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数字化作业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语文;数字化作业;设计方法
正文
前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这为教育体系改革给予重要保障,也让初中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拥有更多路径。而为了将作业设计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通过数字化技术录制微课视频,并借助该技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且围绕学生兴趣爱好布置不同形式的数字化作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机会,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并尊重其个体差异,避免对学生造成学习负担,真正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一、录制微课视频,设计预习任务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与小学阶段相比难度有所提升,若学生单纯借助有限课堂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且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步入高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1]。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实施课前预习,但由于部分学生尚未掌握有效预习方法,预习时仅是解决陌生字词的读音,及大致浏览课本内容,使得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明确其中重难点元素,并从互联网中找到相关材料,将这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上传到班级学习群中,让学生自行下载和浏览。如此学生既可明确学习目标,理清学习方向,还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观看视频的次数,从而在初步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实际授课之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实施深入挖掘,找到其中重难点部分,并上网寻找与其相关的材料,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对知识形成初步掌握。而为了让学生了解自身预习情况,教师还应在其中融入预习任务,当学生观看完视频内容后,需完成相关预习作业,如为生字词标注拼音、利用生字词造句、为文章划分段落以及用自己的话归纳每个段落的含义等,随后将完成的作业上传到班级学习群中,方便教师及时批改。最后,教师应围绕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适当调整及优化教学模式和内容,以此设计出与学生学习需求相贴合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教学效率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围绕新课标相关要求,创新阅读作业设计模式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的有效路径,且初中语文新课标中也对学生阅读任务量有着一定要求,而因教材中包含的文本内容有限,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出有关阅读的课后作业,以此扩宽学生视野和知识储备,并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逐步提高其各方面能力[2]。然而,当前设计初中语文阅读作业时,教师会为学生推荐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内容,并写下阅读笔记。但实际上此种作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形同虚设,还有一些学生直接将其遗忘,难以展现此项作业布置的价值。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可围绕新课标相关要求,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阅读作业设计模式,秉持“双减”政策相应原则,控制好任务量,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完成作业。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紫藤萝瀑布》为例,教师设计数字化作业时,可为学生推荐《燕园树寻》《丁香结》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后通过对比分析,探究文章描写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且完成以下作业内容:(1)将文本中你认为描写较为生动、形象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及段落摘抄到积累本中,并说一说你喜欢这段的原因;(2)在你的记忆里是否有一种花让你刚看到就尤为喜欢,请你将当时的心情以文字形式写下来。如此学生既可在线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使其阅读量得到提升,有效扩宽学生知识储备,也为后续写作能力提升积累大量材料,避免学生写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通过此种数字化阅读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其阅读需求,避免对其造成学习压力和负担,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利用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标强调“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部编版教材中也有名著导读相关内容,这也就意味着整本书阅读已融入规定性课程建设中来,但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现阶段学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再加上整本书阅读量较大,需要学生花费很长时间,而为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会有学生选择市面上简化版名著阅读,或仅仅阅读教材中考点内容,导致其很难从中形成良好学习方法[3]。为了让学生融入整本书深度阅读中来,并使其掌握更多学习模式,教师可通过数字化技术给予学生相关阅读书目、参考文献以及视频材料等,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并为其提供探讨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其各方面能力稳步提升。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为了让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并使其更好地融入整本书阅读中来,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任务:在阅读名著之前观看《骆驼祥子》影视材料,随后阅读原著,并将原著和影视材料中情节不同的地方标注出来,对比两者对人物形象表达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且做好圈点和批注。阅读完原著后,学生已初步掌握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接下来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专题录制小视频,如祥子的一生;鉴赏“京味儿”等话题,使其融入合作学习中来,制作出有深度的小视频,并上传到班级学习群中供教师及其他同学观看。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使其获取更多学习方法,整体展现数字化作业设计应有价值。
四、秉持多样化原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应秉持多样创新原则,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贴合其个性化发展需求。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内容都与演讲稿有关,当单元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如引导学生从本单元中选出一篇自身最为喜欢的演讲稿实施分角色扮演;归纳不同演讲者的风格,分析演讲期间的小技巧,且将归纳出的结果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出来;选择课本当中部分片段实施演讲表演。任务布置完成后,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个将其完成,并以视频方式传递到班级学习群中,供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围绕自身兴趣爱好恰当选择作业内容将其高效完成,且还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使其在组内成员通力合作下做好教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后续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结论:总而言之,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查看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教师可了解其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实况,也是教师优化与改进教学方法及内容的基础,由此可知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为此,布置作业时教师应秉持“双减”政策“减负增效”原则,结合信息技术优势,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数字化作业,使其不再抵触完成作业,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落实好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为教学效率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蕾.“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语文世界,2024,(15):88-89.
[2]黄艳青.“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11):108-110.
[3]冯建平.“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语文世界,2024,(08):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