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正文
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对建筑工程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设计方面来说,人们不仅希望能够通过良好的建筑工程设计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希望建筑工程设计工作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此来进一步的提高建筑物的设计质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的增加了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难度。要想在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一系列的设计任务,满足各种设计需求,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能够在设计技术以及方法手段上得到进步。尽可能的避免设计问题的出现,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1.1.1钢结构质量不过关
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查验指标,同理这也适用于对建筑结构的检验,在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中,建筑的内部结构是相对复杂的,而复杂程度越高,那么建筑钢结构的设计难度也会相应增加,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钢结构的设计产生足够的重视,经常会因为设计方面的疏忽而导致钢结构的设计质量下降,如很多施工单位会经常采用分包的方式进行施工,这直接影响到了建筑钢结构的设计价值和有效性,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的排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施工人员以及居民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对于建筑钢结构设计质量方面,一直缺乏完善的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够健全,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建筑钢结构设计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1.1.2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方案存在较多的缺陷
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合理性、安全性,将会对整体的建筑结构施工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设计阶段,由于建筑钢结构的施工复杂度高,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多,因此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建筑钢结构设计工作的复杂性,在此期间容易使得钢结构设计方案出现问题和缺陷,直接影响实际的工程施工。并且现如今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工程的经济性,忽略对建筑钢结构设计合理性的考虑,使得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案中出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并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如果在实际的施工中应用了含有缺陷的钢结构设计方案,那么必然也会降低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除此之外,部分建筑钢结构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方案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设计方案与现实需求相悖,导致方案缺陷持续增加。
1.1.3钢结构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很多建筑钢结构设计采取的还是分包设计方式,虽然这样的设计方式具备一定的有效性,但是碍于建筑钢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机构缺乏有效的了解,导致其所设计的建筑钢结构方案内容的深度不够,而这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严重影响到了钢结构设计方案的实施效率。并且这部分设计人员通常对自身工作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无法意识到方案中所存在的缺陷。
1.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问题
1.2.1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由于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工程难度较高,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就实际的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对支护工程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地点进行严格的勘察,对于地质特点以及地质结构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导致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支护工程的有效性。并且一些施工人员可能不具备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技术,在施工时不能够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出现了各种施工失误等问题的发生。
1.2.2压力计算缺乏准确性
压力计算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工作,通过对压力的精确计算可以为支护施工方案的制定提高科学的数据以及基础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时,很多工作人员存在有压力计算不准确等问题,这是由于没有通过正确途径或者是获取参数错误而导致,压力计算错误,会影响到后续的施工方案设计,导致出现支护工程不足以承受实际压力等情况的出现,影响到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正常施工。
1.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问题
1.3.1防范措施不够完善
一些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火势之所以会迅速的扩散、蔓延,其绝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该建筑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完善。高层建筑的施工成本相对来说是较为昂贵的,而一些开发商为了能够尽可能的节省成本提高利益,就会在建筑材料以及消防设施这一方面进行节省,使用一些不耐火的材料进行建筑,并且在建筑内部也没有配备较为完善的消防措施,遇到稍微大一点的火灾就会超出消防设施的控制能力范围,而火势也会因为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较低而得到迅速的扩大。
1.3.2消防设计不合理
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人们专门对高层建筑的消防措施进行了设计,规定如果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了100m,那么就必须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避难层,同时避难层之间的楼层数也不能够高于15层,这样才能够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通过让人员迅速的进入避难层来减小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虽然说现如今的高层建筑都在以这个标准来进行施工,但是其实际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主要问题就表现在避难层的空间非常的狭小,同时相关的消防通道的设立也非常的少,不利于人员进行快速的疏散。
2建筑工程设计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2.1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2.1.1加强对钢结构设计管理
