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西北地区对于狼的崇拜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杜宗格

​西北师范大学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

本文试就部分西北地区民族有关自然神话中对于狼崇拜问题的起因、表现、特征进行阐述。即:自然神崇拜的来源与具体表现;狼在传说中所处的功能和地位;不同民族狼相关传说之间的联系与背后的缘由;对于狼崇拜的表现与其宗教和社会的背景。传说体现了这一部落或部族所处的现实环境,也反映了草原民族在混乱地区的处世哲学。


关键词

自然神论、西北民族、动物崇拜、萨满教、狼

正文


一、源于自然崇拜的狼崇拜

“图腾”(totem)一词起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阿尔贡金部落语,最早在朗格的《印第安旅行记》中记载。图腾是文明发展早期对于神灵崇拜的具象,其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主观反映,最早成为区分部落或民族的标志。以崇拜的保护神作为本文明的物化象征,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图腾反映的事物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现象、动物、植物、祖先、物品等,图腾遍布全世界,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而这样的内容,通常是以传说等文化作品为载体,流传于后世。

早期的人类在自己尚未和自然界的关系厘清之时,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自然崇拜,属于蒙昧神秘主义的产物。柯斯文在他的《原始文化史纲》中介绍地非常详细原始人……没有把他自己同自然分开,把他自己与自然的现象和力量合为一体。因此,当看到一些现象的时候,他说以为自己也有唤起和创造这些现象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又把仅为人所具有的能力与可能广泛地归于自然力以及我们称之为无生气的自然界的物体,这就是说,他把他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加了自然身上 


动物崇拜作为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狩猎时期原始人群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早期的人类相信万物有灵,认为自己部落的先祖和动物相关,甚至认为自己的先祖就是动物。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动物起源式崇拜的记载包括“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外,还有的动物崇拜源于对猛兽的畏惧,或是对驯服动物的感恩。人类崇拜的动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它们反映了人类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渴望,以及对世界认识不足的未知和恐惧。

狼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昼伏夜出,性情凶猛,常常群体出动,对于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与此同时,人类对狼有着上万年的驯化史。所以说人类与狼产生了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也出现在全世界各个部落的图腾中。

二、部分西北民族对于狼的传说

1、匈奴、回纥

《魏书》中记载:单于生了两个貌如天仙的女儿,单于认为这样的人应该许配给天神,于是筑起高台等待天神迎亲。等了四年后,终于有一匹老狼在高台边围着两个女儿嚎叫,妹妹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于是和这匹狼结婚生子,繁衍生息,形成了部落。这里的人喜欢伸长脖子唱歌,就像狼嚎叫一样。

这一传说取自《魏书》,年代较晚,对于匈奴是否真正存在这一传说存在争议。匈奴自身缺乏文字史料,而同时代的中原政权对于匈奴的记载并未提及过和狼相关的传说。所以与匈奴相关的传说并不能说明匈奴崇拜狼,只能说这一民族和狼有一定关系。

而在毛毅娜的《狼与古代草原民族的渊源探析》中,作者认为这一传说是公元四五世纪活动在西北地区的回纥部落,其自称为“匈奴之甥”,所以回纥借用匈奴的天神崇拜观念来强调自身与匈奴之间的民族渊源关系。

2、乌孙

乌孙在汉代与匈奴相邻,相传乌孙始祖昆莫的父亲被匈奴攻杀,而昆莫被丢弃在荒野中,后来被狼所哺乳喂养,而后来的乌孙也将狼视为神而供奉,这一部分传说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中。而班固在《汉书·张骞传》也对这一传说有着更加详实的记载。

目前传世的传说中,被动物所哺乳长大的传说并不少见。比如古罗马的首任国王罗慕路斯与弟弟雷穆斯也有母狼哺乳的相关传说。而两者传说具备很多共同性,比如因为战争而导致国王或者贵族后裔遗弃在荒野,受到狼的恩惠,这一部族也受到影响对狼产生了崇拜。

3.突厥

隋唐时期活跃于我国西北的突厥民族是自认为狼的民族,而当时中原政权的人们对其的称呼中也有和狼相关的记载。突厥的来源说法众多,其中在《周书·突厥传》有海右遗黎说,即匈奴的后裔,而这一民族的起源也被史书的记载赋予了传说的神秘色彩。而这一民族的始祖,也是因为战乱而遗弃荒野,被狼养大的传说。

