

 

作者简介:孟庆良,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地址: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澳门路67号   

邮编:276800

电话:150633108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