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游戏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价值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陈宝萍

高邮市界首镇幼儿园 江苏 扬州 225611

摘要

幼儿教育随着我国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幼儿的成长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教育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活动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游戏化课程与音乐教学的结合能够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深化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实现智力和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本文解读了幼儿园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意义,探索了幼儿园有效实施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游戏化 幼儿园活动

正文


前言

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通常呈现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幼儿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游戏能够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能通过多样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音乐课程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用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当下,素质教育的深化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游戏化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学模式,高效利用游戏展开课程教学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幼儿具有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发展特点促使幼儿对游戏能够产生参与兴趣,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展开游戏化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兴趣引导下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游戏本身是能够让人感到愉悦的活动,幼儿可以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世界以及所学课程的认知。游戏化教学还可以让幼儿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幼儿可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品质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道德品质的提升,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需要开展大量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得到提升。

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学对幼儿教授歌唱、韵律、音乐鉴赏、打击乐器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培养幼儿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为幼儿的音乐素养养成奠定基础。

幼儿实施的音乐教学游戏化能够进一步增强幼儿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强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游戏化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的教学,利用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开展音乐教育,能够更加高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调动幼儿参与音乐鉴赏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灵活多样的儿歌教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用游戏化课程,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了解音乐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参与课程学习,幼儿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所有的幼儿都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借助多样的吸引幼儿的注意,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2.培养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幼儿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展开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音乐素养包含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辨识能力等,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保障幼儿更好地深入理解音乐,游戏化教学能够将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结合起来,帮助幼儿通过更加直观形象地方式参与音乐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3.推动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鉴赏等方面,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样的音乐游戏展开,从而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发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全方位调动幼儿的身心活动,让幼儿在身心愉悦的前提下参与活动,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性、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唱歌演奏的能力等,以此推动幼儿通过音乐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三、音乐教学游戏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主题

为了更好地对幼儿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成长发展的身心规律,在设计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时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选择适宜的音乐主题进行教学,全面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保障音乐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游戏化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幼儿的现状和需求合理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从简单到困难地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利用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幼儿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幼儿的音乐素养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合理选择教学素材,综合开展音乐游戏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鉴赏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合理选择能够将教学内容综合起来的音乐教学素材,再合理设计游戏将教学内容综合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进行《巡逻兵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多样的游戏活动,全面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协调性,在教学开始之前引导幼儿做一些动作,在动作产生规律之后加入音乐,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继续动作,锻炼幼儿的节奏感,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教室中的三角铁、鼓、铃鼓等打击乐器跟随音乐进行演奏,加强幼儿的节奏感的同时锻炼肢体协调性。学习唱歌也是能够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强化音乐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音乐教学素材开展综合性的游戏化课程能够收获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全面结合游戏活动,降低音乐学习难度

幼儿园音乐教学课程中的歌唱、韵律、音乐鉴赏等主要内容都可以与游戏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在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难度。

1.歌唱教学游戏化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记住歌词和旋律对于部分幼儿来说是学会唱歌的难点。教师在设计歌唱教学的游戏活动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难点和心理特征合理设计不同的游戏,在幼儿无法准确掌握节奏时结合音乐节奏开展游戏,在幼儿记不住歌词时结合歌词内容组织游戏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幼儿学习歌唱的兴趣,也能深化幼儿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韵律教学游戏化

韵律感是指在一首乐曲中音的强弱程度音调的高低以及持续时间的长度教师在训练幼儿的韵律感时可以开展持续性的练习活动,为幼儿播放乐曲,让幼儿跟随音乐自由发挥肢体动作,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3.音乐鉴赏游戏化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在音乐理解和鉴赏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教师在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素材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还可以根据乐曲主题或歌词创编小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乐曲的节奏、歌词等自主设计动作,在播放乐曲时跟随音乐动作,从而加深幼儿对节奏和乐曲主旨等内容的掌握;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展开分组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结束语

游戏化课程是符合幼儿成长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幼儿在兴趣引导下提升学习能力和情感感知,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游戏化课程,能够深化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幼儿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瑞.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理性思考[J]. 试题与研究,2022,(15):191-192.

[2]李荭. 基于“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的游戏化歌唱活动设计——以大班歌唱活动《顽皮的杜鹃》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3):131-133.

[3]郭敏. “只要高兴就好!”——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中的价值取向问题[J]. 江苏幼儿教育,2017,(01):36-38+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