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对策
正文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是高职院校传递信息、科研、教学的重点资料,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地之一,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逐步朝着智慧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型,但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完善,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借阅模式。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充分凸显出图书资料的作用与价值,才能更好的为高职院校的发展而服务。
1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促进文化传承
图书资料背后是文化工作者的艰辛付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着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能够带给读者无穷的乐趣。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各类图书资源变得极大的丰富,当代大学生更加青睐于电子化的阅读方式,在闲暇时间,他们也较少进入学校图书馆,导致一些宝贵的图书资料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用好各类图书资料,吸引更多读者的参与,不仅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有益渠道。
1.2 打造书香校园
尽管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各类图书资源的辐射范围还是比较有限,做好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可提高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需要优化借阅流程,组织丰富多元的阅读推广活动,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分类,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实施严明的图书馆管理秩序,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愿意主动入馆阅读,打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2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的特点
2.1 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是培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为学生传输文化知识,还需根据要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也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强调服务生产、服务教学,满足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育要求。在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中,也强调实训、实用、应用的特点,各个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实训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也需要秉承这一理念,因此有大量相关的图书资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2 资金来源多元
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较多,除了政府拨款之外还有借贷办学、合资办学等方式,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将主要的资金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分拨到学校图书馆方面的资金并不多,图书馆被置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导致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类型不多。为了丰富图书资料,必须要积极拓宽资金的来源,通过吸收捐赠、开发信息产品等形式缓解图书馆的生存危机。
2.3 发展不均衡
在不少高职院校中,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规模偏少、馆舍规模也较小,在图书分编和借阅管理系统的建设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完全实现智慧化、自动化。有的图书馆尽管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系统功能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出数据分析的作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也是有名无实,严重影响着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2.4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一些特殊性。第一,高职院校的准入门槛较低,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不够,学生入馆借阅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即便来图书馆借阅图书,更多的也是为了打发时间,缺乏目的性;第三,高职院校的育人定位是为了培育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学生需要的图书资料也更多是实用性的资料。
3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问题
3.1 服务方式滞后
根据调查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图书馆后,他们所选的资料还是以纸质的图书和期刊为主,对于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利用率不高,图书馆员提供的服务模式也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快捷、高效的信息化时代的图书资料利用要求。同时,在资源共享和馆际互借的建设成效上也不理想,当学生在图书馆中找不到适合的图书资料时,一般对选择网络搜索的方式查询,很少会进行馆际互借,学生能够获取的图书资料还是局限在本馆资源,这与学生日益丰富的信息需求之间出现了鲜明的矛盾。尽管图书馆也尝试通过开设网站专栏、新书专架、公布新书目录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成效也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缺乏馆藏特色,没有彰显出职业性、实用性的办学要求。
3.2 资源建设不当
根据调查来看,学生较少进入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有其他的借阅渠道,如书店、校外图书馆、网络等,不少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不当。尽管高职院校在图书馆投入的资金在不断增加,但投入的资金赶不上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文献资源的购置费用在逐年上涨,现行的经费不能保障图书资料的更新速度,资料老化、利用率不高。另外,高职院校提供的图书资料类型也从纸质资源扩展到了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各类形式,但由于投入的经费不够,使得图书馆不得不降低采购标准,破损的图书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了图书资料的管理质量和利用率。
3.3 智慧化步伐缓慢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也是一项长期性、高投入的事业,需要购置各类先进设备,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数字化的信息服务。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加之目前的文献资源体系不合理,现代化的设备数量偏少,导致高质量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而由于智慧化建设不当图书馆就无法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如此就会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
3.4 读者教育匮乏
目前,不少学生并不了解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正确利用方式,缺乏检索技能,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利用图书资料的需求,只是缺乏正确的方法。有的学生不经常去图书馆,入馆之后也只是简单的阅读报刊、杂志,有时自己也有获取信息的需求,但苦于没有方法,也就放弃了图书馆,选择自行通过网络来检索。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献和信息检索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挑战,但在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导读的角色常常是有名无实,对读者的教育不当,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4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对策
