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比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受制于小学生的年龄、能力等多方面影响,其阅读量和感悟能力比较有限,阅读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强大的迷茫感,找不出切入点,无法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因此,如何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知识内容之一。比较阅读法使用多个阅读文本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对比研究不同的语言文字使用方法,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是帮助学生锻炼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端坐在教室之中,长时间地面对巨量的文字。对于贪玩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自然阅读兴趣比较低。特别是一部分教师选用的阅读文本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过于关注文本的教育性,更是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其次,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调枯燥,缺乏互动性。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将自己作为教学实践的核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分析理解阅读文本的机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灌输。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机会,制约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升。
最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拓展不足。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知识具有浓厚的探索趣味,但受制于小学生自身的能力,难以亲身学习掌握各种知识,通过阅读间接了解成为主要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进行一定的拓展,才能帮助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应用比较阅读法的具体策略
(一)筛选阅读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较阅读方法要求教师基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延伸选用在某一方向上具有共同特质的阅读文本,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语文阅读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升。因此,阅读文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为学生筛选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应当综合教学课文内容、学生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用合适的阅读文本,才能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优势,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比较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发展提升阅读能力[1]。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选用的课文《曹冲称象》为例:本文展现古代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拓展类似题材故事的文本,以趣味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如教师可以选用趣味的《田忌赛马》《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小故事,以相同题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小学语文开展比较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以趣味活动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如前文提到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将教材阅读文本和拓展的阅读文本排演成相应的课本剧。学生参与课本剧排演,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质量的比较阅读教学。
(二)对比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是比较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成为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优秀方式之一。当学生感受到同一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能够明确理解不同语言文字作品中的隐含的不同风格。教师为学生讲解作家的作品时,可以延伸拓展作家的其他作品,梳理作者在不同时空展现的差异,从而深化学生对文字背后不同感受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比较阅读法的学习方式[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选用的古诗词《望庐山瀑布》为例:《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写景诗的精品,展现奇幻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此为主,延伸拓展诗歌《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诗歌中反映出独特的哲理。两首诗以不同的角度描绘景色,成为比较阅读法教学的有趣素材。
(三)对比相同写作对象的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课文时,必然需要接触到大量的说明文。说明文中介绍各种各样的物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有必要基于具体说明文的介绍对象,为学生拓展更多相同写作对象的文本。丰富学生对写作主体认知的同时,理解如何从更多不同角度描述事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更应当积极进行阅读延伸,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从而充分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3]。小学语文教师组织开展比较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相同的写作对象进行相应的比较,理解不同语言文字的使用技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选用的课文《棉花姑娘》为例:本文题目虽然是《棉花姑娘》,实际上是介绍七星瓢虫捕捉蚜虫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相关的文本《七星瓢虫的自述》。《棉花姑娘》从他人的角度讲解七星瓢虫的能力,《七星瓢虫的自述》则以自身的视角讲解瓢虫的功能。通过视角的转变和不同风格的语言描述同一个事物,学生能够获得新奇的学习体验,从更多不同的学习角度深入学习理解事物,进一步深化学习理解如何从相同角度使用语言文字工具描述同一事物,从而实现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升。
(四)比较同一文本的不同部分
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不仅包括多篇文本的整合阅读教学,也包括同一文本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讲解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有意识地筛选同一阅读文本中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文章中情节变化、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4]。小学云教师还可以尝试在单篇文本教学中应用比较阅读方法,发展提升语文阅读整体教学的效率,梳理其中的课文脉络,进而掌握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学习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内容,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课文《寒号鸟》为例:教师可以将寒号鸟在不同阶段的歌唱进行对比。第一次歌唱时,寒号鸟身处温暖的环境,而最后一次歌唱时,寒号鸟最终被冻死。通过类似的对比,学生立即掌握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情况,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发展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法,教师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熟练掌握语言文字工具的使用技巧,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朝燕.“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艺术,2024,(06):18-19.
[2]郑明霞.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4,(11):39-41.
[3]徐裕程.比较阅读法在中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05):35-37.
[4]杨维红.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格言(校园版),2023,(21):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