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中的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分析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李艳发 王军 王龙

陕西省神木县神木镇油库路

摘要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矿山开采的深度也在不断加深,矿山水文地质问题也随之突出。本研究以采矿工程为背景,针对矿山水文地质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矿山水文地质现状的实地调查,以及地球物理、化验分析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研究结果发现,矿山水文地质复杂的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流动较强、渗透性差、矿体与矿床构造的复杂性等几个方面。并且,矿井降水、矿井冲击地压和矿井稳定性等问题也因此引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地指导采矿工程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处理和矿山安全生产。因此,开展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研究,对确保矿山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矿山水文地质;采矿工程;地下水流动;渗透性;矿井稳定性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急剧增加。然而,这种大规模的资源采集行为已经使我国的矿产资源面临日益严重的枯竭情况。一方面,为了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矿山开采的深度逐渐加深;另一方面,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逐渐突出,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挑战。水文地质条件是矿山开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会对开采工程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无论是矿井降水、地压冲击,还是矿井的稳定性,都离不开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而了解和处理好这些问题,首要的便是对矿山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起初,人们得以认识矿山的内部情况并了解复杂地下环境的最直接方式,便是通过对现状的实地调查。然后,我们还需借助地球物理和化验分析等技术,进行更为精确的矿山水文地质分析研究。因此,鉴于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将以采矿工程为背景,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矿山水文地质的概述及调查方法

1.1 矿山水文地质的定义与特征

矿山水文地质学作为地质学分支,专注于研究矿山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化学性质及其与采矿活动的相互关系[1]。矿山水文地质在矿山采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矿山的稳定性、安全性及资源回收率。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上。

在定义层面,矿山水文地质主要包括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开发,以及地下水对矿山开发的影响研究[2]。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旨在获取矿山周围地下水系统的具体信息,通过评估地下水的储量、质地流动特性等,养成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确保矿山安全。

矿山水文地质复杂性的特征表现为多样化的水文地质环境和动态的地下水系统。矿区地下水系统不仅受到自然地质构造的影响,也因矿山开采活动而呈现出复杂变化。地下水在矿山结构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流动性、渗透性以及矿物质含量都会极大地左右矿山的开采过程。例如,地下水的强烈流动可能导致矿井涌水,增加排水困难和矿井冲击地压的风险;渗透性差的岩层则可能导致矿井积水和水资源浪费,增加矿山开采和运营成本。

综言之,矿山水文地质的定义和特征不仅决定了矿山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也直接影响到矿山安全和资源保护。在采矿工程中,水文地质调查与监测的有效进行,是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矿山开发的前提和保障。

1.2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矿区的地下水动态,评估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详细的调查可以准确掌握矿区地下水的分布、补给途径、流动规律等基本信息,进而为制定合理的采矿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矿山安全生产中,地下水的压力和流动可能导致矿井涌水、矿体稳定性降低及冲击地压等问题,提前做好水文地质调查,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这些灾害的发生。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的意义在于为矿山开采活动提供基础数据,帮助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通过全面调查,可以优化矿井设计与布局,提高矿井降水系统的有效性,进而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性。深入的水文地质研究对于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措施也至关重要,能够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地下水污染及水资源浪费。整体来说,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不仅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

1.3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和技术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化验分析。实地调查通过观察、记录矿山水文地质情况,收集基础数据。地球物理勘探结合电法、地震法等技术探测地下水流动及矿体结构特征,提供详细地质信息。化验分析包括水质化验、矿物成分检测,评估水文地质环境。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可准确评估矿区水文地质状况,为矿山采掘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2、矿山水文地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矿山水文地质现状调查

矿山水文地质现状调查是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解决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前提。当前国内矿山水文地质现状调查主要包括井下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水文地质模型建立等方面。

井下水文地质测绘是对矿井内水文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记录的过程,通过对井下水文地质特征的系统性描绘,可以获取矿床的含水层分布、地下水流动路径以及井下水源的具体位置。这一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水文剖面图、水文地质图和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等[3]

地下水动态监测则是通过设置观测井和监测点,对矿井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监控。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査明井下水文地质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和人为影响。其中,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水文地质模型建立基于实测数据和地质资料,通过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手段,辅以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定量模拟和预测。模型的建立不仅可以准确评估矿井水文地质环境的现状,还能对未来水文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指导矿山排水方案的设计。

通过上述多层次、多手段的现状调查,可以为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提供科学依据,为确保矿山水文地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奠定坚实基础。

