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TSP+CBS模式在《康复评定技术》考评中的应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李晴1 ,陈晓程1,李阳阳1,麦伊轩1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

《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实操内容多以量表提问及技能评估为主。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面对的都是正常人,传统的考评方法很难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给予准确的评价。本文以我院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主要通过TSP+CBS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技能考评中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TSP+CBS模式在该专业学生实训技能考评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教师标准化病人(TSP);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BS);康复评定技术;考评

正文

 

引言: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法是在SP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一种以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的老师作为标准化病人进行实践教学训练的教学方法[1]。在运用TSP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病人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问诊和查体的对象,而且还可以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2]。因此,TSP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应用较多。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CBS) 是在问题学习法 (PBL) 原理设计的基础上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3],在医学院校实践教学中应用广泛。在实施CBS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围绕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探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锻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4]

《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实操内容以量表提问及技能操作评估为主,内容丰富广泛、实践性强,是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临床工作必备的工作内容。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临床工作中,该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及同理心。在该门课程中,传统的实训考评方法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扮演、情景教学、CBS教学等,但这些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多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某些技能操作情况,无法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情况、应变能力及沟通情况。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评,大多以模仿操作的机械方式来获得及格的分数,考评过程中态度敷衍,操作潦草,导致了大多学生在学校的实训操作与考评中无法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与技术,让初入临床的学生们在遇到病人时,内心自卑忐忑,无法很好地适应职场。

   本文以TSP+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为TSP+CBS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康复评定技术》的实训技能评价中,探讨该模式在该专业学生实训技能考评或技能操作的应用效果[5]

1.考评对象

   本次考评对象为高职大一康复治疗技术1-2班学生,共123人。技能考评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3人为一组,每人轮流模拟治疗师进行操作,其他人分别模拟家属及讲解员。

2.实训技能考评方法

本次实训技能考评方法以TSP+CBS模式进行。教师收集临床常见病例,根据病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病例,并根据病例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定技能的模拟操作[6] 。学生在模拟操作后再在由教师模拟的“患者 ”身上进行操作,以此获得相应的考评成绩及考核反馈。本次标准化病人扮演者由拥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教师来演绎,要求教师提前熟悉病例,进行标准化病人演练,确保能够模拟出最真实的病人状态。

3.实训技能考评过程(图1:考评流程)

 

 

 

 

 

 

(图1:考评流程)

本次实训技能考评过程包括考评内容设计、考评前准备、考评过程及考评反馈。考虑到本次考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在康复治疗技术方面的基础主要为康复医学概论、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其临床康复评估的思路相对薄弱,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功能障碍情况了解较少,因此,本次考评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师精心选择临床常见病例,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学习通等途径学习、拓展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准备考评用的教具,如量角器、皮尺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分析病例,根据病例功能情况进行模拟操作。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讨论、分析及操作的效果,本次考评在考评进行前30分钟抽签决定每组学生最终考核的病例。在考评过程中,教师随机抽取考核顺序,被抽到的小组需在15分钟内轮流在“病人”身上进行康复评定技能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应对“病人”的各种突发情况[7]。由教师模拟的“病人”则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考评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评情况给予反馈意见。

4.实施效果

4.1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次考评中,学生为了获得“患者”认可,在整个实训技能考评过程中表现积极、认真、负责。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查阅书籍和课外资料,这不但有效提升了学生们搜索文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考评进行时,学生在做好分工的基础上跟“患者”进行评估前的沟通,轮流为“患者”进行不同的评估项目,又安排了一名学生为“患者”讲解每项评估的目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这有效提升了学生与医患沟通的能力,强化了学生对康复评定流程的掌握程度,促进了学生的康复评定操作能力。教师通精心选取的常用的临床案例,在经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教材后互相讨论,然后进行有效分工,这一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初步的临床思维。此外,学生还要应对“患者”的暴躁、抑郁情绪以及突发头晕头痛等症状,这也是对学生做好人文关怀情操的培养以及学生应变能力的促进。由此可见,TSP+CBS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康复治疗师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需求,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有效提高实训教学技能考评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考核模拟患者的都是学生,他们并没有真正进入临床,对临床常见病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无法感同身受,模拟患者具有一定难度。由具备临床经验的老师来模拟患者主要考虑到教师对临床常见病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更好地把患者地功能障碍情况展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患者的功能障碍也能做出相对准确地评估。TSP+CBS模式的实训技能考评过程包括学生讨论、练习、考评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探讨研究、分工合作、练习技能。因此,学生在康复评定技能考核前就已经捋清了康复评定的流程与技能操作思路,在考评过程中能够自信地进行操作,也有效提高本次实训教学技能考评质量。

4.3有效增强实训技能考评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感。

在本次技能考评结束后,我们通过问卷星向学生发放123份调查问卷,以此了解学生TSP+CBS模式的实训技能考评的体验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120份。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模式的实训技能考评方式比传统考评方式更有趣。传统的考评方式多是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考评过程严肃且枯燥,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体验感较差。而经过本次技能考评后,大多数学生认为TSP+CBS模式的实训技能考评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实操能力,让他们对临床常见疾病患者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良好的体验感。此外,该模式中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考评方式减少学生的考核过程中的压力,有助于学生的技能操作发挥,使得TSP+CBS模式的实训技能考评方式相比传统考评方式,更加生动、具体、实时、便捷,也让实训技能考评变得更有趣[8]





(图2:调查问卷结果)


4.4有效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学习。

   《康复评定技术》这门课程虽然对技能操作要求高,但评定方法大多离不开量表,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量表问答,如MMSE、MBI等量表,其评定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意识。而在传统的实训技能考评中,以学生为“患者”的操作过程中,“患者”(学生)大多以迎合“治疗师”(学生)为主,甚至会出现“患者”主动指导“治疗师”操作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考评过程中敷衍了事,无法呈现沟通技巧以及人文关怀的需求,更无法体现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TSP+CBS模式的应用,巧妙地利用学生“尊敬师长”的心理,加上教师的精湛演绎,使得学生不敢敷衍操作,并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教师扮演的“患者”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病例的讨论,主动地查阅资料和教材以寻求更加准确的评定方法,最后在“患者”(教师)面前呈现他们认为的合适的评定技能操作,以此获得教师(患者)的认可。

5.小结

TSP+CBS模式应用于《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技能考评中,不但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职场应变能力及医患沟通情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考评过程中不断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更多课外知识;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增加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为学生进入职场打下一定的基础。TSP+CBS模式在《康复评定技术》中的实训技能考评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拓展至其他对技能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并且不局限于技能考评。教师在实施前应做好学生考前准备;考评后反馈;掌握好考评时间;并及时总结。

    

参考文献:

[1]孙丽敏.TSP与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问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65-66.

[2]赵伟,余钧辉,杨魁,等.“FC+TSP”教学模式在留学生普通外科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06):786-789.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2106026.

[3]刘斌.CBS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15,120.

[4]王红梅.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15-16,17.

[5]方福如.高职《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初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4):102.

[6]沈晓洁.以病例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在病理课程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9):181-182.

[7]廖长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探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74-76.

[8]安宜沛,王永霞,朱初麟,陈彦,任红杰.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89-90.

 

作者简介李晴1988-),女,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与促进系主管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技术与康复治疗技术教学

通讯作者:麦伊轩(1993-),女,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健康管理与促进系主管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技术与康复治疗技术教学

 

基金资助:2023年度第二批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TSP+CBS教学模式在《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202302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