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生态理念;策略
正文
1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1.1生态建筑与生态策略概述
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生态技术和生态思想,而生态策略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其目的是更好地展现建筑本身的生态性。简单来说,生态建筑与生态策略的关系就是,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物上的具体表现。生态策略主要应用在建筑物的原材料、建筑结构及建筑空间等上,旨在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1.2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建筑、人。建筑存在的意义就是连接人与自然,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要做好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应做好两个部分的工作。①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影响。②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建筑所处地形及建筑物的高度等。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科学的方法,以减轻建筑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
1.3生态策略的意义
设计人员将生态策略有效融入建筑设计中,可充分满足人们对亲近自然的渴望,这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①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与需求。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自然具有基本的热爱,因此应该尽量尊重自然、顺从自然。自人类文明开始,人类始终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即便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也始终无法完全剥离自然对人类的影响。②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有利于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由此引发的“城市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生态建筑成功融入了自然环境的部分形态,如栽种大量的自然植被,不仅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而且可以为使人们神清气爽。由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建筑中的生态自然景观具有调节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绿色植被在调节人类心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有助于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将生态策略顺利融入建筑设计中,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成长性
生态城市规划涉及多个学科与专业,综合性较强,是确保城市居民工作、生活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始终保持长远发展眼光,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发展。为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尽可能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确保随城市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同时,需要确保城市资源利用的成长性,避免在短期内城市出现资源短缺问题。
2.2生态性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是保证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需要秉承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应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基础,将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作为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点,始终坚守生态红线,严格按照自然发展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实现城市自然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对城市生态系统进一步延伸与扩展。
2.3多样性
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与其他生物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要遵循多样性原则,不仅考虑自然生态发展规律,也要考虑不同生物的差异性。此外,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是城市生物生活的重要基础,需充分保护各种环境,确保城市生物的多样性。
2.4经济性
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因素,为此,各个模块规划设计人员需充分对比设计方案的生态性与经济性,以确保生态城市建设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3建筑规划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探讨
近几年来,生态城市的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一些城市的建筑设计规划总是没遵循这一理念。建筑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布局十分不合理,同时存在大肆占用生态用地来发展经济的城市,而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实现一时的经济提升,但是不利于整个城市的整体长远发展,对于城市的管理和控制力在逐渐降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基础。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问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群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可以先从城市管辖范围来实现布局设置。为了确保城市未来的发展范围和前景,有必要对城市及其附近的可利用土地中的物质资源进行开发,以满足社会宏观发展的要求。目前,在我国的城乡建设发展中,已经将对土地的规划纳入了重点,国土空间规划已经逐步完成各级目标,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土地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对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源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城乡的发展带来一些其它问题。同时在城乡的规划发展中还是缺少对生态的考虑,同时城市建筑的规划也不够合理,对未来城乡规划的协调发展的目标还不够清晰。除此之外,在大多数城乡规划中以及城市建筑设计中,都只注重形象工程,虽然提升了城市建筑和城乡布局的美感,但是所具备的城市公共服务以及生态服务功能有所下降。高薪聘请设计师对城市建筑进行设计,忽略了生态布局规划,城市绿化设计不够合理,分布不够均匀,市中心地区绿化植被比较多,而城边地区的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的绿化植被分布比较少。通常情况下城边地区工厂比较多,水环境、空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市中心地位同等重要,而城市建设设计和城乡规划布局却忽略了该功能,政府官员的思想误区主要认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更重要,将化工工厂和制造工厂建设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对城乡协调发展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城乡发展头重脚轻的局面。
4健康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健康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建设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只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才能够实现两者协调发展。但在实际建设中,由于一些传统建设观念的影响,健康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具体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4.1规划缺乏系统性
由于健康城市生态城市理念比较新颖,在实际城市规划中,相关部门对于这方面认识并不是非常到位,没有建立长期的发展规划来对城市规划进行一个科学的引导。目前,国家生态城市建设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科学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具体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建设标准不统一的情况,给健康生态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健康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基于此,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根据当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完善的健康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4.2规划落实不到位
健康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落实不到位也是现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虽然现在很多城市建设人员已经认识到了健康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不少城市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没有有效地落实,甚至出现相互背道而驰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态城市建设与当下实际情况不太吻合,很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城市,对于健康生态城市建设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导致了健康生态城市建设无法得到有效落实。(2)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站在长远的角度来对城市进行建设。对于城市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缺乏预见性,给健康生态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3)在具体进行健康生态城市建设时,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在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严格的问题,给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阻碍。
5生态理念具体实施策略
5.1建立考核机制,激励规划设计人员提升技术水平
为了充分体现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可以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激励规划设计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提高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团队的整体水平。对此,可以定期对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技术考核,未达标且处于末尾的专业人员应当被淘汰。在这种考核制度的巨大压力下,建筑规划设计人员为了不丢失工作,就需要苦练技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达到考核标准的专业人员数量会越来越少。
5.2组织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
我国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缺少学习与理解智能化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渠道,对此,可以由当地政府组织培训,增强他们对新能源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了解。为了吸引更多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参与培训,可以为参与培训且通过考核的规划设计人员给予补贴,从而培养大批能熟练使用新能源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生态型人才,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5.3匹配专业财务咨询人员,便于控制后续施工成本
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使用新能源技术与智能化技术会增加建筑成本,且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对材料成本等进行了解,因此,可以为规划设计人员安排专业的财务咨询人员,在其规划设计时,如果对材料选择或者成本不确定时,可以及时咨询财务人员,从而了解所规划设计的建筑成本是否超出了投资人的预算,以便及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财务咨询人员能够帮助规划设计人员加强成本控制,尤其是对于一些高新技术,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及时与财务咨询人员进行沟通,提升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5.4对建筑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建筑内部与外部的整体性,尤其是在规划设计建筑外围环境时,一方面需要多使用容易成活的植被,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植被生长起来后是否会对建筑内部环境造成影响,做好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当然,还需要考虑生活区与工业区的过渡,要将二者视为一个整体,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生活区是否会受到工业区的影响,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形成良好的衔接,确保整个生活区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5.5文化塑造
建筑除了满足保护生态环境和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的目的外,还应该追求文化层次的精神需要。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建筑造型,建筑需要立足于本地的文化内涵,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只有建筑与文化完美融合,才能使建筑具有灵魂,成为乡村文化的载体。建筑可以通过继承当地建筑的传统造型,使用本地的乡土材料,通过设计灵活巧妙地将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融入建筑。例如:传统建筑中的院落形式,建筑中的廊架、挑檐做法都十分具有中国风韵味,高墙、花窗不仅好看而且通风,开天窗、天井可以增加采光。设计中将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民居特色的物质实体来表达,是建筑文化塑造的优秀手段,符合生态宜居的思想,创造具有别致韵味的建筑。
5.6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城市居民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及表达权。为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通过生态治理与生态保护,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生态建设成效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公众的生态意识不强,因此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公众参与平台,在开展城市生态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工作时,可与公众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获得公众建议,充分了解城市环境现状以及城市居民的具体需求,提升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效益和水平。
结束语: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充分把握生态城市理念,从多个方面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为了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建设,需要遵循成长性、生态性、多样性以及经济性的规划设计原则,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构建优质的生存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永春,贾永慧.生态理念下的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03):187-188.
[2]黄星火.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住宅,2020,27(08):144-145.
[3]刘瑞.节能生态理念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61-62.
[4]张雯.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5):102-103.
[5]黄珂,刘康.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5(03):138.
[6]迟立辉.生态理念与现代建筑规划设计刍议[J].科技风,2011(04):90.
...