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正文
1前言
作为土建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决定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鉴于此,在开展作业过程中,应强化对该项技术的重视力度。通过精细化的作业流程,更好地发挥该项技术的作用价值,以此确保房屋土建工程的质量可以持续提升。
2土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严格把控混凝土的配制比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核心环节为混凝土配合比工作。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控水泥和水的比例,在确保其强度和工程设计标准相符合的情况下,降低水化热反应的发生概率,以此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为了有效提高混凝土配制的效果,工作人员应遴选出品质优良的矿渣以及水泥,并向其中增添分量适宜的粉煤灰,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自主优化完善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并科学减轻混凝土的泵送压力。
2.2完善全面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2.2.1控制摊铺的厚度
实施土建大体积砼的施工时,可以采用分段浇筑和分段浇筑两种方法。要减少混凝土构件开裂的概率,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的摊铺厚度,保证混凝土摊铺的厚度核工程预设所需的厚度一致。若采用泵送的方式传输混凝土,工作人员在开展摊铺作业时应将厚度控制在600mm以下;若使用其他方式完成这一作业内容,应确保混凝土摊铺的厚度小于400mm。
2.2.2应严格管理混凝土搅拌以及添加剂
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增添外加剂的方式来应对单方水泥用量不达标的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添加剂为粉煤灰。为了有效把控、优化完善混凝土的作业性能,工作人员还应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持续搅拌时长。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增添适量外加剂后,应将搅拌时长控制在30min左右。除此之外,还应严格把控外加剂的投放量,方能达成预设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目标。
2.2.3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大体积砼浇筑中,当一次浇筑完成后,应按混凝土的固化状况确定二次浇筑的时机。为了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减少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可能性,必须在一次混凝土的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浇筑。无论采用分段浇筑还是采用持续浇筑,均应对每一层浇筑的间隔进行严密的监控。就一般情况而言,可以使用实验法的方式来计算每一层浇筑的间隔时间。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在浇筑后出现裂缝问题,就应在浇筑结束后,重视表面压实工作的开展。对于振捣环节,施工人员应提前了解混凝土状态,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与深度,确保其振捣效果能够充分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因大体积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所以在实际作业期间,就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当前土建工程多数会运用泵送混凝土方式,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需积极开展二次振捣,确保其抗渗质量与相关标准相符,使混凝土在使用时呈现出良好性能。
2.2.4水平施工缝的处理作业
在大体积砼浇筑中,分段浇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从主观上讲,分层浇筑控制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操作不当,将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下降。在进行大体积砼的分段浇筑期间,必须对其表面的浮浆、石子和较大的颗粒进行及时清除,还应注意检查粗骨料的状况,确保粗骨料的均匀性和统一性,可以采用高压水炮清洗混凝土的表层,为混凝土的灌浆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混凝土浇筑时,若采用无泵输送的方法,应根据施工的结构特征挑选以及挑选的恰当接浆方式,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浇筑。根据由短向长延续的方式依次进行浇筑,以增强浇筑的质量。
2.2.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环节
大体积砼结构的维护水平对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而言,在大体积混凝土土建中,通常使用保温与保湿两种方法。保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温度调控来达成预设目标。从而使得由于内外温差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拉应力比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更低,避免混凝土结构开裂。而保湿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湿度,防止其由于表层水分不够引起干燥开裂状况。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个小时以内进行覆盖浇水作业,以此减少出现干缩开裂的概率,并提高其加固状态,增强其稳定性。
2.3优化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对施工场区的地质、气象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是拟定土建工程施工方案的前提条件。工作人员应针对天气状况的变动,对水泥的调配比例进行相应的调节。对容易产生温度裂纹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并通过合理增加配筋的密度来对抗由温差引起的拉应力,从而减少发生温度开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布设后浇带或是伸缩缝的办法有效划分大体积混凝土。融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实际状况,增大水化热散热的主要范围,通过此种方式,有效减少内部和外部温差,削减由温差引起的张应力,并将由水化热作用产生的热量进行扩散,从而降低出现温度开裂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采用二次浇筑法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并设置加强筋网以提高其抗拉性能。
2.4挑选恰当的施工材料
混凝土的水化热作用导致了内部和外界的温差增加,进而诱发了混凝土的温度张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拉伸极限,并产生大量的混凝土温度裂纹。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宜选用具有较小水化热响应率的混凝土,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配比,适当加入粉煤灰这类外加剂。在遴选粗骨料时,应选用优质级配、高强度、大粒径的原料,并对水泥中的含泥量及不良成分进行严格的限制,避免出现干缩性开裂现象。在选用细集料时,应根据泵送的需要,选用细粒、中粒的砂土,尽量降低使用水泥的次数。
2.5强化施工流程的控制力度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状况,密切观察施工期间的混凝土和易性及崩落程度的变化状况。采用专用的仪器,准确地将有关的数据进行详细记载,并将数据报告给搅拌站,以便于有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处理。施工企业也应针对混凝土捣固作业人员的技术展开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强化他们作业的整体水平。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培训考核类活动,确保其专业技能和相关要求相符后,便可正式录入上岗。而针对早已进入工作岗位的施工作业人员,单位部分也应主动明确各个职工的工作范畴以及主要职责权限,保证各个岗位都可以协调配合完成工作内容。对某些需要专业技术工人进行人工操作的地方,还可以安排有一定经验的工程技术工作人员到工地进行指导。
3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土建建设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业是一项极为关键、极为繁杂且系统的项目,若想确保项目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就应从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以及监督作业入手,以此强化工程的安全性和整体效果,同时有效削减工程所需成本,将效益扩大化。
参考文献
[1]李云亮.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20.
[2]管玉皓.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 2020.
[3]王景学, 耿殿兵. 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 建筑与装饰, 2022(12):3.
[4]魏艳萍.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