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玉红

吉林省白城地区洮南市第四中学 吉林 洮南137100

摘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也就导致学生的好奇心都很重,而物理学科作为新开设的科目,有很高的实践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的新奇,教师就要利用好物理学科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热爱上物理学科,使学生可以不停地探索物理知识中的乐趣,而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物理成绩的综合水平有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让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模式,让物理课堂充满乐趣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轻松地学习进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文


物理作为初中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使初中生接触到这一课程时感觉非常的新奇,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初步印象,将决定着日后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有多大的兴趣,通常在学生接触一门新学科时都是有很大热情的,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初期,利用好学生这一时刻的好奇心,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引导,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经久不衰,物理知识是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实践的,学生了解好物理知识,在进行知识的实际运用,这对学生来说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应该将物理与生活结合,将探讨与思索的物理学习习惯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用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式,使初中阶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得以提升。现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展开讨论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方法之一,让学生对于学好物理知识和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工作者的感受,这对于学生参透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科学的发展是经历无数的科学家创新、求真、探究的历史。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无数次的猜想,每一个科学结论的背后都有着超常新奇的猜想历程,猜想的经过是每一位科学家在进行新探究时都会有的步骤。教师在进行让学生的养成猜想的习惯时,要格外注意学生的进行猜想的思路,猜想并不是单纯的编造和想象,是学生根据自己累积的知识和经验,抱着探索求真的态度经过演绎,类比和推理等得出结论的直觉思维,勇于探索求真是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思维的灵感,也是激活学生产生对物理知识探究热情的重点创造猜想环节,让学生展开实验,进行探究和检测,去伪存真最后收获真理,这样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既能印象深刻又可以趣味纵横,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这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勇于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方式。

二、结合实际生活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切身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运用中的实用性,教师就需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养成留意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的习惯,比如:大人小孩都爱吃的五香茶叶蛋,想要在刚出锅时将蛋壳剥下来,就肯定会把鸡蛋的肉也一起扯下来,要避免这种情况,就有一个小妙招,及时趁热把鸡蛋先放入凉水中泡一会儿,然后在剥壳,这样茶叶蛋的壳轻而易举就被剥下来了。这就运用了物理知识中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冷热不同情况的刺激下,茶叶蛋的蛋壳和蛋肉就产生了两种伸缩情况,则在温度变化不明显时,蛋壳蛋肉伸缩的情况也不明显,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白蛋壳的收缩情况就不一致了。因此,如果要是将鸡蛋趁热放到凉水里浸泡一下,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了。通过一个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将物理知识的奥妙传递给学生,不仅增强学生对运用物理知识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的物理成绩也随之提升,才能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学活,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物理现象的好习惯,更利于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物理学习情境中,“问题情境”无疑是最受到初中阶段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师把物理知识设置的问题与教学情境相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让学生不断产生对物理知识渴求的欲望。接下通过一个例子展开讨论,如:在学习物理知识变阻器前,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能改变手机的设置,使手机屏幕的光变强和变弱,为什么在按音量的按钮时,音量也会变大变小呢,手机作为现在每个学生都在使用的通讯工具,相信这些现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要想解释其中的原理却不是那么的容易。因此,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课堂的切入点,带领学生探究手机内部的秘密,从而开展新课程,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在接下来的新知识课程中,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也一定会变得积极主动。在物理情境教学的过程里,教师采用问题的创设,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知识思路的开发,为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动力打下基础,使学生养成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另外,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对想象力的发散,创立建设联想的情境,在联想情境中应用类比,用你逆行思维类推从而提出新问题,例如:在探究声传播时,学生们都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就可以提出新问题,那么声音在水中可以传播吗?通过上面两个举例的情境创设,可以不断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提升,也就促进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利用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在初中阶段让物理教学的水平有所提升,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才能真正的领悟所学物理知识的含义。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大气压”时,教师可以在装满水的纸杯上覆盖一张卡片并将水杯倒过来,这样水既不会流出,纸片也没有掉落,让学生相信大气压的存在。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真实的地感受到巨大的气压,这样物理教学的课程中采用实验方式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牢牢记住这节课的内容,并且充分的了解物理知识点。再比如:在进行关于物理知识水不善于导热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烧杯,先在烧杯中倒满水,再将一只小虾放入烧杯中,然后把网状物隔垫在烧杯底部,这时对烧杯上半部分的水进行加热,底部的小虾依然自在地游来游去,没有受到影响,就可验证结论水是不善于导热的物质。通过学生对实验的实践,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自身实践性强,有些物理现象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开始之前,先将本节课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导入,播放要讲的物理知识相关视频,音频等资料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所需要的物理现象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看视频的同时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深刻的参悟了学习物理知识的重难点。例如:在探究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实验短视频,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置于玻璃罩内,缓慢抽取其中的空气,观察其玻璃罩内手机音乐的音量变化。在实际实验中,因为资源因素,实验内抽取空气的步骤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完成,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因为有音像声音的展示,可以让学生视听结合,身临其境,这才真正地让学生有物理存在生活每一处的真实体验,有了真实的体验,就能将学生物理课堂中的积极性最大化地进行发挥,这样充满乐趣的物理教学方式,让学生物理学习上可以更加地自主,通过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切身体验物理的知识的奇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有效改善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习的注意力,有助于激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结束语:总而言之,兴趣的激发是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产生动力的源泉,是初中物理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喜爱上物理,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物理课堂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轻松愉悦掌握物理知识,这无疑是使物理教学效果提升事半功倍的办法。

参考文献:[1]胡晓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2018(07):171.

[2]吕龙旗.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育人策略与路径初探[J].考试周刊,2021(81):124-1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