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卫生监督风险与防控工作策略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温跃辉

建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54399

摘要

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相关食品的安全性,需要全面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并加大疫情防控力度,使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得到提升,这样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而且还可以使养殖户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动物检疫加大重视程度,做好具体的卫生监督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从而使相关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规避。本文针对动物卫生监督风险和防控展开分析,探讨了动物卫生监督风险点,并提出具体的防控工作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

动物卫生;监督风险;防控工作策略

正文


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与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对养殖户自身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以外,而且还关系到动物性食品安全,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此,相关监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动物卫生监督,并做好具体的检疫工作,确保可以对动物疫病有效进行防控,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从而使相关风险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动物卫生监管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各个风险点,并要采取有效的管控对策,使监督工作质量得到保证,确保更好地落实监督执法作业。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使畜禽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促进我国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动物卫生监督风险点

(一)未有效采取隔离措施

    近些年来,一些养殖户为了使自身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大,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盲目引种问题。具体来说,一些养殖户在实际引种时,未对养殖场自身的饲养条件充分考虑,没有充分考虑养殖场的布局设施、场址设置、制度建立以及人员配备等情况,未能使防疫和检疫条件得到满足,进而导致引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容易产生相关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不分养殖场在实际引种时,未能满足具体规定,存在私自引种的情况,所采取的隔离措施也不够有效,进而容易引发相关动物疾病,威胁到养殖场动物的健康生长[1]

(二)环境意识薄弱

    对于动物卫生监督而言,除了可以进一步保证动物健康以外,而且还可以有效优化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环境问题加大重视,以此来保证人们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但部分养殖场由于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没有科学合理的设施布局,进而导致周围环境受到破坏。

(三)疫病检测不够及时

    为了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强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大注意,对动物养殖工作加强调查,确保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场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其在分布上相对分散。对于相关兽医部门而言,其需要有效开展检测工作,确保顺利完成检测任务。但现阶段由于兽医人员相对缺乏,多数养殖场缺乏检测的主动性,因此未能按照具体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在日常监测工作期间,需要保证监测的详细性,并要对动物休息、运动以及饮食等情况进行掌握,健全养殖档案,确保充分了解动物情况。但部分兽医人员还未高度重视检测工作,这也导致疫病检测不够及时[2]

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一)养殖环节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场由于自身的管理意识相对缺乏,没有健全养殖档案,对相关信息的记录不够完整,未能明确动物用药、诊断以及免疫等相关情况,也未能对动物养殖工作有效把控。对于养殖场中的动物粪便,由于未对其规范化的进行处理,在出现病死畜禽后,未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除此之外,在实际养殖动物时,一些养殖场未能有效开展免疫工作,进而产生了相关养殖风险,容易引发相关动物疾病[3]

(二)运输环节

    现如今,一些畜禽养殖场在实际开展养殖工作时,由于对动物的引种不够规范,存在私自引种的现象,未严格做好检疫工作。在动物运输期间,由于检疫证明不够鞍山,或者缺乏齐全的耳标,相关监管部门未能严格管控产品流通过程,进而导致相关畜禽疾病被传播。对于畜禽疾病,其有着较快的传播速度,这也导致疫情的预防和控制难度有所增大。

(三)监督管理环节

    在动物卫生监管工作中,相关部门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相对单一,未能准确定性案件,在实际调查取证时往往不够严谨。一些监督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未能有效履行自身职责,进而导致监管效果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对于执法文书,在实际整理时不够规范,这也导致监管工作开展受到制约,无法有效提高工作质量[4]

三、动物卫生监督风险的防控工作策略

(一)构建一体化风险监督体系

首先需要对检疫监督工作标准加以规范。在动物卫生监督过程中,需要按照具体标准有效落实各项环节,并要全面进行动物检疫。在检疫工作结束后,如果其结果合格,则应对相关检疫证明进行开具。对于动物屠宰而言,应根据屠宰检疫流程的相关规范,确保检疫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严格管控检疫过程。当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时,需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对策,避免对环境造成相关污染问题。除此之外,需要按照具体的法律规定严格执行,有效开展执法监督工作,使相关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其次,严格监管养殖投入品。在实际开展养殖工作时,需要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进行使用,其实际使用量对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严格监管相关的养殖投入品,以此来为产品质量合理构建监管流程。与此同时,在实际使用兽药时,需要全面强化卫生监督,明确具体的使用规范,根据兽药的相关质量标准,从而为质量检查工作科学制定相关标准,如果存在违规行为,需要严厉进行处罚。除此之外,相关监管人员应对动物饲料和药物等加大重视,做好具体的检查工作,有效保证使用效果,确保有效监督养殖环节,不定期的检测养殖场和屠宰场,做好抽样工作,从而使食品安全性得到提高[5]

最后,需要强化监管防控,确保有效落实卫生监督。在监督工作中,需要对具体的检测方案有效创新,结合检测结果,对相关法律标准进行合理制定,全面创新技术,健全具体的法律标准,这样可以使卫生监督工作得到规范,促进畜禽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需要健全具体的法律保障,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明确各环节检疫监督标准

