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助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听说读写 思维培养
正文
一、前言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听说读写是知识的学习、提高、表达的基础,是集专注程度、思维训练、口语表达以及学习积极性与一体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所谓“听”,便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说”是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观点,说一说题目的关键点和解题的思路;“读”是读题和阅读理解教材与资料;“写”是数学计算和思维结合的体验,需要身体力行,需要耐心与细心,写出结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者。从以前的素质教育到现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以知识为中心的模仿学习转变为以核心素养提升为中心的探究学习,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不仅要积累教学案例、研究教学策略,还要融通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体系,对知识进行拓展与迁移,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包括在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师需要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从小培养数学眼光,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小学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学科资源的融会贯通,要求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还要以自身的文化素养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学生思维能力符合数学学科的逻辑思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将教学目标的过程多元化,提供学生多元发展的机会,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其核心素养养成,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不断完善和提高。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吸收知识的源泉。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互动的环节,这也就需要学生具备比较好的倾听习惯及倾听能力,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取到有用信息,起到有效交流的目的。课堂中的倾听还包括有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听清楚别人的思路与看法,这对调整思维习惯和解答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需要更多的是快乐、勇气、兴趣、探究精神……这些从哪里来?从课堂教学表达中可以获取:抑扬顿挫、设置悬念、从儿童角度去讲、依据课本传递给孩子无穷的动力;从批改作业中做起:多给一颗五角星,一句善意的提醒与鼓励,纠错中看孩子成长;从每天一个微笑做起:每天进班,首先给一个微笑给孩子,轻松愉悦的心情才可以与孩子一起搭建起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营造“听”的良好氛围。
四、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能够“说”清楚算理
“说”便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联通学生思维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说”的内容取得教学反馈,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的启蒙时期,从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对其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需要重视数学课堂表达训练活动,我们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愿望,任何学生要想会“说”,首先必须认真“聆听”老师的要求,必须要“观察”清楚,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刚开始学生肯定不适应,只要正确引导,每节课做小结时,可以问一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后,不单单总结了课堂重要知识点,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概括、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达到全面提高核心培养培养的目标。
笔者在引导学生“说”的过程中,开展了“每日好题”小小讲解员活动,通过“小管家”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通过抄题、读题、分析、思考、总结、计算,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有的同学在小黑板上,边读题,边圈出关键字词;有的同学,通过各种符号,来分析讲解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通过画图,对比分析数量关系……鼓励方法多样化,鼓励方法优越化,即使思路未及时打开,也可以通过“小管家”听别的同学的讲解,来找寻思路。如此的读、听、说、写训练形成了一个健康的循环系统,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拓展知识面,提升表达力,增强自信心。
笔者的点评:
5号小小讲解员,读题认真细致有感情,题目中包含灰猫和白猫两人的问题,需要一个一个解决,在妈妈的引导下,恩怡同学分别用两道减法,列式解决问题,并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计算的方法,太棒了!5号小小讲解员与妈妈值得称赞!
39号小小讲解员,对还原现象理解的不错,下车人数要回来,上车人数要减去来还原原来车上的人数,计算中老师发现你遇到了进位加、退位减!再换个顺序还原试试,计算会不会容易一些?讲得算得都很棒
32号小小讲解员,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很棒,注意,如果能说出“至少”的意义,为什么加“1”就更棒了!
五、培养学生阅读与读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引导他们进行课前阅读预习,阅读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要清楚的标注出来,学生只有读懂了算式以及概念才可以进行知识的掌握,才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平时多估计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本,例如《妈妈教的数学》、《亲近数学》、《万物有数学》、《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马小跳玩数学》等与数学有关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个人建议学校图书馆多增添数学类的课外读物,优化阅读环境,也可以在班级的图书角增添数学读物,重塑数学阅读氛围。认真读题是后面“写”的基础,是做题的关键,数学题中给出的条件要反复阅读,捕捉内在关系,理清关系脉络,读懂后才可以下笔,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除此之外就是读重点例题,读错题,加强理解,拓宽解题思路,对错误思维进行调整。
六、培养学生“写”得规范,“写”得漂亮
小学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终身受益。所以要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和良好的书写能力,小学生的书写要正确,规范,保持页面的整洁,写的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思考过程最好能体现在草稿纸上,边思考边书写。“写”需要眼到、手到、脑到,等多个器官综合运用,数学书写有明显的要求。每节课上教师要亲自示范,并要求学生加以练习。每节课后作业格式,都要明确要求。发现字迹潦草,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擦掉重写,尽量做到,条理清楚,字迹规范,整洁美观。书写后,还要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
七、小结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四者互相依存,只有坚持协同培养,着眼细处,将数学抽象问题生活化,遵循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进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分析".2021现代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论文集.Ed.. , 2021, 326-328.
[2]郭传华."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Ed.. , 2021, 1959-1960.
[3]吉伟打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里的“听说读写[J] 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20(7)
[4]王永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李时锋.谈一年级数学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05):68.
[6]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2016(4):4.
[7]白俊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Ed.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 2019, 11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