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负延续性护理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王燕飞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市 10089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的护理需求,并评估辅助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情绪改善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名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用药、运动、生活作息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指标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通过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进行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后观察指标对比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 <0.05),而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 <0.05)。结论 辅助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情绪稳定性,从而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延续性护理;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发生了器质或功能性损害,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下降。该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患者常常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这对日常基本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药物保守治疗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方式。即便在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他们仍需要长期遵守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然而,很多患者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生活习惯不良,并且遵医用药行为差,这导致患者出院后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延续性护理干预应运而生。本文以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为例,对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80例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纳入标准方面,我们选择了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患者,并且要求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具有配合能力和知情同意。同时,我们排除了严重感染患者、认知和精神障碍患者以及丧失配合能力和随访失访患者。8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别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9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0±6.50)岁;病程范围在1年至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0±1.20)年;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25例,Ⅲ级患者15例;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例,中学18例,大专以上20例。

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0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0±6.30)岁;病程范围在1年至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10±1.0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23例,Ⅲ级患者17例;文化程度方面,小学1例,中学21例,大专以上18例。

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接近,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纳入的所有患者均为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这有助于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2 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了院内常规护理,包括多种护理措施。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了用药指导和安全性监测。其次,针对患者常见的情绪问题,如焦虑和抑郁,护理人员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此外,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护理人员进行了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纠正了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对于患者的身体活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了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此外,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提供了详细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知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在出院前,护理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患者能够继续遵守护理措施。

在观察组中,除了接受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外,还进行了延续性护理干预。首先,延续性护理小组组建,由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护工作人员组成,为患者制订了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并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其次,建立微信群,通过群内推送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及时获取健康信息。此外,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和上门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不当的生活习惯。在随访期间,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如运动、饮食、情绪、用药等方面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支持。

 

1.3 观察指标

在研究结束后的6个月内,对80例患者进行了护理效果评估,包括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其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用于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总分3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护能力越强[1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则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7]。同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被用于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负性情绪越强。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评估,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指标的提升都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得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如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采用[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值<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研究比较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生活作息方面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生活作息方面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n(%)] 

说明: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见表2。经过统计学计算,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负性情绪方面的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a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入院期间,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悉心指导帮助患者快速控制和改善病情。但是,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导致遵医行为不佳和病情反复等情况,影响患者的康复状况。因此,加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被提出。延续性护理可以实现院内和院外护理的连续性,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护理效果。

通过电话、上门随访和微信等形式,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护理中,帮助患者养成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遵医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患者的病情复发和再入院风险,同时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护理整体效果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饮食、用药、运动、生活作息方面的护理依从性指标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SCHFI、GQOLI-74、SAS、SDS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观察指标对比干预前改善(P<0.05),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这些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4.结论

综上所述,协助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情绪稳定性,进而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以微信联系为基础的远程护理干预方案对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胡筱晶;赵永霞;宫立莹;张栖.齐鲁护理杂志,2022(09)

[2] 探讨强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指导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 陈晓娜;叶丽冰;苏丽娟;张望;陈月嫦.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06)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型人格与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苏义冬;莫懿晗;刘莉;王秀华.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03)

[4] 最佳运动耐量训练对慢性心衰病人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蒙乃年;韦龙园;蒙雅雯;韦晓春.中国标准化,2022(02)

[5] 协同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祖东亮;张双;王楠.中华全科医学,2022(01)

[6] 三位一体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衰院外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杨玉英;敬晓华;容亚凤.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1)

[7] 手机APP对中重度慢性心衰患者延续性护理效果研究[J]. 潘北玲;柏战;张林叶;汪慧;李莎莎;张园园;郑悦.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0(01)

[8]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张艳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6)

[9] 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 史菲菲.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5)

[10] 慢性心衰患者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许燕.当代临床医刊,2019(02)

[11]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杨登平.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1)

[12] 实施四化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 袁艳梅.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

[13] 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min步行试验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研究[J]. 王延华.中医临床研究,2017(36)

[14] 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依从性、并发症影响研究[J]. 郭玉蓉.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9)

[15] Informal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silience: A convergent mixed methods study.[J]. Durante Angela;Ahtisham Younas;Cuoco Angela;Boyne Josiane;Brawner Bridgette;JuarezVela Raul;Vellone Ercol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21

[16] Determination of problems experience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by individuals receiving hemodialysis treatment.[J]. Bulbul Elif;Dogan Pinar;Sendir Merdiye;Kaya Abdulsamed;Ozdemir Cevriye.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ome Hemodialysis,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