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与实践创新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研员;专业发展;实践策略
正文
教育深化改革的全面推进,营造出新的教育格局,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变高,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一员,教研员应该根据行业环境发生的变化,变动工作方式,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增强专业能力,可以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做好本职工作,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评估,于适当时机给出教育指导措施,帮助教师做好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方向把控,让每项工作均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进行。
一、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思考
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中有较多成员,教研员在其中一直负责较多工作,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成效,其应该具有卓越的学科教学能力,可以做好对教育教学的组织,让所有活动均可以按照一定的路径进行。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日益加深,教研员应在学科教研的引领中,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研究,向教师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利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有更突出的表现,可较好处理遇到的各种挑战[1]。教研员应对工作涉及领域有足够的了解,做好教学程序的优化与安排,熟悉负责领域的教材,做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深入研究工作性质,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规划,将教育教学的经验变为理论知识,也可以将其称为学术研究能力。教研员应具有满足工作需要的研究能力,应具有方法使用能力、选题能力、理论框架建构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关键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课题的组织与实施、问题解决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指导教师科研的能力,当任何一方面能力不足,均会影响到教研工作的表现[2]。教研员专业发展与实践创新时,应做出对教研员的分层,做出对培训课程的规划,建立教研机构-大学伙伴协作的模式,有效组织资源,全面发展教研员的能力,补齐教研员的专业短板,在教育工作参与中发挥力量[3]。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教研员专业发展与实践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关于教研员专业素质发展阶梯、评价与提升的体系
在我国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关于教研员提出不少新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研制活动,目的在于提出对课程指导的新标准,提高培训课程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小学学段的数学专业,教研人员应具有岗位胜任力,出于该目标构建专业素质发展阶梯、评价与提升的培训课程体系,让教研员在培训课程参与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教师队伍中,教研员是相对重要的角色,所以应该打造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和递进式的专业发展系统,于系统下进行培训课程活动的组织。对教研员进行阶梯划分,在此维度下进行专业素质发展体系的设计,分为新任期、胜任期、专家期三个层次[4]。
对于刚上任的教研员由于对工作不熟,所以在工作前期必须快速熟悉教研的情况,了解该项工作的各种职责任务,比如培训课程开发、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学习活动组织、教育教学测试等,教研员还需要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出力。新任教研员多出身一线教学队伍,所以对于数学教学有着丰富的教研经验,但是工作中因职位的变化改变,工作对象由学生变为成人,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也相继发生变动。对于新任期的教研员,有必要通过系统培训帮助其熟悉教研员的岗位,了解教研员承担的职责任务,在工作中形成极强的专业能力,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5]。
对处于胜任期的教研员,应该对工作承担的职责有足够了解且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工作任务,根据职责要求对各项活动进行组织,让带领的学科教师队伍蓬勃发展,实现整体质量的稳步提升。在该时期的教研员应该积极推进行动研究、自我研究,还需要与高校合作参访短期培训课程学习。通过相关活动获取经验并对组织的个人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身在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的进行改进,为教研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扎实基础[6]。
处在专家期的教研员,已经在工作岗位深耕较长时间,对教研工作熟悉程度较高,具有系统思考和思想凝练的能力,在培训课程开发、教学专业指导、教师学习领导、教育教学测评等方面均能提供新思路,可以基于相关方面的要求推出新模式。教研员在学术研究方面可以与高校研究者大学伙伴协作,共同推进学术研究作品出版,做好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的研究,将对工作的思考外化显示,建立相对健全的理论体系,让所有工作均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良性开展。
(二)开发指向专业领导素养的培训课程
