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防员日常训练易发生事故及预防的几点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消防员 训练事故 预防
正文
国家综合性救援队伍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队伍。自国家新修订的消防法颁布以来,消防救援队伍所面临的各项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对这支队伍的期望越来也高。在全国掀起了“大练兵”的热潮后,基层队站的各项训练科目逐渐增多,训练难度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是训练的伤亡事故。例如,2018年5月,某市消防支队在进行泥石流灾害救援演练训练时,在未进行相关安全检查和荷载测试的情况下,违规操作使用卷扬机对绳索进行牵拉,致使位于中间位置且连接绳索的两只安全钩被高速抛出,其中一只击中正在前方操作的消防员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训练工作是基层堆站工作的重心,合理安排训练科目,重视灭火救援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消防员日常训练中易发生的事故
(一)高处坠落
随着消防救援队伍职能的拓展,消防消防救援人员日常训练的科目也在增多。高空训练是消防员日常训练科目的其中一项,消防队员在进行高空训练时,对绳索保护和保险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若稍有不慎,则容易从训练设施上坠落,造成伤亡。
(二)淹溺
消防队员进行水下训练时,容易出现淹溺情况。由于每名消防员的习水性不一,在水下训练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水进入口鼻发生窒息情况。
(三)触电
消防员在进行训练时,容易触及到带电、漏电的金属设备,或是裸露在外的电线,导致电流触碰到人体,造成伤害。
(四)灼伤
消防队员在进行灭火训练时,由于火灾的剧烈和快速,导致消防队员容易出现灼伤、烫伤等情况。在日常训练中,消防员容易发生的事故不限于以上情况,因此,要加强消防员的安全保护,避免出现伤亡情况。
二、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不强
消防队员对于安全的意识不强,在训练中只重视训练结果,忽略了安全工作。在日常训练中,消防队员把注意力集中在训练上,只顾一味地进行训练,当出现安全问题时没有及时意识到。部分消防队员认为日常的演练、训练并不是真正上“战场”,在意识上产生松懈或是在个人防护方面未照科目有关规定着装,要求佩戴的个人防护装备没有配备齐全。在炎热天气或环境中,由于训练负荷高、强度大,擅自脱下空气呼吸器或防护服内胆。防护装备是降低消防员伤亡的装备,若消防队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着装则会增大出现事故的概率。
(二)防护装备更新慢
消防救援人员在日常训练或是灭火救援中,基础防护装备消耗、磨损较快。会大大导致防护性能性降低,从而增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若不及时补充替换,就会严重影响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某些高精尖的专业器材,但由于器材价格昂贵、操作程序精密,因此很少会用于训练中。器材在训练中不使用,那么若在真正的救援现场则很难发挥出它的作用。
(三)相关的安全制度及规范落实不到位
目前的消防工作日益艰巨,社会各界媒体对于消防救援队伍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往往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训练中的伤亡情况更能引起大家的热议,由此产生的恶劣影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防队伍的建设,在车辆训练时,驾驶员在非紧急情况下逆行,违反交通法规,组训者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造成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参与人员众多的实战演练中,相对组织困难,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就更谈不上落实,经常出现安全员对于防护装备检查流于形式,训练现场纪律作风松散,警戒人员擅离职守等情况,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是造成组训者伤亡的直接原因。
(四)训练缺乏科学指导
目前的训练模式下,消防救援人员在训练中只针对某个科目的训练需要开展单一形式的训练,缺乏科学的训练方式。某些指挥员依旧沿用老式的“一刀切”模式,忽略了个体间的偏差,导致训练方式不能与个体相匹配,没有针对他们的弱项和短板开展有针对性和全面的训练。教官应用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容易将消防队员引入误区,导致伤害频频出现。此外,在消防队伍中还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来带领进行科学的训练。
(五)训练内容单调
某些队站因建队选址时的原因,导致训练场地不够宽阔,致使某些科目训练没有场地、没有器材,不能开展训练,每天开展的训练内容太固定、太单一,造成部分消防员训练积极性低,在训练时觉得枯燥,在思想上放松了训练安全这根弦,不能有效进行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千篇一律的训练内容造成消防队员的专业技能下降,只当做是任务来完成,没有真正训练专业技能,因此容易在训练中出现事故。此外,某些指挥员认为高强度的训练能够锻炼消防队员的体魄,但训练的强度增大反而加大了消防队员的劳累程度。
(六)心理原因
消防员自身心理素质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其中因素。消防队员在日常训练中项目较多、标准较高,因此导致压力过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不同的,承受力也不同,消防队员会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若不知道如何释放情绪,在训练中容易被心理情绪所支配,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训练上,导致事故的发生。某些指挥员只看重消防队员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心理层面。训练是为了真正的实战打好基础,若在训练中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在实战中更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就要培养消防队员的心理素质。若教官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消防队员的心理素质不强,遇到突发状况时惊慌失措,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消防员日常训练中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消防员安全意识
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树立消防救援人员安全第一的思想,任何训练的开展都要建立在安全之上。为保障消防队员的人身安全,把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首先要对其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消防队伍要定期开展安全形势分析会,分析近期在日常训练、灭火救援、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隐患苗头和安全风险,加强消防队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做到训练前讲安全、训练中抓安全训练后评安全,确保每名消防队员都能在安全的基础上开展训练。此外,还要正反两面进行教育,对某些不重视安全的消防队员给予批评。只有消防队员充分具有安全意识,才能进一步开展训练。
(二)熟练掌握装备和技能
