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气象新质生产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陈骥

宁德市气象局,福建 宁德 352100

摘要

本文聚焦于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具体要点如下: 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明确气象工作的发展方向。 2. 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重点,提升气象工作的整体水平。 3. 聚焦气象新质生产力,发挥其在气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气象领域的创新发展。 4. 关注金融气象方向,探索气象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上述要点的落实,旨在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关键词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社会服务现代 气象新质生产力

正文


引言

本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核心目标,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重点围绕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两大方向展开。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方面,着力聚焦气象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气象科技在预报预测、灾害防御等领域的深入应用。重点关注金融气象领域的发展,积极探索气象信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拓宽气象服务的应用范围,提升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1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强化创新与预警体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气象预测预报水平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同时不断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我们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和不足。目前,我国在气象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科研团队力量分散、科研布局不够优化、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推动气象科学的进步,还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气象科研团队;二是优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科研资源,推动气象科研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三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气象科研机构与高校、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除了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外,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也是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监测网络尚未完全覆盖所有地区,预报准确率仍有提升空间,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时效性仍需加强等一些不足。

为了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监测网络,通过增加监测站点、提高监测设备精度等方式,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覆盖;二是提高预报准确率,运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型和算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建立高效的信息发布系统,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和相关部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也为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气象数据的高效处理,还为预报预警提供了更为精准和智能的决策依据。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气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处理;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海量气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预报预警提供更准确、更智能的决策支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为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总之,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是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1],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2 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实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实现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以下将从优化气象服务供给结构、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推动气象文化与科普工作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优化气象服务供给结构是实现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关键。气象服务供给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不够灵活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积极寻求优化途径和方法。整体而言通过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提升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并大力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提供定制化、精化的气象服务。我们还应注重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完善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同时加强灾害应对能力建设,提升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我们还应加强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推动气象文化与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气象素养、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气象文化与科普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增强公众的气象安全意识。通过加大气象文化与科普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气象科普教育,推广气象文化产品,提升公众气象素养。还需要注重气象文化与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探索更多符合公众需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气象文化与科普形式和内容。

综上所述,实现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气象服务供给结构、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推动气象文化与科普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3],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

3 聚焦气象新质生产力和金融气象方向,以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行业变革

3.1发掘气象新质生产力潜力,实现产业升级与发展新动能

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气象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的生产力形态,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分析和挖掘气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特点。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气象数据的精准采集、高效处理和智能化分析,为各行各业提供更为精准、可靠的气象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运行效率,还能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新质生产力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无论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开发,还是城市运行、灾害防御等领域,气象服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气象新质生产力的市场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发掘气象新质生产力的潜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将气象服务深入到更多行业和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应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气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3.2探索金融气象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跨界融合新典范

金融与气象作为两个看似不同的领域,实则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潜在的融合空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气象服务的不断创新,金融气象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可能。

金融气象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气象信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投资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整合气象信息和金融数据,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风险状况。

金融气象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气象服务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金融资本的支持和引入可以为气象服务产业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发展动力,推动气象服务产业的创新升级和拓展应用。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与气象服务机构的合作,开发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金融气象融合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一方面,可以加强金融与气象行业的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和沟通平台,促进双方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互补。另一方面,应推动气象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特点,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气象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支持。

4 结论

通过全面梳理与深入剖析,不难发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推动气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是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也是实现气象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贯穿于气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确保气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切实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实际成效检验学习贯彻成果。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是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气象科技在预报预测、气候变化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还要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气象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气象事业关乎国计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气象事业的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气象力量。

 

参考文献

[1]袁虎.气象灾害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23-11-15

[2]赵洪润,盛波.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北京农业》[J],2014-10-12

[3]张明强.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核心研究.《人文之友》[J],2018-10-23

[4]陈冰琳.提升气象单位会计核算综合水平的分析.《中文信息》[J].2015-07-30

 

作者简介:陈骥1973.9,男,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工作:气象服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