此外,在《周书中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漠北索国说。这一说法认为,突厥起源于古代的索国之后,索国被灭后,诸兄弟中有一狼的孩子,拥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后来娶神女繁衍后代,产生的突厥。而这一传说更加离奇,狼在中间起到的功能不是抚养婴儿,直接参与到交配过程。这种说法同时在《隋书》卷48、《北史》卷99、《通典197、《太平寰宇记194中出现。

上述两种说法情节各异,但是也有着一些共同点。比如说,这两种传说的起源都是因战争而灭绝的部落后裔;此外,狼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一种传说中哺乳婴儿,而在第二种传说中参与到人类的繁衍中。所以造成同一个结果——这一部落对狼的崇拜。而韩儒林在《穹庐集: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中认为:“依突厥人之意,本族由狼繁衍,似较他种优越。其理由虽不可,而可汗常以此自骄。”

在考古方面,苏联考古学家发掘古庙遗迹时就有一只母狼哺乳四个突厥男孩的画,在阿尔泰山脉中亚部分的突厥语民族的古堡发掘出刻着三个狼头的鞭柄。这些考古发现更加佐证了狼对于突厥民族十分特殊的地位。

4.蒙古

作为至今仍存在的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自从融合各部落以来,形成了共同体民族,建立了短暂的横跨亚欧的大帝国,成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代表。蒙古的历史也是北方民族长期分化和融合的历史。《蒙古秘史》中对于蒙古人的祖先和苍狼以及白鹿有关,至于苍狼和白鹿究竟是动物还是人名,目前尚有争议。无论如何,这些传说正说明狼在蒙古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分量。而蒙古族是否崇拜狼,目前学界说法不一,仍然是有待查证的问题。

三、西北民族狼崇拜的特征

通过前文部分西北少数民族的对于狼的传说,我们可以发现各民族对于狼的传说有着很多的共同特点,从传说的外壳到内核都有一定的相似以及借鉴性质。

前文中的乌孙和突厥族源的传说,甚至可以加上罗马,在情节上十分相似:

起因是一个部落被另一部落所灭亡的事情,背后反映出部落或者部族之间相互争战的事实。在部落灭亡之际,有一婴儿或者小孩被抛弃在荒野被狼发现,狼不仅没有加害于小孩,反而通过哺乳、送肉来助其维生。为了表示感恩,对其进行图腾上的崇拜。而在这里,狼扮演了类似乳母的职能。始祖被狼哺乳,后被人发现并且养大,在成年后成为了重建或是新建部落的领袖。这一部落在后来经过繁衍生息,逐渐发展壮大。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这些部落都有着原居住和迁徙后的地方,而考古的相关发现也证明了这样的经过迁移的生存范围。最后,西北地区的狼崇拜的传说本身,狼多半和天神有一定的联系,这些部落的人们会将狼视为天神或者是天神的使者。

基于上面四个共通的点,我们可以暂且得出以下结论:

被狼哺乳的传说背后就是这一部落经历的历史。如突厥原来居住在高昌国之北山,后来居住在金山之阳,那么部落的位置分布出现了迁徙。而迁徙的动机或者缘由则是原来的地方被其他部落争夺,为了避开战乱,便无奈选择迁徙。这一基本特征,就很符合因战乱被灭亡的部落,存活的后代被狼抚养这一历史背景。这样的历史背景,便能很好地解释传说的由来,如此形成了一个现实和传说相互影响的逻辑闭环。

除了相似之外,部族之间还存在传说借鉴、嫁接的现象。民族之间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必然会互相影响。比如回纥对狼的传说就援引了关于匈奴的相关传说。这样不仅能宣扬自己政权或部落的合法性,另外也可以和匈奴攀亲附会,让外人相信回纥是“匈奴之甥”。

在这里,狼在传说中的功能就变得多种多样了。各个民族对于狼赋予了人格化以及神格化,而匈奴传说中狼参与到祖先交配繁衍就意味着狼的身份除了神灵之外,更是祖宗。而这背后体现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宗崇拜等多位一体的格局。总的来说,西北少数民族对于狼的崇拜是天神崇拜在具体物种上的体现,是自然神崇拜赋予给狼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型族源传说。