良好的管理工作是有效提高建筑钢结构设计质量的关键,建筑钢结构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设计工作对于整体工程的重要性,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去关注方案内容合理性以及是否完善,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管理,包括设计前的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以及对设计方案的完整性检查。现代建筑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钢结构的设计难度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需要加强对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管理。
2.1.2完善钢结构设计方案
对于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案内容,除了要确保结构整体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钢结构设计方案是否完善。如建筑钢结构虽然具备良好的稳固性,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但是在防火性能方面却比较差,在高温环境下,钢结构房屋容易出现塑性断裂。除此之外,钢结构还有一些其他的缺点,而这些都是建筑钢结构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人员需要把这些内容也考虑进去,尽可能的做到完善设计方案。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为了提高建筑钢结构的防火性能,可以在钢结构表面涂抹防火涂料;为了提高钢结构的防腐蚀性能,可以在表面喷涂防腐涂料等,以这样的方式来完善设计方案,提高方案的可靠性。
2.1.3做好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
房屋的抗震能力是衡量房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钢结构抗震设计,要明确钢结构抗震设计流程,根据屋架与屋面板的实际设计情况,将其进行连接,并要结合钢结构的支撑方式来检验其抗震能力,根据实际的抗震需求来调整支撑方式。通过科学的抗震设计,在提高钢结构抗震能力的同时,也是的整体的设计方案变得更加合理。
2.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2.2.1对高层建筑地下进行勘探,确定需要的支护技术
在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确定支护技术方案是提高施工准确性以及支护有效性的必要工作。要根据对施工地点的勘探情况来推算出地质条件所能够承载的最大围护结构深度,并将结果转化成数据的形式来进行汇总、计算,从而推算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如在环境勘察过程中发现施工地点地下存在有大量的水管以及电路,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修改支护技术方案,在不损害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组合支护技术以及自立支护技术的使用,以此来确保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降低环境因素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影响。
2.2.2土钉支护技术和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要想进一步的提高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那么就需要合理的使用土钉支护技术以及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在使用土钉支护技术时,施工人员首先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根据土质来决定土钉支护的工作范围以及土钉钉入土体的深度等。在施工的开始阶段,可以对土土钉钉入墙体的深度进行依次记录,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最佳的土钉钉入深度,另一方面是为了后续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提供数据参考,以此来提高施工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在使用连续墙支护技术时,要对软土地中的悬臂结构进行控制,以此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稳定性,并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基坑地面高度,确保基坑地面高度不低于地下水水位。
2.2.3土层锚杆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地下室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在使用土层锚杆支护技术时,需要首先计算出打孔的类型、位置以及大小,在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地记录并调整,计算出最佳的打孔类型和大小。在确定完这些因素后,就可以加强混凝土灌注孔工艺的强化,以此来提高土层锚杆施工的质量。要对混凝土灌注孔的位置、钻孔深度以及孔壁强度进行精确的计算以及明确的说明,确保在打孔的一次成功,避免多次打孔而导致混凝土灌注桩内部结构损坏,留下安全隐患。并注意在打孔结束后,要及时的清理孔洞内部的杂物,防止因为杂物而导致混凝土灌注不完全,在内部留下空隙,影响灌注桩的整体结构强度。除此之外,对于钻孔设备的使用也需要进行安全规范,确保施工的绝对安全。
2.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2.3.1对安全疏散线路进行合理布设
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路线布设是实现人员快速疏散的前提条件,一旦发生火灾,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安全疏散路线来对人员进行疏散,通过走专用的消防通道把人员迅速的转移到安全处等待救援,尽可能的避免一切人员的伤亡。首先,高层建筑在设置这些消防通道时,要给其表上较为显著的标识,因为高层建筑内部的通道及其繁多复杂,如果比为其进行明显的标识,那么相关人员在进行逃生时就很难迅速的找到这些消防通道进行快速的逃生;同时在消防通道的设计方面,要尽可能的把消防安全通道与人员常用的通道连接起来,因为单一的消防通道的内部空间是极为狭小的,如果大量的人员只通过消防通道进行逃生,那么其逃生效率就会变得非常的低,而如果把消防通道与人员常用的通道进行连接,那么就能够实现人员的迅速逃离,避免因为拥挤而产生的踩踏事故。同时在发生火灾的同时,就要迅速的切断电梯的使用,避免因为部分人员情急之下因为使用电梯而发生被困事故。
2.3.2合理设计避难层
避难层是高层建筑必须要进行建设的内容,其会在发生火灾时发生重要的作用。而在对避难层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楼层的具体高度、人员的具体数量来进行参考,如果楼层高、人员多,那么避难层的数量就要多一些,其内部的空间也要尽可能的大一些。要把避难层划分给固定的楼层,并且设立一些能够直接到达避难层的消防通道,发生火灾时,开放这些消防通道,让固定楼层的人员通过消防通道来迅速的进入避难层中进行避难。而这样进行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的缩小人员在逃离时的时间,实现高效率疏散。
2.3.3合理布置环形和双向走道
高层建筑内的人员数量庞大而通道狭窄,在进行人员疏散时经常会发生人员拥挤现象,从而导致疏散效率大大降低。而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人员们的疏散效率,就可以合理的通过布置环形走道以及双向走道来扩大通道的流动空间,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大部分的高层建筑为了有效的节省空间,在走道方面大部分都是设计的单向走道,虽然这样能够有效的节省占地空间,然而在进行人员疏散时却会变得非常不利,人员会因为单向走道内的空间狭小而无法进行迅速的撤离,同时也会因为空间的狭窄,消防人员无法携带相应的设施来实行救援行动,所以合理的设置环形以及双向走道,是提高人员疏散以及救援效率的重要措施。
结束语
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相关研究,是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施工设计的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对现存的一些设计问题进行多方面关注,并及时的采取解决措施去解决设计问题,在设计时要从多层面进行考虑,避免因为设计不周而引发的一系列设计性问题,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刚,王洁.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81.
[2]李国兴.浅谈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