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中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摘要
关键词
土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优化对策
正文
1土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1.1混凝土的早期收缩
混凝土之所以产生收缩现象,主要是由于水泥自身具有的水化性质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收缩程度伴随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强。需指出的是,由水胶比的变动导致的各种程度的收缩,通常产生在初始阶段,伴随龄期的增长,变化速度会出现一定的改变。混凝土早期收缩最关键的因素是湿度与温度的变化。如果湿度不发生变化,若温度增高收缩程度会增强;如果温度不发生变化,在湿度增高的情况下收缩程度会变小。
1.2混凝土表面的蜂窝现象
这种现象的成因大致有3个:(1)混凝土配制比不够合理,尤其是石子数量太多,砂浆占比过低;(2)混凝土拌和时长太短,没有充分搅拌,基于此致使混凝土和易性降低;(3)在混凝土下料时没有合理划分层次,导致振捣不充分等。
1.3混凝土表面“起粉”
之所以出现“起粉”的情况,通常是因为混凝土表层结构过度松散、强度过小。即使该情况较轻时不会严重影响其抗压强度,但是情况严重时会对混凝土路面造成较大破坏,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引发“起粉现象”的因素一般有三个:其一,混凝土配比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二,与混凝土内部相比,其表层水灰更大,以此阻碍水化产物密切搭接,大大提高空隙率;其三,在混凝土作业过程中压光紧密度较低,未将养护工作落到实处,使得水分在早期过快散失,进而导致表面水泥因为缺乏水分而不能进行水化。
2土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优化对策
2.1强化设计质量控制意识
为真正处理好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应积极转变思想,增强质控意识,正确清晰认知混凝土质量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土建混凝土工程设计环节必须达到技术标准,加大规范力度,同时其深度需满足国家要求。除此之外,一定要全面了解与掌握建设方面具体要求,特别是结构功能与等级方面的要求。当开展结构现浇作业时,应针对施工荷载、温湿差异等提前编制合适的预案,由此防止产生较大不良影响,造成工程质量降低的严重后果。当实际开展施工时,为达到抗裂要求,需要综合考虑配筋率、钢筋直径等要素。在设计保护层厚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设计模式。若某些部位较为薄弱,大幅提高裂缝发生率,对此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筋。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需要明确混凝土质量方面出现概率较大的问题,特别是部分通病,应明确其原因并有效避免,逐渐增加经验。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杜绝闭门造车,应加强与建设方、施工方与监理方之间的沟通合作,整合归纳不同方面意见建议,贯彻落实修订完善工作。
2.2强化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于原材料,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十分关键,特别是加强水泥质控,与施工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当选择原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有无资质与合格证,还要在实际应用之前落实常规检测工作,明确其强度与凝结时间达标与否。砂也是混凝土的原材料,关键是明确泥与有机质的含量达标与否,将其运至施工现场之后应严格检测,只有达到要求才能够投入应用。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还需要考虑拌和水以及外加剂,切忌在搅拌过程中使用污水,并且一定要确保水中毫无有机油、外加剂。结合现代土建工程实际情况来看,通常借助外加剂作用使混凝土发生和易性反应,究其本质,即为水泥与高效外加剂能否充分融合。若相容性良好,方可达到低用水量大流动性以及损失较小的效果。由大量实践活动发现,减水剂一般可以选择水泥类型,换言之,当水泥品质存在差异时,减水率区别巨大。若添加剂量相同的减水剂,当水泥不同时所取得的使用效果存在差异。若要取得相同效果,应加入剂量各异的减水剂。
2.3进一步完善混凝土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人员一定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施工流程,了解与掌握各项施工的内容与技术。施工人员需要从整体上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针对各施工技术要点做好细化处理,并且在施工期间结合提前制定的施工要求与施工方对质量的建议,明确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概率较高的质量问题,确保在施工期间能够完全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全面落实施工人员与技术应用、安全防护等工作,科学合理制定施工指标,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增强施工稳定性。当开展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混凝土材料运输期间的常见问题,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并且严控材料运输期间的温湿度等条件,防止发生离析、硬化现象。加大浇筑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构件浇筑的成型效果,从整体上增强土建物结构稳定性。
2.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等因素
2.4.1混凝土配合比
其一,针对土建混凝土项目作业人员来说,先要深层次了解项目设计思想,之后将混凝土项目建设特点作为根据,基本选取且明确恰当的混凝土原材料,另外将混凝土项目作业现场所选择的原材料样本作为分析对象,构建详细的档案。其二,在作业现场选取的样品,应当交到规范的、拥有相应资格的实验室,恰当确定混凝土原材料配制比。其三,针对实验室设置的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由混凝土工程监理部门做好核查工作,在每个部门确认批准之后才可以开展施工。
2.4.2施工温度
在土建混凝土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全方位考量与剖析环境要素,尤其是温度、湿度等等,应当将因地制宜作为重要的准则。比如混凝土拌合,为把混凝土拌和期间的温度管控在恰当范畴内,应当增添恰当的水让温度下降。在混凝土浇灌施工时,应该把厚度管控在恰当范围中,尤其是要确保混凝土表层热量的顺利散发。除此之外,土建混凝土工程施工人员还需要科学合理安装内部循环水管,以此降低混凝土温度。若在冬季开展混凝土施工,必须贯彻落实保温措施,为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超过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引发裂缝病害,应当应用保温保湿养护方法。
2.6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是避免和预防产生质量通病的最后环节
在土建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有效避免一系列通病出现,必须从根本上贯彻落实质量控制以及验收工作。那么,在实际开展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全面了解与掌握工程各项要求、施工周期、难度等级等,基于此科学合理编制操作性较强的施工方案。在正式开展混凝土工程施工时,以施工方案为依据,合理选取设计与方法,正确设置施工工序,加大控制力度,同时将检测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混凝土养护,不仅要充分考虑温湿度条件,而且需要明确外界环境因素容易造成的破坏,且贯彻落实防护工作。在土建混凝土工程完工之后应当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对于监理工程师而言,既要检查质量控制资料齐全与否,也要检查其真实性等能否达到标准。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需要遵守正确规范和流程,如果达到具体标准,需要提供验收合格报告并且签字确认。
参考文献
[1]卫茜.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J]. 建材与装饰, 2021.
[2]武佩杰. 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
[3]白新宇. 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2020.
[4]马霞. 分析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 建材与装饰, 202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