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李桂英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府东街小学0323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例,提出了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优化教学策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具体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正文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还能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通过精心创设一个贴近现实、富有思考价值的学习环境,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诚实守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模拟情境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在道德冲突中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当学生在模拟情境中面临诚信问题时,他们需要思考并做出决策,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引发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深入思考。为了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诚信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策略。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还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让他们从道德和法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这样的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在课堂上,教师同样需要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道德与法治案例,如“扶不扶”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涉及的道德与法治问题,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道德与法治现象。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并让他们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道德与法治原因。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要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与法治规范。总之,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都需要注重环境的营造和活动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积极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方式,转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的《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地球环境现状的资料,了解地球面临的种种挑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便能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如何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环保故事,讨论日常生活中能够实践的环保措施,并互相学习、启发。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球保护的认识。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几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环保行动计划。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们对地球保护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地球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植树、废旧物品回收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自主爱护地球的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同样需要优化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道德与法治案例,在《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这一课中,“校园欺凌”现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涉及的道德与法治问题,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程序的严谨和公正。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体系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投入课堂讨论,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是否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这种即时性的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的激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作业评价是多元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定期的测验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测验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通过成绩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多元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同样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学习计划。同伴评价则能够让学生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发现一些自己忽视的问题,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其参与和支持对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教师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通过家长会,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传授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够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家访也是加强与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家访还能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责任,增强家校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

除了家长会和家访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家长可以协助教师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科技制作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总之,加强家校合作是共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优化教学策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慧.体验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4,(07):73-75.

[2] 唐芳丽.如何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J].湖南教育(B版),2024,(06):69.

[3] 方可.运用心理效应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4,(16):120-122.

[4] 周艳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4,(07):79-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