首先需要强化检疫标准。对于动物卫生监督而言,需要确保具有完善的监督流程,并要科学制定相关收费标准,加大管理力度,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对于相关监督工作人员,应有效落实持证上岗机制。相关部门还应健全检疫管理制度,使检疫人员能够对其职责产生深刻认识。除此之外,从监督对象上来看,其主要包括畜禽产品的交易场所,以及相关养殖单位,在确定监督对象后,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监督手段,确保可以有效落实检疫监督工作[6]

其次,需要在动物屠宰环节加大检疫力度。对于动物屠宰环节,监管工作人员需要有效开展检疫工作,并采取具体的管理对策,尤其要对食品加工厂加大注意做好食品质量验收工作。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人员应进行驻厂管理。此外在屠宰前后开展相关检疫工作时,相关监管人员应充分参与其中,确保可以及时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并对其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

再次,需要做好运输环节的检疫工作。对于相关监管部门而言,应严格管理产品的运输环节,尤其要有效监督其检疫工作。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应充分保证内部工作的规范性,一旦发现违规行为需要按照具体标准进行处罚,这样可以使运输检疫环节的整体监管水平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对于相关检验物品在具体开展检查工作时,需要遵循具体的法律法规执行,确保符合相关检验标准。当产品质量不合格时,应有效进行消毒灭源,预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于检疫人员而言,其应发挥自身职责,强化人员管控,保持高度警惕状态,确保严格监控产品环节,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

最后需要强化市场检疫工作。在畜禽产品市场的检疫工作中,应全面检查相关经营主体,并要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规范化。在此过程中,要对肉制品加工厂加大注意,充分考察其生产条件,并明确此类企业的经营标准,按照具体法律法规开展监管工作,使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工作能够符合具体规定。与此同时,对于企业台账需要详细进行登记,而且还要做好资料抽查,以此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7]

(三)加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保证动物卫生监督与防控的整体工作效果,需要从源头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并有效进行分级指导,强化各项工作的审查,使动物防疫水平得到提高。对于相关监管部门,其需要有效发挥自身职责,并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有效指导内部员工,从而保证卫生监管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实际工作期间,相关监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对管理对象进行合理划分,而且在检测工作中需要按照具体标准操作,这样可以使相关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如果监督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开展检疫工作,并在专家指导下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以此来使检测机构的建设水平得到提高,科学设置相关工作点,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监管团队,确保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保证畜禽产品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建立管理体系后,需要重视执法观念的转变,有效强化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效果,相关监督部门还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开展此项工作,制定出完善的管理规定,合理优化执法模式,有效创新管理对策,从而提升执法效果,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动物防控体系

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动物防控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首先需要严格管理引种。在动物养殖期间一旦盲目引种,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于大型养殖场以及相关个体养殖户,在进行动物接种时需要充分保证规范性,以此来提高养殖质量。对于养殖工作,应优选自繁自养,而在动物引种前需要相关养殖人员合理进行选择,并要避开相关动物疫病的高发区。在实际引种时,应确保与相关规定和程序相符合,并引进与使用各类引种设备,这样可以使种水平得到提高。在引种结束之后,相关养殖人员应充分观察,做好安全监测工作,同时还应确保有效隔离,避免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

其次,需要有效提升生物安全意识。对于动物卫生监督和防控,需要有效组织养殖人员共同开展相关工作。在此过程当中应对相关非专业人员加大重视有效培养其科学养殖意识,确保其养殖行为的规范性,以此来提高养殖工作质量,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从养殖人员自身角度出发,其不能盲目追求效益,并要对卫生监督加大重视,有效提升生物安全意识,从而科学合理的开展养殖工作,确保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

最后应做好疫病检测工作。在实际检测动物疫病时,应有效引进工作人员使其数量得到增加。在此过程中,相关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应对专业人才做好招聘工作,并要全面加强健康检测,对各个养殖场加大宣传力度,使其能够对动物疫病检测产生足够重视。在确保人员充足后,应组织其进行岗前培训,有效提高其专业能力。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相关检测人员需要充分学习动物疫病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可以有效开展疫病检测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人员加强思想教育,使其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认真负责的完成检测工作任务[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想要有效提升动物卫生水平,使相关动物疾病得到预防,需要深入分析监督风险问题,做好具体的防控工作,全面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 匡芳丽. 动物卫生监督风险与防控工作[J]. 今日畜牧兽医,2023,39(9):23-25.

[2] 鲁彦君.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风险点及防控体系[J]. 中国动物保健,2022,24(2):125,127.

[3] 门娜. 动物卫生监督及防疫检疫研究[J]. 吉林畜牧兽医,2023,44(1):137-138.

[4] 石虹娟. 试析动物疫病早期诊断与防治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22(12):201-203.

[5] 徐海波. 浅谈动物卫生监督风险及防控工作[J]. 中国畜禽种业,2022,18(2):16-17.

[6] 牛春晖,叶红敏. 浅谈石河子市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网格化监管机制[J]. 新疆畜牧业,2017,32(8):57-58.

[7] 许俊. 论动物卫生风险分级管理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性[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3):53.

[8] 张春丰. 试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风险点及控制措施[J].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20,41(5):31-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