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
正文
引言:食品安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一直以来都是监管的重点。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新的潮流,他引发社会各个方面的工作方式的深度改革。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天水市在一个个短视频、微博中也推出了专属的美食特色,特别是天水麻辣烫,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消费者。为了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及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建立信息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高食品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一、概述
(一)“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互联网+”,即将互联网技术及成果与各个领域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食品安全监管,即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1]。现阶段,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信息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不仅促使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更加公开、透明,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二)“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
食品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所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备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中,“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新型花样的食品也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出现在人们眼前。而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社会发展,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借助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外,也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食品质量监管标准,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排除不合格的食品,避免其流入到市场中。除此之外,也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企业,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维持食品市场的稳定运行。第二,提高食品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品种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同时还会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有关原料、添加剂等方面的信息,之后再去选择食品。这也就可以看出,提升食品质量同样也能够提高食品企业的竞争力。鉴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从而从根本上保障食品质量,增强食品企业的竞争力[2]。第三,带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食品安全监管既需要体系规范,也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当前在“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有所优化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质量检测水平。如,借助金属检测仪,能够在终端控制食品中的金属含量,避免金属超标问题的出现。由此便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只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提高食品的全过程管理水平。鉴于此,下文对“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一)信息采集与分析功能需求
只有具备信息采集与分析功能,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第一,信息采集,能够对监管数据进行远程分析、远程监控和无障碍传输等等;第二,信息分析,通过对数据、文字和图像的分析,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指标的标准化水平。
(二)预警与应急功能需求
预警与应急,主要是对已收集的食品信息进行分析,之后运用HACCP系统来防控食品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将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指标作为系统控制的标准数据,再使用RFID标签与传感器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总,一旦参数出现了异常问题,系统则会发出警报、给出应急预案[3]。例如,在储藏、运输食品的时候,每个传感器都可以对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传送,根据已经弄好的阈值来自动调控相关设备,最后提高它的智能化功能水平。
(三)可视化远程监控功能需求
远程监控功能解决食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方法,其功能需求分析如下:第一,监控摄像头与远程监控摄像头,通过实时监控生产加工设备与原材料,从而提高生产品质,并从源头杜绝食品质量问题。第二,透明厨房或透明工厂,向社会公众展示食品生产后厨情况,以便于促进社会公众也参与其中[4]。除此之外,将该功能运用到食品产业中,也可以使社会力量通过视频广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企业进行监督和控制,使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设计与实现
下文根据整个平台的功能需求,从不同角度分屏分析了平台布局、架构等内容,并进行了相应的开发工作,如物联网终端设备等。
(一)总体设计
根据物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的统一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设计这一平台,能够更好的适应全国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实际需求。一般来讲,该平台主要是由4个部分组成的,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国家级平台,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平台和政策支持,以此确保各项数据的流通效果。第二,省级平台,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的审核与技术支持,同时向省级平台反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以此降低不良影响。第三,地市级平台,就是将与食品安全数据相关工作的工作交给县区工作人员。第四,县区级平台,即具体的实施单位,主要是通过物联网、现场审核等不同的手段,动态更新平台数据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设计包括信息层、逻辑层和应用层的总体技术框架结构。首先,信息层,通过网络手段来监控常态化问题或者其它问题。然后,逻辑层,即使用中央处理器来判断、处理已经收集好的数据信息,并给定结果。最后,应用层,使用合适的方法来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监管和处理。例如,使用信息查询界面及显示界面,可以有效的追踪卖家所购买的食品源头信息[5]。
(二)数据库设计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数据库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在实际设计期间,必须要重点关注资源、决策、技术支持和标准化管理几个方面。一般来讲,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采购、生产、库存、销售,是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县级平台的指导,各个食品企业能够统一填写好每一个部分的信息内容。而决策系统则是支持企业和数据库运行的关键。首先,在办公自动化模块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有逻辑的管理、查询数据信息,并绘制出相应的可视化图表;然后,在技术控制模块中,通过对数据库的内部结构进行设计,就可以对数据流进行控制[6]。例如,利用食品二维码。条件码,可以对物联网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分析、储存,并形成相应的档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档案管理与调取等各项工作内容,能够通过数据库命令集的设计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三)物联网体系设计
物联网是将实体食品安全数据转为信息数据的重要方式,其作用不可言喻。再加上物联网设备属于分布式终端设备,这也就可以确保食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之后在统一标准好相关信息,从而减少成本支出,保证实行效果。其中,物联网体系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属于信息编码技术的一种,应用年限较久。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识别食品外包装的各类代码,并生成与之对应的产品编号,从而在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标记食品。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时候,借助射频技术可以对所有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识别、整合,并存储到数据库中,进而也就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追踪、查询与食品相关的信息内容。
2.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即根据不同的传感器,选择合适的来方法进行综合信息的收集。在实际设计与运用期间,可以结合食品安全管理要素进行设计、实施。比如,在运输新鲜食品的时候,可以利用传感器检测货物运输环境。再比如,在食品生产的时候,则可以用可视化摄像头来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控,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7]。
3.智能技术
射频技术主要是食品识别,传感技术主要是食品监控,而智能技术则是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来搭建具有逻辑关系的平台,从而在减少人力消耗、系统负载的基础上,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例如,针对食品生产,则可以利用此项技术监测食品生产过程是否有问题,之后再报告给服务器,从而降低中央服务器的负担。
四、“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监督和管理的难度。为了提升食品监管工作水平,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制作出具有代表性、普适性的样本,以此保证检测结果能够充分反映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与此同时,也要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检测、对比并分析食品数据信息是否与标准指标相符合,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促进合格食品在市场上的有效流通。除此之外,也要加大对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相关技术的集成效果。
(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效果并不是很好,且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与地区政府部门的合作力度,并由政府推动标准程序的引入、执行与考核。另外,由于采集食品生产、加工等环节信息的时候,还会应用到其他技术和平台,这也就可以采用“政府引领、企业辅助”的方式进行统筹与规划[8]。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完善的法制体系,不仅可以确保政策的初期实施效果,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保障,而且还可以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目前,针对信息化平台在建设期间的各种问题,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以在制定统一标准和信息格式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从而确保整个体系的实施效果。例如,在建设食品安全运营数据库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设定好统一的采集标准、编码方式等等,从而提高数据与系统的兼容性。
结论: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互联网+”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鉴于此,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结合“互联网+”时代要求,根据食品安全监管需求及信息化建设要求,合理地设计与应用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及经济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晓琴,张慧,杨莉,乌兰.食品安全监管中食品卫生监测体系完善的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23,(21):10-12.
[2]牛雨.大数据与智能化在食品监管中应用的思考——评《网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09):3059-3060.
[3]张守文.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探索[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1,(06):25-28.
[4]王广平,宋金奇,程婕,丁静.食品安全监管合规性体系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1,(04):78-87.
[5]侯娟.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0):132-133.
[6]冯艳娟.新时代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及策略探究[J].食品工业,2020,41(12):196-200.
[7]姜方桃,申文珏,钟秋平,施颖娴.“互联网+”食品供应链监管体系研究——以南京高校食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21):54-56.
[8]郭云鹏.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建设与制度创新[J].中国调味品,2020,45(10):17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