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测作用
摘要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血清指标;预测作用
正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ASCVD风险因素,对于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清中的脂质和炎症标志物与ASCVD的发生密切相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等脂质指标已经被广泛用于ASCVD的风险评估。同时,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也被证明在预测ASCVD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单一指标的预测效能有限,因此,探索多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2]。本研究通过对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TC、LDL-C、HDL-C、TG及CRP联合检测在预测ASCVD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ASCVD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200例。纳入标准包括:年龄≥60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病程≥1年。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急性感染、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重大疾病的患者。根据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将患者分为ASCVD组(n=100)和对照组(n=100)。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基本资料收集
对所有研究对象收集以下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BMI)以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所有资料均通过患者病历和面对面访谈获取,并经过专业医务人员核实和记录。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1.3.1 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C水平。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室所有操作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1.3.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
采用同样的方法采集患者血液样本,使用酶法测定血清LDL-C水平。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样本离心、血清分离以及自动化分析仪检测。
1.3.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选择性沉淀法测定血清HDL-C水平。试剂和仪器均来自同一生产厂家,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1.3.4 甘油三酯(TG)测定
采用酶法测定患者血清TG水平。所有样本均在采集后立即进行处理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3.5 C反应蛋白(CRP)测定
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仪测定血清CRP水平。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其检测结果对于评估患者的炎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1.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为了进一步明确各血清指标与ASCVD的关系,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伦理声明
本研究严格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原则,所有参与者在研究开始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均受到严格保护,研究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比较
在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中,ASCVD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及体质指数(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上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变量 | 年龄(岁) | 男性(n, %) | 糖尿病病程(年) | 吸烟史(n, %) | 高血压史(n, %) | BMI(kg/m²) |
ASCVD组(n=100) | 70.5±6.2 | 58 (58%) | 8.7±3.4 | 32 (32%) | 60 (60%) | 25.3±2.8 |
对照组(n=100) | 69.8±5.9 | 54 (54%) | 8.5±3.6 | 28 (28%) | 55 (55%) | 24.9±3.1 |
χ²值/t值 | 0.806 | 0.329 | 0.403 | 0.455 | 0.502 | 1.002 |
P值 | 0.421 | 0.566 | 0.688 | 0.500 | 0.478 | 0.318 |
2.2 血清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ASCVD组患者的血清TC、LDL-C、TG及CRP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组别 | n | TC(mmol/L) | LDL-C(mmol/L) | HDL-C(mmol/L) | TG(mmol/L) | CRP(mg/L) |
ASCVD组 | 100 | 5.4±0.8 | 3.5±0.7 | 1.0±0.3 | 2.1±0.9 | 6.8±2.4 |
对照组 | 100 | 4.8±0.7 | 2.9±0.6 | 1.3±0.4 | 1.6±0.7 | 3.2±1.7 |
t值 | 5.624 | 6.143 | 4.152 | 4.728 | 12.168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从表2可以看出,ASCVD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血脂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在ASCV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各血清指标对ASCVD的影响,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C、LDL-C、TG及CRP水平升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具体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血清指标与ASCVD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 TC | LDL-C | HDL-C | TG | CRP |
β | 0.356 | 0.489 | -0.615 | 0.324 | 0.614 |
SE | 0.112 | 0.145 | 0.193 | 0.087 | 0.172 |
Wald | 10.112 | 11.342 | 10.138 | 8.576 | 12.775 |
P值 | 0.001 | 0.001 | 0.002 | 0.003 | <0.001 |
OR(95% CI) | 1.428(1.147-1.780) | 1.631(1.226-2.170) | 0.540(0.375-0.779) | 1.383(1.099-1.742) | 1.848(1.323-2.582) |
从表3中可以看出,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均显著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ASCVD的发生风险(P<0.05),其中CRP的风险比最高,提示其在预测ASCVD中的重要性。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则显著降低ASCVD的风险(P<0.05),显示出其保护作用。
2.4 其他风险因素分析
除了上述血清指标外,本研究还分析了其他可能影响ASCVD的风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和BMI等。结果显示,吸烟和高血压显著增加了ASCVD的风险(P<0.05),而BMI对ASCVD的影响则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其他风险因素与ASCVD的关系
变量 | 吸烟(n, %) | 高血压(n, %) | BMI(kg/m²) |
ASCVD组(n=100) | 32 (32%) | 60 (60%) | 25.3±2.8 |
对照组(n=100) | 28 (28%) | 55 (55%) | 24.9±3.1 |
χ²值/t值 | 0.455 | 0.502 | 1.002 |
P值 | 0.500 | 0.478 | 0.318 |
从表4可以看出,吸烟和高血压与ASCVD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这些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3.1 血清TC、LDL-C、TG及CRP与ASCVD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TC、LDL-C、TG及CRP水平升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AS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提示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在ASCV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TC和LDL-C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TG升高则与血管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相关。CRP作为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预示着全身性炎症状态,进一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2 血清HDL-C水平对ASCVD的保护作用
HDL-C在逆转胆固醇转运和抗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ASCVD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中,ASCVD组患者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了HDL-C是ASCVD的保护因素[4]。HDL-C能够清除动脉壁上的胆固醇,抑制LDL氧化,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增加HDL-C水平可能是预防ASCVD的有效策略。
3.3 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单一血清指标的预测效能有限,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SCVD的预测准确性。本研究显示,TC、LDL-C、TG及CRP的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ASCVD风险,提示临床在管理糖尿病患者时,应综合考虑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血脂和炎症指标监测。这将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ASCV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3.4 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
除了血清指标外,吸烟和高血压等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吸烟显著增加了ASCVD的发生风险,这可能与吸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氧化应激有关[5]。同样,高血压也是ASCVD的重要风险因素,高血压导致的血管硬化和高剪切应力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吸烟和高血压等风险因素的管理,以全面降低ASCVD的发生风险。
3.5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有限,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其次,研究中未能详细评估其他可能影响ASCVD的因素,如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未来研究应考虑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这些血清指标在不同人群中的预测效能,并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ASCVD风险的效果。
3.6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多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不同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病程的患者。此外,应该深入研究这些血清指标在ASCVD早期诊断和干预中的具体机制,以便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通过多学科合作,结合遗传学、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揭示ASCVD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案。
综上,本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联合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血清TC、LDL-C、TG及CRP水平升高显著增加了ASCVD的发生风险,而HDL-C水平升高则具有保护作用。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SCVD的预测准确性,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高危患者提供了科学依据。临床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和炎症指标的监测和管理,并综合考虑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以全面降低ASCVD的发生风险。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这些指标在不同人群中的预测效能,并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ASCVD风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杰,刘成钢,马雏凤,等.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测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4(2):144-147.
[2] 王寒梅,田家玮.中老年人群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心血管疾病预测价值再探讨[C]//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2012.
[3] 刘艳峰.血清总胆红素联合NGAL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
[4] 张鑫,王慧,刘肃,等.两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23(11):1177-1179.
[5] 李晓龙,赵瑛,周立新,等.血清NT-proBNP联合胰岛素抵抗指数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