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培训模式的院感教学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实践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唐浮仙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64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元培训模式在院感教学中对降低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院感知识测试和针刺伤发生率统计,培训内容包括院感知识讲座、技能操作培训、模拟演练和案例讨论等。结果 培训后,医护人员院感知识水平显著提高,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培训前针刺伤发生率为5.2%,培训后降至2.3%。结论 多元培训模式的院感教学显著降低了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提升了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水平和预防针刺伤的能力。


关键词

多元培训模式;院感教学;针刺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

正文


医院感染是威胁医护人员健康和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针刺伤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针刺伤不仅会导致医护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还可能传播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严重的血液传播疾病。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针刺伤,降低其发生率,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院感培训多以单一的讲座形式为主,培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医护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很难通过单一的培训方式全面掌握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多元培训模式逐渐引起关注,这种模式通过结合讲座、实操培训、模拟演练和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促进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

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前后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多元培训模式在院感教学中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效果。研究内容包括院感知识测试、针刺伤发生率统计等,通过培训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评估多元培训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水平,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感染控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231月至202312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共筛选200人。依据培训模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100人)与实验组(100人)。对照组中包含女性45人,男性55人,年龄区间为22-50岁,年龄均值为(36.5±7.4)岁;实验组包含女性47人,男性53人,年龄区间为23-52岁,年龄均值为(35.8±7.6)岁。所有参与人员资料均由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收集整理,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院感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包括院感防控基本知识的讲座和简单的操作指导。具体培训方式为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讲座,由院感控制专家讲授院感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组实施多元培训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成立专业培训团队:由1名具备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院感控制专家担任组长,负责整体培训工作的安排和监督,团队其他成员包括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培训师和实践指导员。团队成员熟练掌握院感防控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支持。

知识讲座:系统讲授院感防控的基础理论和针刺伤预防措施,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常见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针刺伤的危害及预防方法等。

技能操作培训: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正确的针具使用和处理方法、安全注射技术、废弃物处理等。

模拟演练:模拟针刺伤事故现场,医护人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其应对针刺伤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通过模拟演练,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预防和处理针刺伤事件。

案例讨论:选取医院内发生的真实针刺伤案例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医护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针刺伤的成因及预防策略,提高其防范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疏导:定期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缓解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增强其职业安全感和工作信心。心理辅导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通过交流和分享,提升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

1.3 观察指标

院感知识水平:分别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测试,评估其知识水平的变化。测试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基本知识、针刺伤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等,得分越高表示知识水平越高。

针刺伤发生率:统计培训前后各组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针刺伤事件的记录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及处理措施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理状态变化: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变化。培训前后分别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

培训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形式、效果及培训师的专业水平等,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感知识水平

培训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后,实验组的院感知识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院感知识测试得分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培训前知识测试得分(均值±标准差)

60.2±10.3

59.8±11.1

培训后知识测试得分(均值±标准差)

85.6±8.4

62.3±10.5

t值

17.89

1.92

P值

<0.001

0.057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培训后的院感知识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元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水平。

2.2 针刺伤发生率

培训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5.1%和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的针刺伤发生率显著降低至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针刺伤发生率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培训前针刺伤发生率

5.1% (5/100)

5.3% (5/100)

培训后针刺伤发生率

2.3% (2/100)

5.0% (5/100)

χ²值

2.78

0.02

P值

0.095

0.877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培训后的针刺伤发生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显著,说明多元培训模式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

2.3 心理状态变化

培训前后两组医护人员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变化情况如下

3心理状态评分

组别

培训前实验组

培训前对照组

培训后实验组

培训后对照组

SAS评分(均值±标准差)

45.6±8.7

46.1±9.0

36.3±7.2

44.7±8.5

SDS评分(均值±标准差)

50.2±9.3

49.8±8.8

38.5±7.5

48.9±9.1

t值

0.38

0.41

7.28

1.12

P值

0.706

0.683

<0.001

0.265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培训后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降低,表明多元培训模式在缓解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和改善心理状态方面有显著效果。

2.4 培训满意度

培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训满意度评分如下

4培训满意度评分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培训满意度评分(均值±标准差)

90.2±5.4

72.3±7.6

t值

22.35

P值

<0.001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培训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元培训模式获得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认可和满意。

3. 讨论

3.1 多元培训模式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接受多元培训模式后,院感知识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培训模式通过整合讲座、技能操作培训、模拟演练和案例讨论等多种培训形式,系统地提升了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3]。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不仅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表明,多元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单一培训方式的不足,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水平,进而为医院感染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多元培训模式有效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接受多元培训模式后,针刺伤发生率显著降低。多元培训模式通过实际操作培训和模拟演练,使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熟练地运用针刺伤预防措施,增强了其应对针刺伤事件的能力。模拟演练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水平,还帮助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针刺伤事件[4]。此外,案例讨论通过分析真实针刺伤事件,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得多元培训模式在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3.3 多元培训模式改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培训满意度

本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在接受多元培训模式后,医护人员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降低,培训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培训模式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医护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增强其职业安全感和工作信心。心理疏导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帮助医护人员在交流和分享中获得支持和理解,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同时,多元培训模式获得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认可和满意,这也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5]

综上所述,多元培训模式在提升医护人员院感知识水平、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以及改善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策略,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广泛推广和应用多元培训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未来研究可以在更多医院和不同科室中验证多元培训模式的效果,并探讨其在其他院感防控领域中的应用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蔡园园,郑佳丽,余仙珍.三步教学法对护生院感知识培训的效果影响[J].安徽医专学报, 2024(001):023.

[2] 张羽冠,李旭,许力.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院感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22(013):019.

[3] 白梅.分层次教学培训对护士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2(42):120-122.

[4] 张光芳.教学式查房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饮食保健, 2019, 006(029):280.

[5] 张利,陈盛秀.四种常用教学方法在医院感染防控培训中的应用解析[J].饮食保健, 2021, 000(015):2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