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小衔接,聚焦习惯养成---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小衔接;聚焦习惯;策略
正文
一年级和幼儿园在教学方式、作息时间、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孩子存在畏惧心理,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前教育,为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一)提前进入小学教育
很多幼儿园虽然已经开展了幼小衔接的工作,但其具体实施方案并不符合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大多数幼儿园还是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为主要目标,提前进入了小学教育,没有从幼儿的养成习惯和全身心发展的角度培养,扼杀了孩子活泼可爱的天性,不符合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过渡重视理论教育
从幼儿园过渡到一年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幼儿园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转变的过快,过多的进行了很多理论教育,很多孩子孩子接受不了突然地转变,使孩子自主、创新的思维不能正常发挥。
(三)家庭教育做的不到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一直贯穿在孩子成长的始终,家长就是连接幼儿园和孩子的纽带,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关心很少,没有与老师及时进行沟通,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二、幼小衔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要求学生从小培养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会引发他们的思考,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引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孩子遇见疑难问题寻求帮助时,家长和老师暂时不要告诉孩子答案,先让孩子自行解决,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很多孩子会对家里的玩具、小物品等感兴趣,充满好奇心,经常把他们弄坏了,家长不要批评孩子,引导他们重新组装修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引导孩子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详细的描绘开头和中间内容,然后对结尾提出异议,让孩子们动脑筋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辩,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同时,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多提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提出疑问,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小学教育打好基础。
(二)让孩子学会倾听
倾听是孩子掌握的第一门语言,好的倾听习惯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培养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像最基本的上课点名时,老师要提醒孩子认真听,竖起自己的小耳朵,听到老师喊自己的名字时,要及时做出回应,在老师点名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游戏,使孩子们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会倾听,“传话游戏”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从排头传到排尾,只有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才能完成比赛任务。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游戏:“指五官”游戏、“点名”游戏、“听指令”拍手等等,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反应力,又能让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作为教师和家长也要经常和孩子们交谈,让孩子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不打断他人的谈话内容,能耐心的倾听,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益处。
(三)促进幼儿的全身心发展
幼小衔接就是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外,还要培养孩子全身心健康发展。首先,积极开展各项户外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比如:学会跳绳、踢毽子、拍球等简单的体育活动。其次,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随时随地教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远离危险区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遇见坏人怎么办?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接触电源;防溺水六不让等等,引起孩子们的警惕!另外,还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幼儿也会有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从心理和生理上引发各种疾病,因此,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比如:有部分孩子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甚至大哭大闹,老师和家长在面对孩子时,要以自己为榜样,每天微笑面对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开心心生活学习,慢慢帮助孩子改掉这些的不良情绪,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直接途径,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老师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需求,给孩子们筛选合适的书籍,目前,许多绘本涵盖了人文、地理、历史、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深受家长们的喜爱,幼小衔接的孩子们已经具备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打开孩子们的心灵,同时,还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孩子们即将走近小学课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进行阅读,做好规划,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其次,不要限制孩子的读书过程,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阅读空间,根据孩子的意愿,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不是每天逼迫孩子读书,平时多与孩子交流探讨,对于即将踏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已经有自己精神追求,求知欲满满,作为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利用阅读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幼小衔接孩子的心理需求,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为孩子创设故事中的意境,让孩子边表演边阅读,其他的孩子也会不自觉的进行配合,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可以不定时举行各种适合孩子发展的阅读活动,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像讲故事比赛,看哪位小朋友讲的故事生动有趣,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充分表现自己,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五)促进家校合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无忧无虑、开心快乐是他们的特点,面对小学这个新的征程,如何让他们快速适用进入状态呢?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因此,学校和家庭要进行有效衔接,教师通过电话、微信等,与家长沟通交流,积极宣传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对每个孩子进入小学教育后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对与一些不良的生活教育习惯要配合家长及时进行改正,共同陪伴孩子度过这个迷茫的生活阶段。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是不同的,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都是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促进家校合作,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效整合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配合家长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指导,对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效果更佳。比如: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们提前参观小学校园,了解小学的一些相关事宜,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
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教育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配合家长让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倾听等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从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耐心引导,为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卫燕.幼小衔接视角下入学准备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幼儿教育科学,2021(4):3-5.
[2]郑哲浩.教学语言对体育教学幼小衔接的促进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