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探究行为的支持与引导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孙晓倩

昆山黄浦幼儿园 215337

摘要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由于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思维能力正是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基于这一情况,对幼儿们展开科学探索上有效开发其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能够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科学活动所包含到的内容知识都是比较抽象化的,而对于幼儿这一年龄阶段来讲,他们本身抽象思维能力就是比较弱一些。作为幼儿园老师来讲,如何让幼儿们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当中,掌握到科学知识,并且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去探索各种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科学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通过讨论、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更简单,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挖掘出他们极大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兴趣;思维能力;

正文


引言:随着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有效的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此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提供知识支持,还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思维方式。幼儿园这一时期的孩子们,他们天生就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周边的事物充满着新鲜感,探索欲望非常足。为此,老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心去发现美,去探索美,并且学会运用科学知识,主动去寻找科学答案。

一、科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众所周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天性思维活跃,对所有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当面对一些新奇事物时,其探究欲望是非常强的。所以,这个时候给他们进行科学启蒙知识的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应用科学知识向幼儿们解释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让他们在面对生活问题时,学会应用科学去解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懂得如何通过科学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起来。除此之外,当幼儿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当遇到一些自然事物变化时,懂得用心去观察、去发现事物的变化,通过科学知识去探究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幼儿园老师也要结合科学教育的生活化要求,把科学活动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不断地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感知常见的科学现象,从小具备探究科学奥秘的能力。

二、试论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探究行为的支持与引导存在的问题

教师主导过强,幼儿自主探究空间受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一个常见问题是教师过度干预和指导,导致幼儿的自主探究机会减少。许多情况下,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严格推进活动,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驱使下的自然探索过程。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发现科学现象的机会,影响了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科学活动本应鼓励自由探索和试错,但现实中往往变成教师展示实验、幼儿跟随操作的模式,减少了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

材料与环境支持不足,探索资源有限: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于丰富多样的探索材料和适宜的学习环境,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这方面的配置并不充足。科学角的材料单一,更新缓慢,无法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探索需求。此外,安全顾虑、成本控制等因素也可能限制了幼儿园提供更开放、更具探索性的学习环境。这种资源局限性阻碍了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深入学习科学概念,减少了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评估与反馈机制单一,忽视过程评价: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评价往往侧重于最终成果的展示,而忽略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可能更多关注幼儿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或完成实验,而非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展现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这种评价方式未能全面反映幼儿的科学素养提升,特别是忽视了对幼儿探索态度、问题解决策略及思维过程的评价。缺乏积极的反馈和个性化的指导,可能会挫伤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自信心。

家长与社会观念偏差,科学教育重视不足:社会和家庭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家长和教师过分强调读写算等传统学科的重要性,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认识不足。这种观念导致幼儿园科学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活动经费、家长参与度等方面均受到影响。家长可能不理解幼儿早期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索活动,甚至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表示质疑。这种外部环境的不支持,限制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质量提升。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探究行为的支持与引导

(一)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增强幼儿科学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是充满着好奇心的。他们观察能力强,容易发现新鲜事物的变化,对于世界各种现象都具备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正好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在实际生活当中,做一些积极的支持以及恰当的科学引导。应用科学的思维向幼儿们去解释事物之间的变化,充分激发起他们的探究兴趣,把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引入到各种探索的行为当中,培养他们的科学能力,帮助他们新的发现变化,与所学习的科学知识、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在小班幼儿园当中,可以举办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在《冰块的变化》中,在展开这个科学活动时,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们通过细心观察,去发现冰块在接触到食盐、沙土、水之后,不同的变化。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手去触碰,用舌头去尝一尝等,通过各种触觉、视觉去了解冰块在接触到食盐、沙土、水之后,哪个会溶解得更快,并从中去思考、探索其中的奥妙,引起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能力。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效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探究行为,显著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并增强了他们的科学能力。通过提供开放性的探究环境和具体的实验活动,幼儿得以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探索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究式学习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还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在愉悦和互动中逐步形成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为未来学习和探索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二)选择适宜探究材料,提高幼儿探究能力

