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为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角度出发,提高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抗震性,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性
在设计建筑物时,进行结构安全设计是为了使建筑物各个结构的安全性有所保障,确保可以长期使用建筑物。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物主要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耐久性,要保证设计的建筑物的使用效果满足设计预期,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的各个构件和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抗腐蚀能力满足建筑长期使用的要求。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更加凸显出了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作用,为此,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国家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使建筑的安全性有所保障。另外,设计人员在考虑建筑的安全性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分析,只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所保障,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建筑施工,不会延误工期,保证建筑物后期的使用不受影响。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分析
2.1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简化性。简化房屋建筑结构,对提升建筑抗震性能帮助较大。因此,在将抗震设计融入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时,应尽可能简化建筑结构,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对于本文研究的底商型房屋建筑,需要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从设计技术和性能提升两个角度出发,改善建筑抗震性能。2.抵抗性。建筑抵抗性是保证抗震性能的关键,要求合理控制建筑结构中各个部位的刚度,使其达到标准要求,结合力学分析,检验建筑结构稳定性。当建筑遭遇地震时,加强房屋结构受力平衡,以此抵御地震带来的破坏。
2.2设计流程
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从整体结构出发,结合建筑结构的刚度、强度、延度、轴压比等方面的设计情况,制订最科学、有效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因而在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建筑结构受力分析、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等制订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案。基于预设屈服模式,从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着手,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另外,还要根据地震强度对建筑结构的不同影响,使建筑抗震设计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目标,根据可屈服构件刚度折减系数、弹性构件、阻尼等建筑材料、结构方面的多种因素,制订具体设计方案。
2.3筑物走向抗震设计
建筑物的走向往往也会影响地震所带来的危害问题,这就需要在对建筑物进行选址的过程当中对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调查,并且对当地的地震震向准确的掌握,让建筑物的走向和地震的震向之间呈现出相互垂直的状态,从而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更大的灾害发生。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抗震设计和施工进行的过程当中,我国有很多的政策和规定,在项目筹备和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有可能出现灾害的区域进行一个评估,结合评价的结果来不断地完善抗震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满足当地的抗震需求。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对建筑场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在软弱的地基上还有靠近地震带的区域当中进行选址。在项目开工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水文情况做好全面的调查分析,从而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这样也能够有效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往往是常见的结构形式,不单单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那么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建造设计,确保方案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以避免盲目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整体的建设工作以及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4抗震计算方式
可以用底部剪力方法计算建筑结构的抗震情况。如果结构有着较高的整体高度,那么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分解反应谱法。设计人员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具体抗震要求进行确定,通常在4-6级抗震等级要求的地区可以根据具体规范中的标准合理设置建筑,要注意考虑建筑物自身情况和当地地质情况,确保设计抗震强度能够和实际标准需求相符合。设计人员还要分析建筑场地类型,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明确抗震方法。如果是丙类建筑物则需要采取降度处理建筑设计方案。在计算地震作用过程中需要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用恒荷载标准值加活荷载组合值确定最终荷载值。其中,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5,各结构具体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也为0.5,屋面部分的活荷载数值并不记入其中。
2.5完善建筑垂直和水平设计
建筑垂直和水平的程度对整体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影响。首先,建筑承重墙的水平面需要保证稳定和平整,在建筑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确保墙体的质量和刚度。其次,建筑垂直面应该处在中心偏下的位置,这样建筑的稳定性才能达到最佳。另外,也应该设置多重防震线来应对大型灾害的影响,在合理刚度和非结构强度建筑结构中形成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从而保障建筑抗震设计的安全性和整体性。
2.6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
建筑行业的进步导致人们对建筑产品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是在国家出台了住房体制改革政策后,人们开始广泛关注住房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人们在衡量建筑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将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作为标准。所以,为了建造出人们满意的建筑产品,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就应该本着质量为先的原则,确保选择的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质量优良的优势,使用质量过关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建筑的安全性。此外,在建设施工时使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也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耐久性和实用性,避免后期大幅度的维修建筑物,控制维修费用,可以将建筑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7优化抗震设计
在建筑安全分析工作中,抗震设计是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建筑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设计人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建筑抗震方面的原理,根据设计原则和要求开展设计工作。例如,在建筑工程中选择施工场地时,首先要深入研究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环境情况,坚决避免在有损抗震性的区域进行施工,确保其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同时根据计算简图明确地震的可能传递线路。一般来说,对称性建筑或者结构较为简单的建筑往往具有更好的抗震效果。
结语
建筑抗震性能的提升,是为人们提供安全活动场所的关键。只有改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才能够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翟晶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J].城市建筑,2021(5):116-118.
[2]闫争科.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9):19-20.
[3]尚柯华.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探究[J].工程技术,2018(7):93.
[4]肖从真,王翠坤,黄小坤.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结构体系创新[J].建筑科学,2018,34(9):3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