消防队员还要熟练掌握装备以及专业技能,消防装备是训练、救援的重要武器,消防装备的性能、操作、检测等知识需要每名消防队员熟练掌握。消防队员要达到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要熟练应用的程度。对于专业技能更需要广大消防救援人员熟练掌握,要严格对消防队员进行训练,消防队员要做到人与装备相配合。可以定期对装备、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操作不当、技能不过关的消防队员给予批评;对于考核成绩较好的消防队员进行奖励,只有在奖惩制度的激励下,消防队员才能提高积极性,专注训练。此外,还要及时补充防护装备等必需品,保证消防用品质量合格,避免出现装备不足或装备质量不过关,从而影响消防人员安全。还要保证专业器材也要在训练中合理使用。
(三)强化理论学习
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作战技术、作战经验、逃生避险的手段等。由于在实战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因此,在训练中也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消防队员要掌握各种灾害的特点,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在实战中对灾害情况做到心里清楚,进而有效开展救援。在灭火救援训练中要以《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训练。作为组训者要详细了解各训练伤亡事故出现的缘由及预防方法,安全员地设置以班为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将事故苗头消灭在初期。基层消防站要将强化训练安全意识作为思想引导工作中的重点,要针对训练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让每名消防员感到训练安全就在身边,树立起严格落实各项训练安全制度的理念。其次,要发挥骨干模范带头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将责任落实到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各种训练进行训练前的安全教育,并检查指导,对于发现的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科学开展训练
在日常训练中,指挥员要科学开展训练,避免每次训练都是千篇一律的训练内容。传统的训练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训练中,因此要积极创新训练模式,学习先进的训练模式和训练理念,提高消防队员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训练。只有应用灵活的作战方式,才能激发消防队员的训练欲望。例如,消防队员每天进行高负荷的训练,教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使消防队员得到适当放松,劳逸结合。此外,部分基层消防救援站,由于空间和设施不足,难以支撑消防指战员进行高效的体能训练,那么就可以尝试通过资源共享的渠道,促进校企合作达成共识,基层消防队可以利用当地其他单位或企业的先进设备或广阔场地,有效开展灭火救援体能训练。当然,基层消防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也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做好应急预案,当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救援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基层消防队依靠现有自身力量,开展高效体育锻炼难度较大。所以在灭火救援体能训练中,首先要提高消防队员的理论知识和科学观念,使他们在了解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后,能够在有效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参与到日常体能训练中。组训员要提倡有效的体能训练,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让灭火救援体能训练保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此提高消防员的灭火救援实际技能以及身体体能负荷能力,进而提高身体素质,提升综合能力。
(五)提升师资力量
为了提升消防队员的专业技能,降低伤亡情况,要提升指挥员的综合素质。部分基层指挥员的专业技能不高,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队伍的专业提升。消防队伍要定期对指挥员进行考核,培养他们的教学理念;还可以组织专家对指挥员开展培训会,进行专业指导。广大基层指挥员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创新训练模式,观察每名消防队员的实际情况,要与消防队员多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具有扎实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消防队员才能得到提高。
(六)做好训练后的放松
由于消防队员每天的训练量较大,容易疲劳过度,因此,在训练后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放松。身体负荷过度让消防队员产生疲劳感,肌肉酸痛、神经紧张等情况,因此要放松肌肉和神经系统。放松肌肉可以开展按摩的方式,或是做一些放松操,让肌肉组织得到有效放松。还要给予消防队员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放松他们的神经系统,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需要自我调节,消防队员可以多看书,或是和其他人聊天。此外,要注重劳逸的结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球类和登山、游泳等活动,愉悦身心。
(七)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已经发生的训练安全事故,要本着“别人生病,自己吃药”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事故具体经过,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出现。同时由于训练安全事故兼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对事故的发生不可能进行全面预测,因此,要把常见的事故进行归纳总结。尤其要重视分析事故的成因,对事故成因进行细致总结,弄清所有事故的细节,以及对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研究出预防措施。通过这样对发生事故的分析,排除不安全的因素,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身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自转制改隶后队伍的职能进一步拓展,承担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任。因此,加强训练中的安全工作是当前的重要工作。要做好训练安全防范工作,就要加强消防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装备,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和情绪。在开展训练时,也要应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不断创新训练模式,把发生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石祥,邱华.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5):114-118.
[2]焦爱红,蔡创生.消防员常训科目训练致伤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03):379-383.
[3]卢婷.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3):43-44.
[4]刘峰.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消防技能训练热身操法编制[J].武警学院学报,2018,34(02):33-37.
[5]朱志祥.消防救援人员体能训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5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