四、萨满教与狼崇拜

天命观是原始人类对天依赖和敬畏心理的产物。自从人类产生以后,天命观就伴随着人类产生了。在原始人类的观念中,自然是能够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高存在和主宰者,是一种沉默的,永恒不变的意志和力量。这样的观念催生出最原始的宗教形态——自然神崇拜,目前较为典型的包括我国北方的萨满教、日本神道教的“八百万神”体系、南亚地区的印度教的万物有灵。

萨满教是一种起源于北方渔猎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其中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占有突出的地位。萨满教主张泛灵论,而每种物种都有不同的习性,也就被赋予了不同的神格。在萨满教体系中,兽类神祇主要分为猛兽和灵兽。作为野兽中最能团结凶猛的一种,萨满教对于狼的崇拜历史悠久,前文中提到的部分西北民族对于狼的崇拜也很大程度与萨满教有关。

对于萨满教来说,狼凶暴残忍,但是其生性机敏、团结、吃苦耐劳、顽强、分享等精神又被狩猎民族所需要,于是形成了既害怕又需要的一种矛盾共同体。这同时符合了自然神崇拜和狩猎活动的需要,满足了对力量的崇拜以及生产生活的需求。所以中国西北地区对于狼的崇拜除了源于对自然未知力量的恐惧,更是为了提高生产力的需要。

在世界宗教体系中,萨满教的存在显得极其特殊它没有完成历史宗教阶段的进化,作为自然神也不同于社会神的体系。萨满教强调与自然力量和谐相处,而非像很多宗教一样追求彼岸世界,在社会方面并且人们在萨满教中和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又是相互独立的,这就区别于深度融入社会的亚伯拉罕宗教体系;也不同于佛教道教这样远离社会的出世修行;更不同于日本神道教将神明与国家统治者深度绑定,将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赋予宗教意义。萨满教对学界以及人们来说仍然十分的神秘,未知。对于萨满教这样的自然神崇拜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结论

本文对西北民族的狼崇拜问题进行了最浅层的统合和分析,西北民族有众多崇拜狼的民族。历史文献中的狼扮演了祖先、恩人等形象,不过除民族衍生之外还有战神的相关传说。显然,狼群的捕猎本领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启发。比如突厥民族英雄乌古斯可汗被苍毛苍鬓雄狼引导大军一路走向胜利的传说,更有成吉思汗主张学习狼的围猎方法。人类从狼群获得启发,狼群的战术成为了草原民族的军事训练办法,成为了草原军队的精神写照。

狼伴随着西北民族所处的生态而生,充当了民族的祖先的形象依托,从记忆逐步形成一种民族的性格。源于对力量的崇拜,狼身上的凶猛、强悍蕴含着草原民族骨子中的征服情结,充满了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的色彩。慕强的心理也是人类崇拜猛兽的重要原因,无论是狼,还是老虎、鹰或者是狮子,我们可以从不同传说中找出这个民族曾经对于自然界以及猛兽的恐惧和崇敬。

人类对于狼的崇拜以及将其作为祖先这样的人格化的力量,成为西北地区凶险环境以及战乱不断的生存的哲学。对于狼崇拜的背后,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处世哲学。


参考文献

1)文献

 

[1].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2].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3].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4]. 令狐德棻:《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

[5]. 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75年。

 

(2) 专著

 

[1]. 柯思文:《原始文化》,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5年。

[2]. 韩儒林:《穹庐集: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3]. 多桑:《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4].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3)期刊

 

[1]. 李立:《关于古代自然神话研究原则的思考()》,江门: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2]. 李立:《关于古代自然神话研究原则的思考()》,江门: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 吉日嘎拉:《萨满教的观念世界及其演变》,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4]. 郭淑云:《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生物认知》,西宁: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 那木吉拉:《中亚狼和乌鸦信仰习俗及神话传说比较研究——以阿尔泰语系乌孙和蒙古等诸族事例为中心,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6]. 曹月如、孙浩然:《尔凯姆的宗教起源理论》,广州: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7]. 毛毅娜:《狼与古代草原民族的渊源探析》,西安: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杜宗格,性别:男,籍贯:河南省商丘市,出生:2001.1,民族:汉,学历:在读研究生,学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