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思政元素融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效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合对策
正文
1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太极拳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太极拳教学任务,它是指教师根据非思政学科的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辅以有效的太极拳教学手段,为学生制定出极具课程特色的育人太极拳教学方案,旨在鞥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能够依托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与体育课程以及思政教育元素进行充分的融合与渗透,为学生创建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太极拳教学情境,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高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成为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受益者,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1.2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需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作为太极拳教学活动的载体,积累优秀的太极拳教学经验,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理念的内涵,并将学到的太极拳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到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内容的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既体现出自身的太极拳教学水平,又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太极拳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将课程思政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活动中,可以与同行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能够就“如何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问题,得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能够付诸于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参与到体育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太极拳教学活动中,从而也能够体现出自身职业素养的逐步提升。
1.3有助于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增强自身的体魄以及体育技能,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党和国家实现科教兴国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能够在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能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因而,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可以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大学思想政治会议中的重点讲话,灵活利用课堂太极拳教学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灵活渗透到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以此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深刻凸显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进而有助于实现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2]。
2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因素的影响
在以往的高效体育课程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青睐采用直接教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单向传递,这既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又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致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课程思政意识,且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各异,从而设计的太极拳教学方案也会有所不同,进而使得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较难得到快速的提升。除此之外,大学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融合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的较为浅显,使得学生无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消极的影响。
2.2学生因素的影响
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三观,但是仍然被网络上部分良莠不齐的信息所影响,这需要教师在学科太极拳教学活动,渗透相关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等知识,以此能够为国家输送出更多有用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大学体育学习活动中,学生无法在非思政学科教育活动中接受到有效的思政教育,这不利于学生未来成长的发展。另外,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教育意义,暂时还未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从而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除此之外,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的教师太极拳教学水平会使得学生的思政内容收获上出现不同的学习情况,较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相同的思政教育收获。
2.3学校因素的影响
由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还未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许多高校忽视了课程思政的教育重要性,没有将体育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活动放在主要的发展位置上,这使得学生与教师也会对课程思政理念产生轻视的想法。除此之外,学校在体育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的开展没有深入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身上,这使得教师的体育课程思政培训活动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培训效果[3]。
3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太极拳教学对策
3.1依托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开展有效的大学体育思政课堂导入活动
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需要掌控好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在太极拳教学之前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建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活动,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先进的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课堂导入活动的媒介,将充满思政元素的体育课堂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太极拳教学活动中,以此为后续的体育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活动作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查询工具,对太极拳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发展历史等内容进行一定的认知,并能够设计出一个生动的微视频,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参与太极拳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从而让学生在设计视频的过程中,对太极拳产生一定的认知,继而具备一定的审美观;与此同时,学生在观看太极拳发展历史以及太极拳运动员的比赛水平时;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每次上课之前提前10分钟到达太极拳馆,布置好训练场地,换好太极拳鞋并将之前的鞋放置到指定的鞋架位置上,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守规矩的必要性;接着,教师可以开始整队、点名、以及师生问好等活动,安排见习生。学生在无形之中能够养成关心他人、尊师敬长的良好品德;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游戏式的课前热身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从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为后续的小组合作太极拳教学活动作好一定的铺垫[4]。
3.2利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创建生动的体育思政太极拳教学情境
教师在开展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思政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利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综合情况,为学生创建出与一个生动的体育思政太极拳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整理,并将其自然而然渗透到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以此深刻凸显出课程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放映太极拳录像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以此让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基本太极拳的动作、技巧进行深刻的掌握,为学生创建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情境。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的团队协作的意识以及互帮互助、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进而为完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起着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不屈不挠、积极进取以及超越自我的良好品德,有效实现灵活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目标。
3.3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高效的体育思政实践融合太极拳教学活动
要想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太极拳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充分的融合,并能够将课程思政元素巧妙置入到太极拳教学活动中,以此为学生设计出一个高效的体育思政实践太极拳教学活动,既能够让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又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进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大学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遵循有机结合的太极拳教学设计原则以及系统性的太极拳教学设计原则,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归纳,并将其贯穿在体育课程中的每一个角落中,让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应用水平,又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此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大学体育专业中的太极拳课程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设计一个实践式的太极拳志愿表演活动[5]。
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端正自身的态度,对太极拳中的动作能够进行熟练的掌握与应用,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同探讨出创意性的志愿表演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与理解水平,而且还能够培养自身得创新思维与应用思维,进而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感受到体育带给人们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进而能够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育人作用,以此培养出勇敢顽强、乐于奉献等精神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的开展太极拳比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竞赛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与学习能力,以此能够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时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的挖掘,归纳与总结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逐步积累出行之有效的太极拳教学经验,将其灵活运用到体育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中,让课堂太极拳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增强。
3.4根据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开展多元化的大学体育评价活动
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相关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促使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而能够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与勇敢顽强的优良意志品质。因而,教师在进行大学课程思政太极拳教学活动中,可以以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开设的教育目标为依据,遵循主体性太极拳教学设计原则,及时转变传统的太极拳教学思维,重视太极拳教学设计中任何一个太极拳教学环节,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反向评价等多个维度对太极拳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探究,既能够加快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太极拳教学任务,又能够开展出多元化的体育太极拳教学评价活动,进而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太极拳教学太极拳的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致,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以及自主学习等优秀的品质;又如,教师在采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对合作活动或者比赛活动中对对方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估,既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学习中的不足,又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此外,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理解,并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自我反思水平以及学习思维,以此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教育作用。
结语:综上可得,科学合理的融合太极拳教学方式对提升大学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在今后的大学体育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在课程思政背景的辅助下,灵活借助发达的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太极拳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重点内容与体育课程进行充分的融合,以此为学生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大学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 吕超,张婕.基于融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研究[J].武术研究, 2023, 8(3):114-118.
[2]张道鑫,沙艳文.高校太极拳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研究[J].运动精品, 2023, 42(5):11-15.
[3]邓鸿.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J].成才之路, 2022, 000(003):31-33.
[4]朱清华.思政教育融入太极拳教学的实践研究[J].武术研究, 2023, 8(6):60-63.
[5]张宁.思想政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8(12):76-79.
南芷妍,女,汉族,1984.04,陕西渭南,硕士,助教,体育人文社会学。
徐欢,男,汉族,1991.01.26,陕西渭南,博士,讲师,工程测量。
张君第,女,汉族,1984.04,河南方城,硕士,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4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4SZX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