2.2 地下水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地下水是矿山水文地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运移起决定性作用,如断裂带可能形成水流通道。地层的渗透性直接影响水的储集与流动,高渗透性岩层有利于地下水的积聚与迁移。地下水的流动速度也与孔隙度及裂隙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孔隙度大、裂隙多的地层其水流速度通常较快。总体而言,地下水流动受多种复杂因素制约,需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等因素,以准确理解矿山水文地质现状及其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潜在影响。

2.3 矿山水文地质复杂性及其原因探讨

矿山水文地质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地下水的流动、渗透性差异以及矿体与矿床构造复杂性等方面。地下水流动较强,一方面由于地层孔隙度和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另一方面,矿区地形地貌多样性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复杂,从而加剧了地下水的动态变化。

渗透性差异主要是由岩石类型和矿层结构决定。不同岩层的渗透系数差异较大,容易形成地下水障碍层和导水层,这就造成了地下水在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分布不均。矿层内部的断层、褶皱和裂隙带等地质构造的存在,也进一步增加了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

矿体与矿床构造的复杂性则主要体现在矿体的形态、赋存状态和构造部位的多样性[4]。这些构造因素不仅影响着矿体的富集情况,更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层状或脉状矿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力连接程度不同,导致矿井涌水量的巨大差异。构造裂隙的存在还可能引发矿井突水事故,给采矿工序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矿山水文地质复杂性主要源于地下水流动强度、渗透性差异及矿体和矿床构造的多样性,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矿山水文地质状况复杂多变,进一步增加了矿山安全生产和水资源保护的难度。

3、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应对与矿井稳定性分析

3.1 矿井降水与冲击地压问题分析

矿井降水和冲击地压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稳定性。降水问题主要由于地下水源的突然暴露和开采引起的水体释放所致,对矿井运营造成直接影响。冲击地压则是地下水动力作用和岩石层结构变化导致的地表和地下岩石层发生的变化。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有效的预防降水和冲击地压,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3.2 矿井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措施

矿井稳定性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矿井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层特性、地下水活动以及矿体开采方法等方面。

地质构造对矿井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断层、褶皱、裂隙等地质构造的存在,容易引发矿岩体的不稳定,增加矿井坍塌的风险。在采矿过程中,应详细勘查和分析地质构造,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锚杆支护等,增强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岩层特性对矿井稳定性也起着重要作用[5]。不同类型的岩层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软弱岩层容易在开采过程中产生大范围的变形,导致矿井失稳。在开采前应进行岩层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稳定性评估,根据测试结果优化采矿设计,合理安排开采顺序,避免软弱岩层过度暴露。

地下水的活动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地下水的渗流和水压会削弱岩体的强度,增加矿井失稳的风险。为应对这一问题,应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排水和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其对矿井稳定性的威胁。

在优化矿井稳定性措施方面,应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矿井岩体的变形情况;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合理安排采矿工艺,避免大面积、大规模的开采活动,保持矿井的整体稳定性。

矿井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措施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查、岩层分析和地下水管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矿井失稳的风险,保障矿山的安全和高效生产。

3.3 矿山水文地质问题处理方法与安全生产指导

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涉及多个方面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矿井的稳定性和安全生产。需要通过高效的地下水管理,包括地下水监测、截水排水、疏干降水等措施,有效控制矿区内的水害风险。采用先进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准确评估岩层渗透性和构造复杂性,加强对关键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合理设计矿井排水系统,选择合适的排水设备和工艺,以应对突发性水害。定期进行矿井稳定性检测和分析,通过岩层加固、支护优化等工程措施,提高矿井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矿山管理者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上述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矿山水文地质问题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保障矿山的长期稳定运营。

结束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采矿工程中矿山水文地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并运用地球物理、化验分析等多种方法针对矿山水文地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揭示了矿山水文地质复杂性的主要原因和导致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如地下水流动较强、渗透性差、矿体与矿床构造的复杂性等。这些发现有助于指导采矿工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处理和矿山安全生产,并对矿山的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及地区异质性需要更多案例进行验证。在矿井降水、冲击地压和矿井稳定性等方面,需要更多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的结合,以求在实际工程中取得更好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矿山水文地质的综合调查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地球物理方法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手段,以实现对矿山水文地质的精确识别和预测,从而为采矿工程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高世珍.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管理[J].数字化用户,2020,(44):0109-0111.

[2]牟京东.水文地质调查在矿山采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1,(22):118-119.

[3]王延军.浅论矿山地质与采矿工程的关系[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02):208-209.

[4]邓振兴曾小斌.水文地质调查在矿山采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04):0183-0186.

[5]袁晓凡.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分析[J].矿业装备,2023,(06):77-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