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研员作为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根据教育要求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职能。教研员在教育领域一直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做好教研员队伍的建设,推动教研员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下教育改革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小学教育中的教研员,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尝试开发培养教研员专业领导能力的课程,使其在相关培训中可以具备专业领导能力,于教研活动中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为教育活动提供推动力[7]。培训课程应注重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需要以教师学习领导能力、教育测评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指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作为目标,在能力构建中学术研究能力应基于核心板块。结合教研员对自身职责定位以及未来发展需求选择培训课程,实现能力的有效发展。根据教研员能力构建需求,有必要根据不同能力构建目标设置培训课程,为教研员提供选择机会,由此体现培训课程教育的个性。在课程差异化设置下,让教研员选择自身欠缺或想要着力发展的板块,通过课程参与强化相关能力。
数研究能力板块在课程设置中是相对核心的内容,以研究项目作为线索与核心,学习领导研究、教育测评研究、课程开发研究以及专业指导研究为培训课程研究的四大方向。教研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研究选题确定后,参与到相关板块的课程活动中,实现专业能力的塑造。教研员不是亲自担任课程教师,而是通过对教师的引导,促使其明确教育要求,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员的工作在于对教师进行指导,因为指导对象是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与小学课堂中学生不同,所以教研员在工作开展时,必须基于指导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研员应该对成人学习特点以及规律进行梳理并发现其和学生学习的差异,了解相关信息并筹划。教育指导应具有指向性,发挥其的教育价值,达成设定的任务。在模块化课程设置时,根据教研员专业领导素养的发展阶级进行设置,对教研员专业发展需求锁定以及系统实证研究,将培训课程分为新任期、胜任期以及专家期,对不同时期的教研员根据教研员的学习规律以及特点调整课程形式,让课程形式做到从单一到混合,从集中到开放。教研员在教研机构与大学伙伴协作、教研员自我研究同步综合下,让身处不同层级的教研员均可以取得较多收获。
(三)搭建教研机构-大学伙伴协作的模式
发展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专业能力,在锁定工作目标以及内容后,与教研机构和大学进行合作,出于教研员边界学习的考量建立教研机构-大学伙伴协作模式,通过新模式整合资源,让所有教研员的教育培训按照标准与要求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变多,教研员应做好对数学教师的指导,帮助教师掌握新课标的最新变化,合理编排教学内容,让教学工作能够取得显著成果。教研员承担的责任重大,发展教研员专业时,以教研机构-大学伙伴协作作为新的工作方式,对教研员的专业能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大,胜任期以及专家期的教研员均可以在该模式下受益。教研员在该模式下,有机会接触教育教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以及思想,教研员可以在活动参与中形成小学数学的概念知识体系,丰富实践经验,将实践场域中的要求融入到工作体系中,对小学数学教研员工作提供助力,利于教研员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更新。教研机构-大学伙伴协作模式的建设需要不少资源,应充分利用胜任期以及专家期教研员的经验,提供充足的案例,用以对教研员工作进行分析,建立教研员的能力模型,还会在大学研究者的理论进行模型分析,在经验与实践下进行验证,经研讨以及实践创新理论,让理论在教研员培训教育方面有指导价值。
结语:
小学数学教研员在教育深化发展的今天肩负不少重担,当教研员思想固化,没有在教育活动中更新思想、储备知识、做好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自然不能从工作经验中看到不足,难以根据要求做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指导,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研员专业发展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应做好教育教学理论的优化与完善,建立培训课程,基于对教研员的分层,创设教研机构-大学伙伴协作的模式,通过多方面力量的整合,成为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让其得以较好的进行,具有良好处理工作任务的能力,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玉彬.学习落实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记吴正宪数学教师工作站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主题研修活动[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3(9):68-68.
[2]王梓霖.教研员斯苗儿和她的"现场改课"[J].教育家,2023(37):18-19.
[3]斯苗儿.现场改课:促进教师全员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教研范式[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11):116-128.
[4]官淑华.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J].传奇故事,2023(1):39-40.
[5]章立平.互联互通,共生共长,让好课燎原——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22(Z1):59-61.
[6]郭慧."卷入式"教研的区域实践——"现场改课"落地开花的故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6):15-16.
[7]郭慧."卷入式"教研的区域实践--"现场改课"落地开花的故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6):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