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有效方法;核心素养
正文
一、引言
文本细读能有效解决传统阅读教学停留在表面的问题,提高阅读深度,能辅助学生深度揣摩文本语言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教学主题要合适,阅读方法要得当,教学主体为学生,情感体验要构建,文本导入要探寻,文章结构要探索,文本价值要深挖,交流反馈要重视。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然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来设计。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反叛心理逐渐增强,命令式的教学方式往往适得其反,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更谈不上提升阅读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部分教师在应用这些技术时仍显得力不从心,仅仅将阅读材料简单地呈现在课件上,缺乏创新和互动性,这无疑削弱了阅读教学的吸引力。
再者,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不容忽视。语文学习的根基在于积累,而阅读是积累的重要途径。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阅读兴趣的匮乏,许多学生并不愿意在课外阅读上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既是学生个人的损失,也是语文教学的遗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最后,“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着阅读教学。在中考的压力下,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被严重压缩,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往往偏重于应试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这种偏离教育本质的做法亟待纠正。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以及正确看待和处理应试教育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文本细读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开阔阅读视野
文本细读要求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思考文本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视野会更加开阔,思维会得以发散,从而避免对文本内容进行狭隘的思考和理解,使阅读教学走向深入。
2.提高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功利性较强,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只对考试篇目用心,认真阅读,而对非考试篇目一带而过。在这种功利性阅读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解答文本所设置的阅读题目,但很难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很难提高阅读能力。由于学生很少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很难形成对文章的独特审美。文本细读能让学生摒弃功利思想,带着任务和目的对文章进行认真研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的策略。
1.教学主题要合适
教学主题影响教学效果,文本细读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主题[3]。中职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主题选择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有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本阅读也是对学生思维逻辑的考查,教师在进行主题选择时,还要保证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习具有阶段性特点,如中职前两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情感体验,最后一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文化考查,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主题选择时应予以考虑的。例如,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可开展“读书正当时”活动,活动分为“调查问卷”“寻找差距”“共同研讨”三个板块,让学生理清思路,为阅读做好规划。教师要依照实际情况,通过主题导入,找出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主题导入阶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阅读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思考,让他们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图表进行对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推荐阅读书目,谈谈怎么营造阅读氛围。最后让学生对阅读计划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2.阅读方法要得当
实施文本细读,阅读方法要得当。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予以摒弃。文本细读就是要回归阅读教学的的本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积极深入的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4]。例如,在分析文章时,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分析的重点。作者之所以会这样写、会有这样的情感,是因为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如果对历史背景不熟悉,不注重分析历史背景,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困难,还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因此,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所处的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帮助,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情。
3.教学主体为学生
文体细读可以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思考,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和研究[5]。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不仅能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还能在阅读中发现真善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职生受生理、心理、认知、生长环境等因素影响,学习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阅读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学习、去阅读、去发现。教师对学生要充分信任,鼓励他们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大收获。此外,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适合他们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
4.情感体验要构建
文本是对文化、世界、人类、社会等各方面的展现,每一篇文本的情感都各有不同。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融入其中,与作者一起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体验丰富的情感[6]。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所蕴含的各类信息,感知文章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通过文章中的字词、标点、段落衔接等,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语气及语言表达的方式,让他们在品味语言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雨霖铃》一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导入载体,通过视频、音效的衬托将此词播放出来,然后再随着诗句内涵情绪的变化而以情朗读,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理解诗意。让学生对作者产生同情、同感,从而从内心深处感叹:世事无常,爱不得、恨别离。
5.文本导入要探寻
文本细读就像是在品一壶好茶,开始阅读时并不会感到有什么特别之处,经过细细品味和深入探索,才能有更多的体会与感悟。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探索文本细读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以此入手,降低学生文本细读难度,帮助学生更深刻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7]。学生在进行文本细读时,没有找到切入点,即使进行了文本细读,也收获不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寻文本的切入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文本细读。
例如,如《劝学》一文,用活生生的形象、如闻其声的语气、侃侃而谈乃至疾各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将荀子“学不可以已”的思想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出来。再如读本中的《庄子·庖丁解牛》,借助对其丰富的想象及趣味寓言故事的讲析,让学生了解、体会道家天人和谐的理发思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生活态度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6.文章结构要探索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重视阅读过程,通常都是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粗读一遍文章,就急着讲解知识点,导致学生忽略探索文章结构,无法发挥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性,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部分教师虽然重视阅读,主张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但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导致学生阅读效果不够理想。在文本细读中,师生只有进行持续的互动交流,才能保证学生在文本细读的道路上正确前行,在自主学习中少走弯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文本细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天堂与地狱比邻》、《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等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一次又一次心灵触动与职场感悟。一次看似“偶然”的幸运,告诉我们机遇是给那些执著、认真、工作从不马虎的人准备的;天堂与地狱的一线之隔竟来自于心态,使我们懂得对工作报以热情就可以获得居心叵测;一份普通的工作展示的独到与精准,让我们看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带来的终身悔恨,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评点能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贴着语言的丛林直抵文本深处,创造性地建构文本意义,这样,就能实现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
7.文本价值要深挖
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文本价值,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教材所选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篇文章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所有文章。然而,部分教师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一般会挑选一些重要文章和考试篇目引导学生阅读,而忽略一些文章,使得学生难以全面体会文章的教育价值,使得文章的育人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为让学生全面体会文章价值,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深入挖掘文本价值,能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能将语文阅读教学引向深入,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8.交流反馈要重视
交流和反馈是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一种检验[8]。学生对同一篇文本的理解会有所不同,甚至会南辕北辙。为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反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讨论交流沿着正确方向前行。讨论交流结束,教师可组织学生聊聊学习心得和阅读体会。这样,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交流相互比较,从而建立起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也是文化输入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在文本细读中重视交流反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范围以及阅读水平,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此外,根据交流反馈,教师还可设计阅读清单,扩大学生阅读量,也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阅读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地了解文章的精髓和内涵。文本细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缜密。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运用得当的阅读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注重文本导入,探索文本结构,深挖文本价值,重视交流与反馈。要不断探索阅读的规律,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文本细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庆华.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39+41.
[2]林贤锦,华昊南,叶锋.文本细读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为例[J].汉字文化,2023(23): 120-122.
[3]林容生.文本细读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朝花夕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3(07):29-31.
[4]黄凤兰.解析文本细读理论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51.
[5]张建英.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文本细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9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