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合作实施幼儿园自然文化教育课程
摘要
关键词
自然文化课程;幼儿园发教育;家园合作
正文
一、前言
幼儿年龄比较小,对幼儿进行教育需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这样幼儿才能够主动的来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给幼儿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和实际大自然相结合,以社会和自然作为基础,选择其中相应的对象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可以给幼儿创设出一种真实的情境,丰富幼儿的经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去参与,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传统时期,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教育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教师直接给幼儿讲解,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在这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习得知识技能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所以新学期需要幼儿园大胆的创新,作出改革,利用当地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以此作为背景,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贯彻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联系自然文化,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幼儿的思想情感更加丰满。同时也可以带领幼儿实践,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在和大自然相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当中的一分子,所以我们需要回归到大自然当中去。对于一些幼儿园来说,要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环境,完成幼儿园教育的使命。利用自然文化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此基础之上,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扩展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宽度,让幼儿可以更好的发展。自然文化课程对于幼儿园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载体,幼儿园可以和家长联系,促进家园合育。
三、家园合作,实施幼儿园自然文化教育课程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念
幼儿园开设自然文化课程,对幼儿进行自然文化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有一套系统性的课程。教师在开发设计课程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的需求出发,同时,这也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良好方式,是现实的反应。教师把自然文化资源变成具体的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的理解,在这些自然文化资源当中有哪些信息能够开发,变成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然后利用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让自然文化资源和幼儿的发展建构及关系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把握,根据不同物质不同的属性形成一个网格,充分发挥出各个物质的价值。不同的物质指向的是不同的领域,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刺激。比如,大自然当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扩展,这些不仅仅是生物的问题,他们在生长的过程中也是按照季节和时间的,而这些参数都是紧紧相连的,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节气,联系动植物生长,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同时还能够让幼儿更加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传递传统文化,帮助幼儿树立文化自信。
(二)把自然文化课程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站在大课程立场上面,联系起幼儿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来,更好的和自然环境互动。教师带领幼儿学习,不只是要在课堂上,而是要亲近大自然,让幼儿在具体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对事物有自身的认知。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获得知识,提升幼儿的思想情感,让幼儿从能力行为等多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开发课程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家园共育,自然而然的让幼儿学会做事,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这同时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幼儿的学习更加顺畅。教师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要显示出广泛性,自然性的特点,这些内容都是和幼儿的认知规律相符合的,可以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对所学的知识技术更加感兴趣。教师给幼儿提供饱满的资源,以此作为教学对象,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幼儿扩展,提升幼儿的认知,让幼儿对自然生活都有一定的经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开发自然文化课程,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让幼儿自然的做事,这主要是强调教师以幼儿为主,能够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教师大脑当中要时刻有正确的理念,让幼儿的学习和自然规律相一致。因为幼儿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具有学习的信念。一言以蔽之,要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利用幼儿现有的学习能力和经验,以此作为基础,帮助幼儿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熏陶
自然文化课程是有一定目标的指向的,是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师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给幼儿创设出有准备的环境,从自然文化的陶冶,到教师对幼儿的人文关怀,这是一种精心准备课程以及建构体系内容的过程。教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此作为载体和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场域,面向全体幼儿开发出自然文化大课程可以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让幼儿能够适应社会,学会和人自然和谐相处进行正常的沟通交往,受到艺术的熏陶陶冶,学会科学探究,在此又可以分为很多个细化的目标。自然文化课程基本目标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受到良好的浸润和熏陶和其他课程的目标,总体上来说是一致的,同时又有自身独特的目标和作用。通过自然文化课程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我社会以及大自然加强幼儿在这方面的理解,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掌握生活学习的一般方式方法,成为更合格的社会人。这种目标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要考虑到幼儿的个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然后来生成保持一定的开放性要珍视现在的自然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出自然文化环境的作用,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四)联系实际工作,幼儿扩展
一些幼儿园建构自然文化课程,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要广泛地扎根于大自然当中,开发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把自然文化课程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当中,促进幼儿全面的成长和发展。自然文化课程联系的是大自然以及社会的文化,教师和家长联系起来,进行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扩展,需要筛选出适宜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利用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不只是一些原生态的物质,而且还有经过大浪淘沙,各地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些本土文化。而这些都和现在的社会交往以及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非常接地气的,对幼儿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学习价值。
比如,教师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当地的稻草,玉米糊,树枝,各种豆子等自然材料,以及麻布袋,纸盒,木工板等这些废旧的材料。以上种种都可以作为幼儿园活动区域的材料。家长和教师而且也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古镇,走进古镇,让幼儿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展人文旅游,给幼儿讲当地的文化以及特色的小吃等。然后,学校利用特色文化节,让幼儿表演小吃一条街,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利用一些替代材料制作当地的特色食物,既安全又环保,可以从多个方面锻炼幼儿。
总结
教师建构自然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家园合作,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从幼儿的需求以及实际发展多个角度进行选择的,这是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高瞻远瞩,站在一定的高度,选择一些开放性的课程,这样才能够让课程充分发挥出作用。在具体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围绕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生产性和预设性这样的方式进行综合的考虑,科学的设计,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找到对幼儿进行自然文化教育的价值发现契机,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可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自己的身体,对这些内容有基本的认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具备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9):58-61.
[2]皮军功.自然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21(11):17-19+25.
[3]郑黎丽.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9(06):89-92.
[4]谢笑珍.再造“知行合一”的大课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130-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