4.1 转变办馆理念,优化服务思想
影响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质量的因素非常多,有资金的制约,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图书资料管理质量,高职院校领导需要转变办馆理念,将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重点推进,予以必备的重视。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还需要积极拓宽资金的来源,与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实施联合办馆模式,与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如,图书馆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分析、专利调查、产品前景预测、市场调研等服务,吸引更多企业的参与,如此既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实现了双赢。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吸收外部捐赠,推出特色项目,吸引个人、企业、基金会的捐赠。在服务理念上,应当主动做到“读者为本”,从广大师生的利益出发,优化服务理念,体现出人性化的理念,调整好书库内的桌椅、书架布局,摆放阅览椅和阅览桌,在图书馆走廊位置设置盆景和绿植,摆放一些名人警句、伟人塑像、书画等,营造出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图书馆员也需要提高服务意识,为读者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读者,让图书馆成为学生向往的阅读圣地。
4.2 推行数字服务,优化管理模式
第一,采用个性化管理模式。建立起读者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信息检索和获取需求。首先,加强技术开发,通过应用新型的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信息搜索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图书资料的个性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其次,组织数字资源,做好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根据师生的需求搜集相关的网络信息,加快信息的更新速度;
第二,提高数字化服务。首先,做好网上信息管理,为了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保障这一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让师生可以快速、便利的寻找到所需信息;其次,完善信息检索平台。当前,高职院校为师生提供的图书资料包括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需要根据馆藏的特点来优化信息检索平台的建设,让师生在登录图书馆系统后即可查阅到所需信息。
4.3 融入智慧理念,提高管理能效
第一,深化馆际合作。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释放资源潜能,这也可以有效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引,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通盘考虑、科学布局,打通与读者之间的壁垒,建立起互联互通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让读者可以方便的利用端口获取资源。
第二,建立智慧化图书馆员队伍。图书馆员是提供图书资料管理的主体,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还需要将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建设放置在关键位置。高职院校需要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发现、培养人才,利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武装人才,从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业务技能、专业知识上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践锻造出一支勤于服务、精通业务的优秀智慧图书馆员队伍,以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资料管理服务。
第三,完善远程检索、咨询服务等功能。图书馆具有开发性、公益性的特点,为了优化图书资料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发挥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资源检索和文献服务平台,用好大数据分析工具,精准了解读者的服务,针对性的开发图书资料,在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同时,还要推行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耐心解答师生的疑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服务。
4.4 开展读者教育,丰富教育内容
一是组织导向教育:对于读者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尤其要做好新生的教育。由于新生刚刚入校,对学校图书馆不够了解,在他们看来,图书馆就是借阅书籍、自习的地方,因此,还需要做好导向教育,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各个部门的职能、提供的服务类型、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式。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让学生迅速熟悉图书馆各个部门的资料类型和地理位置,了解不同类型图书资料的存放方式,知晓正确的利用方法。
二是开展文献检索教育:这是培育学生检索技能、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文献检索方式后,即可大幅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在这一方面,要以图书馆作为主体,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基于信息化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网络利用教育、联机检索教育等内容。
三是创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广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与其所学的专业内容结合起来。还需加强与科研处之间的联系,了解各个专业组织的科研项目类型,鼓励学生成立情报小组,负责科研项目内容的检索,尝试写出检索报告,由科研组负责人审阅、写出评语。这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学生在学习完理论内容后,是通过实践升华知识,教育效果更为理想。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可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使之可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这自然而然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5 结语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这是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特色品牌的重要选择,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正视这一问题,明确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增加资金的投入、优化服务理念、积极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建立,通过推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图书馆育人工作的开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斌.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J]. 科技风,2022(19):160-162.
[2] 阳衡元.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9(33):135-136.
[3] 安东霞. 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与优化[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4):76-77.
[4] 张丞. 高职院校提高图书馆资料利用率的实践和思考研究[J]. 环球市场,2019(17):224.
[5] 郑真. 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利用效率的提升策略[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11):182-184.
[6] 邢春梅.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9):167-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