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
正文
前言
近年来,新课程教育标准背景之下,越来越多人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相比较之前,更加强调批判性思维发展,注重在夯实学生生物概念性知识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科研精神、批判思维,鼓励学生在不断质疑中成长,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实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攀升,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实践分析能力增强,配合教师正确引导,在不断疑问、求证、判断、验证中获得有效答案。充分发挥教师职能,深度探索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现阶段重点。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性、客观看待、判断事物的能力和意愿,并非全盘否定,而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分析、辩论、评价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证明自身判断的合理性和正确性[1]。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情景性思维,在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六个步骤辅助之下,确定批判性思维的准确性、一致性、科学性与逻辑性,最终实现逻辑思维深化与思想高度提升。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准确掌握生物知识点,全面、质疑并探究生物细胞、遗传、杂交、神经系统等内容深层内涵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践行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从不同方向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学生在批判过程中获得有效基础,正确把握生物课程教学方向,在循序渐进中明晰“生物万象”,进而养成良好的、完善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打破生物教学弊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2]。此外,批判性思维培养符合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世界,在批判过程中增强教学适应性,在自主分析中明辨生物课程中问题与答案贴合性,为以批判性角度出发,实现生物课程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原则
1.中立性原则
中立性原则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需要从证据入手,在问题探究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对待任何知识内容应当保持中立,以证据与最终结果为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中立性原则是指当教师在讲解某个模块或者单元时,如,“走近细胞”,不能以“我认为”、“我感觉”这类思想进行学习,而必须保持中立,以更加理性思想看待问题、分析并及时解决,以此提高学生对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变化和作用能有具体理解。
2.长期性原则
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较为复杂且对理解能力具有一定要求,遵循长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都需要细致渗透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不论是对待教材还是课程内容,需要时刻保持批判心理,以此加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正确性与准确性,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精准剔除生物教学弊端,革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创新提供前提。
四、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1.营造民主氛围,捕获有效证据
良好、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促进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与问题探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分析、观察、探索问题,通过大胆交流增强学会说呢过思辨意识。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培养要点,关注批判性思维发展内涵,深度理解批判性思维运用并非全盘否定,全部剔除,而是根据教学“证据”,从辩论与评估中增强逻辑思维,实现问题反思与修正[3]。其次,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立足教材内容在批判与论证中捕获有效证据,探究问题真实性与合理性。
在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课程实践探索中,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模式激发学生对“酶”相关知识点研究兴趣,在梳理整合教学结构的同时不断渗透批判性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在研究中找到批判性“证据”,对“酶的具体作用”提出疑问,在实践探索与科学论证之下得出结论,冲破思想误区,进而提高学生质疑、怀疑、判断、论证精神,强化逻辑性。
2.构建问题情境,加强信息处理能力
为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教材重点和难点,主动构建问题情境,创设批判性教学栏目,鼓励学生在分析、探索、评价中掌握批判性技巧,增强生物学科心智提升[4]。教师作为知识引导者与批判性思维的组织者,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当陈述并理清科学事件,以教材为依托,精准掌握数据信息,以便于学生通过问题讨论、情境演绎分析评估,掌握批判性思维应用原理,在学生持续质疑、分析、批判、解析视域之下利用批判性思维正确解决生物基本现象,全面了解生物学科中概念、性质、特征以及条件,时刻反思生物论证观点,促进生物问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研究实践,深挖教材内容,设置批判性思维培养栏目,比如,“基因、蛋白质和生物体之间生产与发展具有什么关系?是否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借助细小问题,设计课程情境,一方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观察、质疑、评估、探索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批判性思维栏目,通过一个问题进行延伸探索,引发学生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点学习与探究兴趣,从各角度论证结果中对教学问题进行二次论证与发展,逐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3.借助信息技术,布置开放性题型
批判性思维与高中生物知识融合与发展需要以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全面考虑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理解能力。为切实促进生物批判型思维延伸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假设能力,从证据提出与实践探索中获得有效内容,站在客观、理性角度提高结果验证效率[5]。基于此,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布置开放性题型,推动学生独立成长与发展,注重自我反思,批判思考的行为习惯,以智能化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生物知识理解与批判性思维内涵探究。
在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版本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索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激素的调节”和“体液的调节”等知识,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库中海量生物素材论证教学问题,以学生独特角度掌握“神经系统、激素”论证观点和证据,为质疑,消除质疑,最终得到课程结果提供帮助。
结束语: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生物学科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综合性思维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物学科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立足教材本身,加强学生对生物问题中所呈现出来的原理进行自主探索,掌握其中发展规律,教师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理清并进行假设,从推测与探索评价统计结果,验证事实,进而解决生物学科中教学问题,以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长,从生物学科探索中展现学生个性化,针对证据客观提出主张,以保证生物学科真实性,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评估、验证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实现批判性素养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丰蓉,何苗,娄志义,陈延松. 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22,(31):28-30.
[2]冯宇德.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J]. 学苑教育,2021,(18):57-58.
[3]池必文. 在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7):142-144.
[4]陈玲.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中学生物教学,2020,(02):34-35.
[5]蒋选荣.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J]. 生物学通报,2017,52(10):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