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应用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素材;应用探究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侧重于技巧和形式的训练,忽视了生活素材的挖掘和运用。本文将结合实例,探究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素材,让写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一、生活化素材的重要性
1.提升写作兴趣
生活化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素材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无论是家庭聚餐的欢声笑语,还是户外探险的新奇刺激,都与学生息息相关,因此更容易触动他们的内心。当学生能够从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中提取素材,用于构建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会发现写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而是一个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过程。以一次难忘的家庭聚餐为例,这样的场景往往充满了温馨与欢乐,是学生生活中难以忘怀的时刻。引导学生回忆并描绘这样的场景,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家庭和亲情的珍贵。在描写过程中,学生可以细致地刻画家人们的表情、动作以及餐桌上的美食,从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家的温暖。同样,户外活动也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有趣的户外探险,无论是爬山、野餐还是观星,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挑战与成就感。将这些经历融入作文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丰富写作内容
生活化素材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侧重于命题作文和想象作文,虽然这些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时候却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内容空洞。而生活化素材则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寻找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一次意外的相遇、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都可能成为学生笔下的精彩故事。这些素材不仅真实可信,而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感的共鸣,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将真实感受和经历融入文字,学生的作文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他们不再需要刻意编造情节或者模仿他人的作品,而是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作文不仅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还能够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写作才华和潜力。
二、生活化素材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为了有效地应用生活化素材于写作中,教师需要精心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捕捉那些常被忽视的细节。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包括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甚至用心灵去感受。例如,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观察任务,如“观察校园内的一棵树”。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察活动,而是一个贯穿整个季节、深度体验自然变化的过程。在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站在那棵特定的树下,让他们仔细观察嫩芽如何一点点从树枝上冒出,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们可以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一天的变化,用画笔描绘出嫩芽的形态,甚至可以尝试去闻一闻那新生的叶子散发出的清新气息。随着季节的推进,夏天到来时,这棵树将变得郁郁葱葱,教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此时,树叶已经变得茂盛,树下可能已经有了斑驳的树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炎热与树下的清凉,对比出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到了秋天,当树叶开始变黄、变红,最终落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落叶,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他们更加珍惜自然的馈赠,并将这些感悟转化为写作中的宝贵素材。
2.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窗口。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奇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山水风景。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家乡的山水有哪些独特之处?与桂林山水相比,有哪些异同点?”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家乡的美景,并将这些发现转化为写作素材。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篇关于家乡风景的写作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对《桂林山水》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且对家乡的山水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因此他们在写作时会更加得心应手。他们可以借鉴《桂林山水》中的描写手法和技巧,同时融入自己对家乡山水的独特感悟和体验,从而写出一篇既具有文学性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
三、实际案例分析
1.案例一:变形记的奇幻之旅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重要的一环。一次以《变形记》为主题的习作课,让学生们展开了一场奇幻的旅程。小华,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学生,选择了“变成一棵树”作为他的写作主题。他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森林之中。在文章中,小华描述了自己变成一棵树后的所见所感。他写道:“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茂密的森林中。我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我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细致地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接着,小华讲述了自己作为一棵树所经历的一系列奇幻事件。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经历了四季的更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在文章的最后,小华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呼吁大家要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这篇《变形记》的习作,不仅展示了小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创造,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2.案例二:多彩的活动——校园运动会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展现了体育才能,更体验了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将《多彩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们回忆并记录运动会的精彩瞬间。小丽,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对这次活动记忆犹新。在她的文章中,小丽首先介绍了运动会的盛况。她写道:“那天阳光明媚,操场上彩旗飘扬,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比赛项目丰富多彩,有短跑、跳远、接力等,每一个项目都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接着,小丽详细描述了自己参加接力比赛的经历。她写道:“当我站在起跑线上时,心里既紧张又兴奋。随着发令枪响,我迅速冲了出去,耳边响起了同学们的加油声。我拼尽全力向前奔跑,将接力棒稳稳地交给了下一位队友。虽然最后我们没有获得第一名,但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过,这份团队精神让我深受感动。”除了描述自己的经历,小丽还观察了其他比赛项目。她写道:“我看到同学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每一个参与者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运动的魅力。”小丽的文章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运动会的热闹气氛和竞技精神,更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团队合作的理解。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从多彩的活动中挖掘写作素材,并通过真实经历和感受来丰富文章内容。
结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化素材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宝贵资源,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让他们的文章更加真实、生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写作之中,让写作成为表达自我、记录成长的有力工具。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生活化素材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雪娇.生活化素材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合理运用探究[J].新智慧,2023(33):121-123.
[2] 孙涛.感悟生活表达最美——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探究[J].新课程,2023(21):103-105.
[3] 沈小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2(08):11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