为了不断地加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探究行为。作为幼儿园老师来讲,要积极为幼儿打造良好的探究环境,在开展各项科学探究活动时,要选择与他们年龄相符合的探究材料,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比如: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开展各项科学探究活动准备非常丰富的实验操作材料,科学地指引着幼儿们了解到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事物以及自然科学现象特征,对于事物的变化规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究的欲望,让每一个幼儿都非常乐意参与到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当中,通过科学活动不断地尝试以及体验整个探索的过程,充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不断地积累各种科学探索的经验。比如:在展开“发现洞洞”探究活动时,在活动准备过程当中,老师提前准备好各种探究材料,1、各种有洞洞物品的图片。 2、方形彩纸、衣服、围巾图形,打洞机。 在活动过程当中,老师先向幼儿们展示出一个袋子,然后把袋子有洞的一面朝着幼儿,让幼儿自主去发现袋子上的大洞。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袋子可以用来干什么?为什么说我的袋子不可以装东西?(有洞) ,然后提出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上有了洞洞就没用了? 最后引导幼儿们进行讨论,去发现生活中哪些是有用的洞洞。并出示一些有洞洞的物品图片,讨论这些物品的作品,感受生活中离不开有用的洞洞。在这一个“探究”的环节当中,要注意提供比较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去自主思考,用不同的科学现象,尝试着解决问题,并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质疑,激发幼儿科学创造

通常情况下,在展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时,幼儿们都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点,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使得他们容易发现很多的新问题。此时,老师就要耐心一些,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激发他们的科学创造能力。通过大胆地探索,去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进行探究力学的科学知识时,可以给幼儿们举办一场拔河比赛,通过这种需要用到力气的方式去让他们感觉力量的强大。在这场比赛当中,幼儿们体会到了只有用力才能够赢得比赛,为此,他们思考,在提一些重物的时候,也是需要用到力气才能够提起一些比较重的物体。当比赛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是什么?然后让幼儿去观察,通过实践经验中去寻找各种答案,甚至鼓励幼儿自己去动手,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些质疑当中去寻求答案。在不断求知的过程当中,了解到各种各样科学现象的产生,学会去认识,通过自己的表达感受多种不同的特点。为此,在这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当中,老师也要充分认识到一点,科学探究活动是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化、丰富化的,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效支持和引导探究行为,显著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并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创造力。通过提供探索性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问题空间,幼儿被鼓励探索各种疑问和观察到的现象,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教师的角色在于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支持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种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幼儿在实验和探索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开展科学探究游戏,丰富幼儿科学知识

在科学探究游戏过程当中,通过游戏不断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为此,在玩游戏的环节,老师要放手让幼儿自主去玩,老师则是在一旁细细观察以及解读幼儿的游戏,让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处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游戏环境当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去学习到不一样的科学知识,不断地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智力的发育。在各种各样的游戏当中去激发起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行为,让他们更加快乐地学习。比如:在户外活动当中,可以组织幼儿去玩滑滑梯,在玩的过程当中,引导幼儿去发现自己的手和滑梯进行接触时,是不是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并且会伴随着一点“麻”的感觉,然后引导幼儿们进行思考:为什么滑滑梯会有“麻”的感觉。进而告诉幼儿这是生活当中,常见的静电。此时,幼儿们对电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对于静电这种生活情况也充满了未知与好奇。基于此,老师正好可以实施科学探究活动,通过纸屑被吸起来的方式,引导着幼儿们打开探究静电之旅,老师可以准备梳子、吸管等一些塑料材质的物品,让幼儿们把塑料梳子和自己的头发进行接触之后,再用梳子去接触一些撕好的小纸屑。此时,会发现,这些小纸屑都被吸起来了,在面对这样一个现象时,幼儿们都睁大了双眼,觉得非常神奇。在经过探究之后,他们对于静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了解到摩擦起电的科学原理。

结语: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效支持和引导探究行为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幼儿在探索自然和科学现象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观察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教师的角色不仅在于提供知识和技能,更在于营造鼓励质疑、探索和创造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悦和充满趣味的科学活动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支持和引导,幼儿不仅在科学学习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和成就感,还建立了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信心,为他们未来学习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这种学习经历不仅在幼儿园阶段有所体现,还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叶凌燕.“点”聚力,支持幼儿“站起来”——例谈区域活动中幼儿探究行为的引导策略[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3(7):103-106.

[2]覃建校.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3):93-95+99.

[3]李臻,方霞.在回顾中引导幼儿建构科学经验——基于幼儿园动植物探究活动的实践[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4):13-15.

[4]夏瑜.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科学之我见[J].好日子,2020(35):00107-00107.

[5]王芹,李苏红.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支持性环境创设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20):0172-0172.

[6]贺文馨.幼儿园个别化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识别与支持[J].现代教学,2021(21):49-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